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历史剧,平步青云,宫廷侯爵(下)【完结】(42)

2019-01-26  作者|标签: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平步青云 历史剧

几次后,叶煜也不再劝了,张苍至少没去强抢良家女子,只是姬妾多了点罢了。

不过今日这一看,那些姬妾大概是都回了后院,总算是显出了嬴政给的这座府邸的大小来了。

去见了张苍,之前好端端一个圆润丰满的人,r_ou_眼可见地瘦了几圈,神色还算平静,就是眉宇间有挥之不去的哀伤,叶煜猜测可能是他早在荀子的来信中得到了消息。

“……节哀。”叶煜叹了一声,却没说自己来时打好的腹稿,张苍没他想象的那般脆弱,反而看着成熟了许多,那么他那些苍白的话语也就没什么用了。

“多谢将军了。”张苍扯出一个待客的笑容。

叶煜又是慰问了几句,张苍也都回了,还给了叶煜一个消息,“有墨家和农家相助,我听闻那渠可以提前建成了,大概就在明年。”

叶煜没想到会听闻这个消息,这可是个大好消息。

如果不是碍于当下的场合和情况,叶煜都要高兴地站起来了。

“王上可知道这件事了?”叶煜问道。

张苍摇摇头道:“还未来得及上报,若是将军要入宫,不妨告知于王上。”

叶煜连连点头,按捺下有些激动的心情,又与张苍说了会儿话才匆匆入宫。

“当真?!”嬴政是没了顾忌,当场就走了几个来回,抒发自己的喜悦。

郑国渠虽然对秦国有好处,但是建造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太多了,严重束缚了秦国向东进的步伐。

秦国号称有百万雄兵,但是面对五国合纵,几乎掏了底子也才凑出一半。

一旦郑国渠建成,效果如何先不说,起码秦国的可以放开手脚了,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众人欣喜。

嬴政欣喜之下,打算赏赐墨家和农家,却在叶煜的提醒下反应过来今天刚刚传来了荀子的讣告,唯有押后再赏。

提到郑国渠,那么就不得不提一提郑国了。

已经这么多年了,嬴政现在对于郑国倒是没什么怒意,反倒怜惜起他的才华来了,只是郑国是来损害秦国利益的间谍,这一点是他当初自己承认的。

“爱卿觉得,寡人要如何处置郑国呢?”这个问题好几年前他就从李斯那里得到了答案,但如今却不舍得就那么处死郑国了。

叶煜也察觉到了嬴政话里的不舍,他其实也是倾向于留下郑国的,若郑国没有说他是间谍,秦国完全可以当做他什么都不知道,把错全部推给韩国,然后算郑国功过相抵,大度地任用这个人才。可偏偏他说了。

“王上,为君者不可朝令夕改。”叶煜摇摇头说道。

嬴政的打算在当时算不上秘密,毕竟他突然改变对郑国的态度,好奇者不少,有点门路的人都知道了。

嬴政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当初商鞅变法第一步就是建立信用。他只是在惋惜罢了。

荀子的死和郑国注定的下场并没有带走彗星,事实上这一次彗星出现的时间比先前任何一次都长,李由和蒙毅都为此将婚期推后了一年。

又过了几十天,叶煜得到消息说是那个如他爷爷一般、为他操办大礼又操心婚事的奉常去世了。

哪怕知道没有根据,但他也厌恶起了顶上那个总是带来噩耗的彗星。

“奉常的家人若是有需要,搭把手。”吊唁出来之后,叶煜沉默许久才对赵诚吩咐道。

“是。”赵诚默默记下。

奉常死了,悲伤的人还在悲伤,可是他的位置却是空不了,二月还有祭礼呢。

掌管祭祀的老太祝成了新一任奉常,叶煜对这个结果并不讶异,他惊讶的是原本负责卜筮的太卜徐福竟然填了太祝的缺,这几乎可以说他是下一任奉常了。

相比起弄什么长生不死药,这个走向倒是不错。他当日不过随便想想,竟然真的快实现了。

这之后不久,那彗星总算是没影了,让人总算是能松一口气。

秦王政十年二月的祭礼进行的很顺利,新奉常以前也是管祭祀的,并没有出什么岔子,就是徐福出镜率越来越多了。

郑国渠也紧随其后建造完毕,正好就在春天用上了,淤泥的河水是再好不过的肥料,渭水北面的田地被灌溉,几乎可以预想到秋天丰收的景象了。

嬴政非常满意这一工程,参与此事件的官员都升了职爵,墨家和农家也多有奖赏,当然,也没落下郑国,嬴政给予了郑国一族丰厚的奖赏。

但其后不久,郑国自刎了。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叶煜正在教子婴写字,他顿了顿,把笔给子婴道:“乖,你先练着,阿父一会儿就回来。”

见子婴乖巧地点点头后,叶煜便去了外间与赵诚说话。

叶煜很清楚这不是嬴政的手笔,嬴政的确打算依照律法处死间谍郑国,但还没有这么快下手,而且这事嬴政回下明令,没必要悄悄来。

唯一的解释是,郑国知道了嬴政的打算,为了不连累家人,也为了保全他们家的风光,他选择了自尽。

嬴政本就没有打算追究他的家人,不过他这么做却让嬴政的声誉不太好。

人们大多已经忘了郑国是来疲秦的,只知道郑国是个有功之臣,那些百家就算知道些猫腻也不齐全,此时难免怀疑是嬴政容不下人。这也是嬴政为什么没有立刻捉拿郑国的原因,他想等郑国的风头过去一阵,再以间谍之事捉拿处罚他。

叶煜想通关节后,立刻让赵诚散布了“间谍郑国有愧于秦王恩赏故而自刎”的消息,又备了厚礼去吊唁,这消息也没瞒人,鉴于他是嬴政近臣,很多时候代表了嬴政的态度,于是当天有一小部分云里雾里的人也跟着他这么做。

其实他也完全请嬴政写一份悼词,以此来洗脱干系,但是那样一来处罚郑国的必要x-ing就没有了,知内情之人仍然会认为秦国软弱可欺。

他要的就是知道内情的人无法确定郑国是怎么死的,而不知情的百姓认为郑国是畏罪自杀,如此,才能在起到威慑作用的情况下不引起大众反感,却不损秦国和嬴政那披在外面的一层好名声。

眼看着兵力逐渐恢复,粮食也快不缺了,这时候谁都不信秦国会不开战,各国密切的注意着秦国的一举一动,生怕被拿来重振强秦之威的就是他们。

可秦国内部却为此发起了愁。憋屈了那么多年,错失了多少次可以一口吞并的机会,睁开束缚的秦国这一回绝对不满足于只打下几座城。

赵国一直以来都是秦国的第一个怼目标,然而出计疲秦的韩国也能轻松拿下,还有楚国和魏国也都正处于元气大伤的好时机,一时间,秦国竟然无法决定向哪一国开战。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伐赵伐楚华阳策

要议定和哪国开战,其实很少会直接放到朝会上去讲,那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对手么, 尤其是朝堂上有那么多别国来的客卿公子。虽然这种事早晚要下令, 而且大军一动就瞒不住了, 可是若让对手提前反应过来,那就是失了先机, 还不如能瞒多久瞒多久呢。

因此,等到在朝会上下令的时候,其实通常是兵粮准备得差不多了, 一下令就可以出发的那种。

真正的决策过程是由君王召集重臣心腹, 在私下里展开的。

尽管韩国也在这次秦国的狩猎目标上,但是韩非却并不紧张, 也没有为韩国进言什么。并非是因为他已经弃韩投秦了,他对韩国的忠心从未改变,他只是清楚这一次秦国不会选择韩国下口。

秦国若是急着想要灭掉韩国, 完全不必等到这个时候, 先前五十万的兵力就绰绰有余。而且无论灭掉那个国家, 都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攻击,这种时候选择弱小的韩国显然不是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嬴政并没有避讳他韩国公子的身份,也允许他参与私下里的商讨,这也就足矣说明这一次秦国的目标不会是韩国。

魏国的情形和韩国差不多,因此嬴政召集来的人里更加倾向于灭掉赵国或者楚国。

这两个国家无论灭掉哪一个,合纵的实力都会大减,秦国东进的阻碍也会消失大半。

总算是有机会狠狠攻击赵国了,但几乎所有参与商讨的人都选择了先向楚国下手。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赵国目前并没有受遭受什么事情,无论今年去打还是明年去打都是一样的情况,而且绝不是一下子就能打下来了的,不然秦昭襄王时期就办到了,可楚国不同。

秦国先前已经错失了好几个灭掉楚国的大好机会,如今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最后的尾巴,等它溜走,楚国振作起来后,就是举半国之力也不一定能一口气将楚国拿下来。

叶煜也是这么想的,他记得赵国是个特别难啃的骨头,全盛时期的秦国都只能趁着赵国遇到饥荒,把李牧除掉之后再行猛攻,才能灭了赵国,更别提现在的秦国的。

说是说郑国渠这个拉低国力的存在没有了,秦国没了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那些原本做工的壮丁还没有经过训练,目前只能保证后继源源不断,若是直接将这些人放到战场上,那就太过浪费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2/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