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趾 作者:梦溪石(四)【完结】(40)

2019-05-10  作者|标签:梦溪石 宫廷侯爵 传奇


  突厥人居然没有强攻商州,而是直接擦身而过,绕过商州,直奔邓州。
  邓州离襄州不远,再往南便是位于长江边上的荆州了,李宽正带着九皇子与一干朝廷老臣停驻在那里,还未过江。
  难道突厥人是冲着李宽而去的吗?
  谢石以为是。
  但实际上,突厥人与另外一拨人马,在距离邓州不远的松林岗遇上。
  那正是渡江之后的贺湛等人。
  邓州水运畅通,贺湛从长江入汉水,再从白河进邓州,根本无须花费太多时间。
  此地山少岗多,地势平缓,与突厥有点相似,在这里,突厥骑兵能发挥最大的优势,贺湛很明白,如果他没能在这里拦住突厥人,那么对方就会继续南下,中原腹地许多城池的守兵并没有那么多,城墙也不甚坚固。对拿下过晋州和长安的突厥人来说,他们已经积攒了一定的攻城经验,这样下去,整个北方都会很危险。
  松林岗其实更像一个平缓的山坡,绿茵遍地,活泼好动的孩童从坡下爬到坡上,顶多也就一炷香工夫,这样的地形,敌我双方都很难隐蔽,一旦打起来,便是真正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天y-in沉沉,将哪怕一丁点的阳光都彻底遮盖住。
  而地面上,早已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战马被长枪刺中前蹄,伴随着凄厉嘶鸣,前半身往前掀倒,骑士猝不及防,同样被掀翻在地,随即几根长枪刺来,身体霎时多了几个血洞,士兵睁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死亡竟降临得如此之仓促。
  在这种地形,远程箭矢根本施展不开,士兵们不得不将弓箭弃置一旁,抽出战刀,投入与敌人的近身r_ou_搏。
  骑兵狭路相逢,乱战之中,又有不少人被掀翻下马,又被马蹄踢中或踩中,当场脏腑重伤而死。
  贺湛身先士卒,双腿夹住马腹,提剑冲向敌方,手起剑落,瞬即割破了几名敌人的头颅。
  然而这种好运气仅仅是在一开始先发制人时,当突厥人反应过来,七八骑随即围上来意图剿杀贺湛。
  长刀反光,映着突厥人狰狞的面容,脸上衣服上,斑斑点点俱是血迹,分不清是敌人还是自己的。
  贺湛喘了口气,他在人群中搜寻伏念的身影,但并没有找到,战场上瞬息万变,也容不得他有片刻的走神,七八把刀抡过来,贺湛不得不从马背上翻滚下来,在围困中与敌人近身搏杀。
  他这次并未将所有兵马都带出来,毕竟岭南那边也还需要有人镇守,贺湛原本的打算是,渡江之后先行在邓州落脚,然后借助邓州守城,再一步步往北,收复长安,将突厥人驱赶出中原。他与谭今一行渡江之后,谭今在后头押送粮Cao,他则先行一步前来邓州,谁知却在城外遭遇突厥大军。
  贺湛不是没有想过与突厥人打仗,只是没有想到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突然。
  战场距离穰城不过数里,然而城门紧闭,城内守军似乎被突厥人吓怕了,压根没想过打开城门,给贺湛他们留出一条退路。
  就算贺湛对军事一窍不通,此时也该察觉异状了,更何况他本来就不是。
  穰城城内,有人给突厥人报信,还是……?
  更可怕的设想浮上心头。
  似乎为了验证他的猜想,遥遥传来一阵沉闷的动静,原本紧紧关着的大门,竟然缓缓开启了。
  许多士兵大喜过望,还以为援军终于出城来帮忙了。
  城内的确也有一拨兵马冲杀出来,然而队伍却没有打起旗帜,为首将领的面容也甚为陌生……
  不,并不陌生!
  贺湛发现自己见过对方!
  那是在当年齐王造反之后,宫变落幕,他的父亲登基为帝,他从洛阳赶回来,去南衙进行交接,此人就站在李宽身后,还曾与贺湛见过礼,身形魁梧,据说在长枪一道上很有心得。
  虽然之后贺湛就没有再见过对方,但此时脑海中电光石火一闪而逝,残留的记忆竟瞬间勾起。
  是了,对方姓江,是李宽的心腹爱将!
  江副将手持长枪疾驰而来,枪花旋作天女散花般的绚烂,朝这边刺来。
  目标却不是贺湛身边的突厥人,而是直指贺湛!
  贺湛早有准备,腰身一折,堪堪避开枪头,旋即扭身挥剑,斩向对方臂膀。
  “这些人与突厥人是一伙的,不要手软!杀!”贺湛一边嘶吼道。
  不远处的副将听见了,也跟着他吼道。
  声音一重接着一重,传遍整个战场。
  “杀!”
  “杀!”
  事已至此,贺湛哪里还有不明白的,李宽分明是在南下之前,就留了这一手,将一部分人马放在邓州,又在知道他渡江北上之后,通知突厥人,是以突厥人才能提前得知消息,来到这里截堵他。
  此人不仅是心狠手黑,竟还毫无廉耻,与异族人联手,只怕当年太子之所以在云州遇险,后来天子又弃守长安,急匆匆南逃,都离不开李宽的从中作梗。
  所谓南下避险,不过是为了给突厥人腾地方,好让他们在北方彻底肆虐,借突厥人之手,一举铲除世家与朝廷兵马,再令各地势力分崩割据,互为辖制,等到突厥人抢够了杀够了退回关外,他李宽就可以扶持幼帝,带着保存完整的实力,北上收复失地,名利双收,权倾天下。
  贺湛恨得牙关紧要,他现在只恨当初在得知李宽与当年鲁王府旧案的牵连嫌疑时,没有找上门一刀了结此人的x_ing命。
  但……现在说这些又有何益,眼下须得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化险为夷。
  血从额头滑下,与汗水一道糊住视线,脑袋有些钝钝的痛,分不清是自己的血,还是敌人的血。
  贺湛用不拿剑的手抹了一把眼睛,想要将黏腻的液体抹去,但胳膊随即传来一阵疼痛,差点让他握不住手中的剑,他反应极快,看也未朝来处看上一眼,剑锋已然挥去,伴随着敌人惨叫,他又迎向下一名敌人。
  原本他们与突厥人,算是势均力敌,哪怕稍有弱势,也不会逊色多少。
  但是江副将这支兵马加入之后,与突厥人形成合围之势,形势顿时发生逆转,贺湛哪怕想要让人撤退,也因为退路被堵住而进退不得。
  进退不得,只能一战!
  敌人仿佛铺天盖地,杀也杀不尽,他的手臂已经麻木,可还得不停地挥起,斩下,刺入,扫过。
  对方的甲胄一次又一次磨损了剑锋,以致于这把好剑都有些卷刃了,敌人却依旧如山如海。
  一丝疲惫从贺湛心底悄然涌上来,随即又被他强压下去。
  他知道自己不能萌生哪怕是一点这样的念头。
  然而他手下的士兵们,并非个个都像他一样意志坚定如铁,早在同为朝廷兵马的穰城士兵朝他们挥刀相向的那一刻,众人心中的士气就受到了动摇。
  连朝廷都对自己人下手,我们还有打突厥人的必要吗?
  为何我们在这里出生入死,他们却公然与突厥人勾结?
  许许多多的人带着疑问与困惑死去,眼睛正正望着y-in沉的天空,至死都未合上。
  然而踏着他们的尸体与血河,战争与杀戮依旧在进行。
  不知过了多久。
  贺湛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到达一个极限。
  他知道自己也快要撑不下去了。
  难道自己所努力的这一切,最终依旧是没有意义的?
  他忽然想起太子,想起死在伏念刀下的二哥,不知道他们临死前,又抱着什么样的心情。
  然后他就看见了一面旗帜。
  一面迎风招展,猎猎飘扬的旗帜。
  上面写了一个“安”字。


第158章
  贺融能及时赶来, 其实也是因缘际会。
  他与萧重带兵南下,萧重否决了直接收复长安的说法,而是提出绕道兰州,循汉水南下, 先到襄州整合兵马, 再北上商州,从商州入长安。这样的路线看上去虽然绕了一大圈,但实际上襄州与商州都有朝廷兵马在,他们可以顺道再收编一些兵马, 先前贺秀解散的那两万兵马, 听说也有不少后来离开京城, 逃亡商州,都编入商州刺史谢石手下。再者谢石为人刚正,当年与贺融也有过几面之缘, 有他在, 贺融也可安心将后方托付。
  谁知他们一行到襄州时,李宽等人前脚刚走, 留下一个乱哄哄如烂摊子的襄州, 突厥人即将来袭的消息传得满天飞,据说襄州刺史原也想跟着李宽他们一道走, 却被李宽拒绝,强令他留下,结果对方生怕像纪王那样被突厥人高悬头颅于城门,后脚就乔装改扮带着宠妾偷偷逃走, 连刺史都不想当了。
  自突厥人入关之后,战火忽起,音信不通,寻常一封书信,由南往北需要十天半个月,到了如今,恐怕一个月也未必能送达。先前贺融等人身处甘州,对中原的情形还不甚了解,如今一路走来,方才发现人心已经混乱到了何种情形。
  但这种混乱并非不可收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朝廷连吃败仗,加上许多人被突厥人吓破了胆子,直接不战而降,望风而逃,尤其像襄州刺史这等官吏,拍拍屁股一走,效果极其严重,上行下效,其他人还以为突厥人像风一样,立马就能到,越发惶惶不可终日,平日因有官兵管辖而不敢造次的地痞无赖也趁机出来祸乱他人,商铺倒闭,民户关门,市集萧条,百姓慌乱。
  这便是贺融所看到的襄州。
  他在襄州停留了五日,主要是为了安定人心,收拾残局。襄州刺史既然不告而逃,再回来自然也无官可做,贺融就提拔了襄州的长史充任刺史,这种任命本应由朝廷决定,但如今政令有些混乱,南北局势不明朗,李宽虽然扶持幼帝登基,也已昭告天下,实际上贺融与贺湛等人,都很有默契地假作不知,甚至装作从未收到过圣旨,连李宽派去宣召的人,也都被他们扣押软禁起来,日后对方若追究,直接二一推作五,推到突厥人头上就是。
  其实不仅是他们,就连许多地方官员,其实也并不信服新帝的存在,一来先帝死因未明,疑点重重,二来局势混乱,政令不通,三来若论嫡论长论正统x_ing,既有安王兴王等人,又有皇长孙在,怎么都轮不到李氏之子。许多人明面上遵从诏令,实际上却还在观望,希望等局势稳定下来,再选择站队。
  也有些人,直接就竖起义军旗帜,立国称王。但这样的人毕竟少数,想要造反也得有足够的胆量,天下虽乱,但这乱局主要因为突厥人入侵,纯属人祸。这两年还算风调雨顺,各地并未出现严重天灾,当年季凌与贺融前往洛阳治河的效果如今终于体现出来了,去年黄河泛滥,竟也没有冲垮堤坝,两岸百姓无须迁徙,更无大面积的人员伤亡,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0/5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