唇里的阳光(GL) 作者:流沙无声【完结】(8)

2019-01-23  作者|标签:流沙无声

“我把你吵醒了?”于小跳不好意思地说,“你要来喂鸟吗?太酷了。”

“你玩吧,不抢你的玩具。”

于小跳抛完面包,冲着海鸥摊开双手,“没了,连陈清的午饭都喂给你们啦。自己玩去吧。”

于小跳在陈清身边坐下,热得满脸通红,“放心,不会饿着你的,咱们还有吃的。”

“花生酱,但是没面包了。你试试直接吃一勺花生酱,很香的。”于小跳把一勺花生酱举到陈清面前,“你闻闻。”

“不吃,腻死了。”

“太保守,我自己吃。”于小跳把花生酱塞进自己嘴里。

于小跳又打开一个饭盒,满满一盒小番茄,“这个行吧?你说什么来着,阳光气息,有阳光气息的小番茄。”

“这个好。我爱吃。”陈清塞了一枚到嘴里,清凉滋润。

“嗯?你也爱吃这个?”于小跳得意地说,“你知道我的网名叫什么?”

“小番茄?”

“嗯,对一半,加个修饰词。”

“阳光小番茄?”陈清没真猜,只是随口一说。她正好看到于小跳嘴里嚼着一个小番茄,真的很有阳光气息。

“太没创意了。再说我是自吹自夸的人吗?”

“少废话,快说,叫什么?”

“拉风的小番茄。”

“哈哈,是够拉风的。行了,快吃吧,小番茄。”

她们吃光了小番茄,坐着吹海风,闲聊。

聊到烦心事,于小跳说,“我也会很烦啊。爸妈总是催我谈恋爱,老担心我一个人在上海没人照顾,怕我孤单。但是谈恋爱,那也得有合适的人嘛。”

“你这么好的女孩子,交男朋友不是难事。”陈清肯定地说。

“不知道怎么了,就是好难啊。”

“有过男朋友吧?”

“有过,时间都不长。反正我觉得吧,每次都还没进入状态,就散了。”

“没进入状态,怎么定义?”陈清似笑非笑地问。

于小跳立即觉得她的笑得不怀好意,“不要笑得这么暧昧嘛。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想的哪样?”陈清笑意更浓。“你别管我怎么想了,你直接定义你的没进入状态 吧。”

“我的意思是,我不会整天都想着他,成天把他挂在嘴上,或者,做任何事情都首先想起他,什么事都想告诉他……哎,我也说不好,反正就是很多女孩子那样。我觉得我进入不了那个状态,然后就厌倦了。”

“有可能这是性格,而不是一种状态。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黏住另一个人,而是永远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陈清说。

于小跳觉得陈清在说她自己的感受。

“还有一种可能,”陈清接着说,“是心理问题,你无法觉得自己属于任何人、任何地方,也可以说,你觉得自己无家可归。”

第14章 第14章

“还有第三个原因,你没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陈清补充说。

于小跳想了想说,“第一条,有可能。第二条,不可能。第三条,肯定是。”

“行,你继续用力找。我们起来走走,绕岛一圈就该回去了。”

于此同时,唐宇浩并没有如陈清以为的那样,他没和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打牌。倒不是他欺骗,他只是没有向陈清提起他今天的安排而已。同样的,陈清也没有向他说明自己的去向。

唐宇浩此刻在一间幽静的咖啡馆,对面坐着的是他的学生冯冰彦。冯冰彦是唐宇浩的得意门生,他以前非常欣赏冯冰彦的作文,常常作为范文。唐宇浩对冯冰彦的评价是“有才气”。

冯冰彦在家人的安排下,顺利考上公务员,回了青岛。

学生向喜欢的老师汇报一下,老师向自己的学生表示恭喜,一切顺理成章。

汇报和恭喜是上个月的事情,如今他们已经可以像朋友一样相约出来坐一坐,聊聊天。

唐宇浩觉得跟冯冰彦聊天很有趣,他们的话题很广泛,从中学往事,到如今的工作状况,甚至他们的话题已经扩展到一些唐宇浩的私事,包括陈清。

冯冰彦跟于小跳一样,也知道了陈清的法医身份。

当时陈清要于小跳的电话号码,唐宇浩犹豫着不想给她。

“你不用担心了,于小跳早就知道我是法医。”

“你什么时候告诉她的?”唐宇浩很生气。

“她问我,我就说了。你费尽心思在人前遮遮掩掩,累不累呢?”陈清讥讽道。

唐宇浩事后想想,是挺累的。所以当冯冰彦问起这个问题时,唐宇浩如实奉告。

唐宇浩的这次如实奉告,竟然收到意外的效果,被冯冰彦理解成一种信任和亲近。

他们俩起初是这样评价陈清的工作。

冯冰彦说,“法医工作很了不起。”

唐宇浩说,“是的,她们让死人说话,还原死亡真相,告慰死者亡灵。她们是正义的守护者。”

聊得多起来以后,慢慢就开始转移了重心。

“这种工作做的久了,人就会变得麻木,心不再柔软。她对人性很悲观,看不到人性中的美好,总觉得世界一片黑暗。”

“唐老师,你这么阳光,也不能温暖她吗?”

“她不爱听我的。我们常常为这些事情争吵。我告诉她,心里有阳光,生活才会有阳光。她却说我是自欺欺人。我们的世界观完全不同。”

“我觉得唐老师是对的,她总有一天会明白你是为她好。”冯冰彦真诚地说。

“我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我只希望她能过得快乐一点。”

“你对陈老师太好了。她是个幸福的女人。我以后找男朋友就一定要找唐老师这样的好男人,就怕找不到呢。”

冯冰彦眼中闪烁出的光芒让唐宇浩心里亮堂堂、暖烘烘的,于是更加滔滔不绝。

“她们这种工作,没日没夜的,精神高度紧张,把人的脾气都弄坏了。有时她发脾气我也只好忍着。我觉得夫妻之间一定要包容,要体谅,她也不容易……”

冯冰彦温柔地点头,眼神里是满满的感动。

唐宇浩觉得冯冰彦除了有才情,现在长大懂事了,更加有女人味。她温婉体贴,善解人意。

每次与冯冰彦见面,都让唐宇浩开心,内心有深深的满足。这是跟他的哥们在一起所体会不到的。哥们之间虽然爽快,但感觉有点粗糙。都说是红颜知己。唐宇浩觉得冯冰彦才真正是懂自己的女人。因此唐宇浩越来越喜欢在周末取消与哥们的打球打牌的约会,找着各种理由约冯冰彦出来坐坐。

另一方面,他与冯冰彦的交流很顺畅,不像在陈清面前那么紧张没有自信。冯冰彦的柔顺和崇拜让他感觉熨帖。

唐宇浩现在时常反省自己当年为什么那么不成熟,头脑一热就跟陈清这样的女人了结婚。

唐宇浩报复似的想,“陈清,你不要看不起我,我唐宇浩还是很有魅力的男人。”

“冰彦,我知道一个很不错的西餐厅,晚上一起吃晚餐?”唐宇浩觉得对向其他女人献殷勤就是对陈清最大的报复。

“你不回家吃饭,可以吗?”冯冰彦压抑着喜悦,体贴地问道。

“她出差了。我晚上没有地方吃饭呢。”唐宇浩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这一晚,他们俩过得很愉快。

他们去吃西餐,然后去唱歌。

冯冰彦一直都喜欢听唐宇浩唱歌,更加喜欢跟唐宇浩对唱。唐宇浩在对唱时,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以配合冯冰彦。他会用自己的声音引导着冯冰彦,让她放松,让她的嗓子可以更加自然地发声。

一个美妙的夜晚。他们俩都这么认为。

这个夜晚对陈清来说一点都不美妙。她头疼。不知道是最近太紧张焦虑,还是下午在烈日下走了很多路的缘故,她又犯了头疼的老毛病。

起初她一直忍着,尽量不表现出来。但是头越来越疼,她忍不住用手指按压住太阳穴,试图止住疼痛。她没带止疼药,简直是无计可施。

于小跳发现陈清异样是在离岛的船上。她对头疼没有任何经验,不知所措地看着陈清。

“不用紧张,上岸以后找个药店,买点止疼药就好。”

第15章 第15章

上岸后才发现,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并不能找到药店。陈清决定往威海开,能不能碰到药店,就听天由命了。

“能不吃止疼药吗?会不会有副作用?”于小跳总是听陈清说在吃药,又是安眠药,又是止疼药。于小跳那点可怜的医学常识,令她很担心陈清。

陈清说,“你看纸牌屋了吗?”

“看了。”于小跳觉得陈清接得很奇怪。

“记得第一集弗兰克说的那段话吗?痛苦分两种,一种使你变得更强,另一种则毫无价值,只能徒增折磨。”陈清想分散于小跳的紧张情绪。“忍受头疼,就是毫无意义的事。”

于小跳现在没心情跟陈清耍贫,“那你应该去看医生,好好检查一下。”

“我就是医生。放心,我没大毛病。”陈清安抚地伸手摸摸于小跳的头。于小跳的头发很软很滑,微微有点自然卷曲,手感真好。陈清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触摸过别人,快要忘记这种美好的感觉了。她主动伸出手去触摸于小跳,是因为她和于小跳之间已经有了某种默契和亲近。

于小跳绷着脸,一言不发地瞪着前方,她很着急。

当她们买到药的时候,已经到达威海,其实也基本到了酒店。

进入房间,陈清饥肠辘辘又疲惫不堪,止疼药暂时还没起作用。于小跳订的房间餐也没送到。

陈清坐在沙发里,神情委顿。生活中的陈清有洁癖,不洗澡她决不会上床。

于小跳不能劝动陈清去躺着,只能站到陈清沙发背后,“我给你按摩。”也不容陈清推辞就开始了完全没有章法的按摩活动。

她学着陈清的样子用手指揉压太阳穴,如果说这还能有点效果的话,后来她就变成了用手指在陈清额头上不断地摩擦。

“你是想磨平我的皱纹吗?”陈清觉得自己必须说点什么才能阻止于小跳的触摸给她带来的身体反应。随便说点什么,只要可以让自己不那么敏感。

于小跳没接话,而是将手指插进陈清的发间,胡乱地抓揉着。于小跳手势的没有章法完全不表示不舒服。陈清不得不伸手捉住于小跳的手,拉了开去。

“好了,头不疼了。你坐下来等一会儿,我们的面条快送来了吧。”

正说着话,门铃响了。

于小跳去开门接餐。

陈清坐着没动,目光不自觉地盯着于小跳的背影。陈清并不是第一次细细打量于小跳,只是她从来都做得含蓄隐蔽,她不会让于小跳发现她的视线,比如下午在岛上于小跳喂鸟的时候。

下午陈清看于小跳,像是在看一幅风景画,于小跳只是画面的一部分,当然是重点部分。但是现在看的是于小跳这个人,特别是在刚刚有点心猿意马之后,再来看于小跳,感觉更是不一样。

陈清强迫自己收回视线,她对自己的眼神和念头感到失望和羞愧。失望的是,她的自制力太差了;羞愧的是,她居然对一个如此单纯的女孩子产生了那样的念头。

陈清是学医的,她当然不会弄不清自己的感觉,她无法糊弄自己说,那是一种“莫名的悸动”。她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就是欲望。

剖析自己是残酷的。人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面对自己最隐秘的心思。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喜欢去看心理医生和教堂,以寻求帮助。

而中国人喜欢用忽视和遗忘来对付自己,他们让自己忙碌得永远没空停下来,他们总是呼朋唤友、扎堆热闹,大约为的就是不需要独自面对自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