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day Warriors 一、二——御木宏美【完结】(46)

2019-06-11  作者|标签:御木宏美


刘一边倒酒,一边将名高介绍给客人们。
眼熟的老人是中国、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二十多国,香港最大直营纤维工厂的“包氏有限公司”的老板,包壮壮。
“我听说过很多关于你的事,还请多多指教。”
老人笑着伸出右手。
“哪里、哪里。”
老人的手就像女人般柔软。
第二位是中国市场的商业顾问,年纪四十多岁的宋炳文。他的身材不高,脸部充满脂肪,是典型的香港生意人。
第三位是中国国务院的直属国营企业.中国机械设备输出入总公司负责人,陈凯歌。年纪大约五十多,具有共产官员的柔软外交手腕。
最后一位是年过四十的白人。他是美国前三位通讯公司T&TA香港分公司社长,托马斯.史克拉。名高总觉得在哪见过他。同样身为美国籍的他满面笑容地和名高握手致意。
“好棒的来宾。”
一一问候过后,名高笑着对刘说。这既非恭维也不是讽刺,完全是朎肺腑之言。
“多谢你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
包先生道。
“要是拒绝Mr.刘的邀请,我就没办法在商场上立足了。”
名高恶作剧地笑了笑。
“喂喂,刚。你什么时候那么怕我了?”
刘笑着答腔。
“我一直很想见你一面。”
包看著名商说道。
“这是我的荣幸。只不过,不知道我是否够格当大企业经营者的谈话对象。”
“你太谦虚了。我们都很佩服你的生意手腕。”
名高苦笑。在包这种历经大风大浪的老前辈面前,名高的经历根本不算什么。他的话中到底有什么涵义呢?名高开始警觉。
刘站了起来。
“先用餐吧!饿着肚子要怎么谈事情呢?”
其它人也都跟着起身。名高对身旁的洁琳伸出右手。洁琳笑笑,环住名高的手臂。
七人来到邻室。这里也是中国风味的装潢,地板上铺着暗红色的地毯,面积大约三十多值榻榻米,中心有个厚重的梨木圆桌。
七人围着桌子,在可以眺望百万夜景的山脚处享用豪华晚餐。料理是用大量新鲜鱼虾制成的潮州菜。餐中,他们聊了一下亚洲今后的经济发展。主要的发言者是名高、宋、史克拉和刘,其余三人则是安静地当听众。然而,名高时而可以感觉到包投射过来的锐利视线。
“那么——”
对话告一段落后,宋改口看看名高。
“是不是可以聊聊贯公司?”
名高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普普通通啦!”
“目前的日本似乎非常重视直销市场。”
“您说的没有错。不过,它并非传言中那么赚钱。”
“没这回事吧!贵社在不景气之中,每年的营业额不是都还成长百分之十以上吗?日本根本没几家企业可比。”
看来对方已经事先调查过杰克森了。
“只要能符合时代需求,自然就有生意上门。只会嚷着不景气不景气的人,当然也无法注意到这点。更何况——”
名高笑着耸耸肩。
“您一定也深知其中道理才对。”
“不是这样的。”
史克拉说。
“在直销市场方面,我们都是门外汉。我们很想听听专家的意见。”
名高在心中窃笑。史克拉轻易就将他放出去的软钉子给挡了回来。名高看着刘,发现他正用力对自己点点头。
“就是说嘛,刚。他们都认为直销业是次世代流通业的重要踏板。听取专家的意见是很重要的。这个工作想来非你莫属了。”
既然刘都这么说了,名高也没有隐藏的必要。他老老实实地说出设想中的未来展望。
四位商界名流默默听着。当名高提到将企业主导的大众市场,汰换成消费者参加型的个人市场,宋和史克拉很热心地参与讨论。
“你觉得五年后有可能实施吗?”
“如果动作快一点的话,三年后就可以了。实际上,美国公司已经有部分的部门开始从事相关业务。”
“你有什么相应计划吗?”
“很可惜,目前还在揣摩阶段。”
名高坦白回答。
“当然本公司也陆续研发出各种软硬件。只要增加几项顾客数据,新投资的设备就能马上设计出个人的购物需求清单。问题在于商品供给。不管邮购触角再怎么延伸,不能提供货物也是枉然。可惜现今的生产系统还无法赶上市场的脚步。”
“我国政府目前最重视的,就是通讯的基础设备,以及和海外的企业合作,共同铺设光纤缆线。”
一直保持沉默的宋开口道。
“一旦架设完成,通信网路便可以从韩国经由越南、泰国,一直延伸至东南海沿岸,共计四千公里。如此一来,就有可能提供你刚才说到的生产线了吧!”
“老实说,不管通信网路再怎么完善,还是必须改变基不的生产型态。”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现在,西方国家有种出租录像带和音乐CD的商店。”
“这我听过。”
陈点点头。
“上海、北京也有商人引进,当时还造成大轰动。”
“好像是这样没错。问题就在于受欢迎的商品很容易缺货,好不容易上门的顾客也会因此流失。因此,美国的大型出租店便和IBM合作,共同开发出一套新系统。总公司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商品影像、音乐传送至小卖店,顾客可以当场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制作出一张独一无二的音乐CD。有了这种系统,便能提供顾客所有的需求。再者,不但可以避免存货过多,也能大幅缩减物流和仓储的费用。当然,我这个例子学的不是很好。不过,为了实践高信息流通社会,颠覆根本的商业型态是势在必行的。”
“原来如此。”
陈点头表示同意。
“你说的一点都没错。的确是一大难题。”
“这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国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以高流通信息冯基础的次世代产业,首重软硬件的开发。不过,它必须和流通业、制造业等不同领域一起创新研究。所以说,跨越国界、业种的共同事业体将是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发言中途,名高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香港最大的纤维厂老板、中国商业的专业顾问、中国国营机械企业的董事、近年来业务延伸至亚洲的美国通讯公司香港分社长,以及支配香港所有贸易的侨界巨子。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6/7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