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番外 作者:艾草【完结】(50)

2019-06-13  作者|标签:艾草

夕阳无限好,江岸子规啼。白帝城下,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当此时,没有国事烦忧,没有天下割据的纷扰。然诸葛亮望着那越发殷红的夕阳,渐渐隐没在远山之后,而身边之人的生命,正如这落日一样时刻消殒着。时光如梭,丝毫不为他是千古一相,也不因他万古云霄一羽毛而停留。

青山不减,白发无端,月缺花残。

可人梦寐相关,忆j_iao 欢会合何难…

叠嶂层峦,虎隐龙蟠,不堪回首长安。

路漫漫,云树杳,地天宽…

山脚下不知哪里的渔夫一面摇桨一面唱起了歌。歌声苍劲悲凉,是蔡邕的一曲《忆故人》。

“孔明你听,不料这处渔樵,也有这样的雅人。唱的词可好。”

半晌不闻回应。

“孔明…?”

刘备低头。方见诸葛亮把头枕在他膝上。竟是睡着了。可见白日国事劳神,又忧心他病情。无论外表看去多么坚强,终是内心悲伤难抑。此时人一放松下来就累得睡过去了。

刘备不忍惊动他,便怔怔看那残阳,又听山脚下歌声传来:

慨叹参商,地连千里,天各一方,空自热衷肠。

无情鱼雁,有留韶光,流水咽斜阳…

歌声缭绕山城,不绝于耳。刘备垂首,见诸葛亮一头乌发间也掺了几丝霜白。唉,丞相…你小着朕二十岁…还是方当壮年啊。竟已cao劳至此…

“孔明…”刘备低低道:“朕看不到你老去的时候了…朕忧心你,放不下你啊…”

“朕观孔明之才,有如世祖。当可中兴大汉,以靖四海。然世祖当年摧莽劲旅四十万于昆阳之郊,面对的是高傲自负,骄兵必败的王邑王寻。可如今曹魏一样势大,更兼谋臣良将甚众,绝不乏善于统兵谋划之人才。孔明将以一州疲敝之师,抗九州济济多士…且蜀道天险,粮Cao转运艰难,能给孔明发挥的余地就更小了…”

“孔明前路多艰。即便才华盖世,然这天命,却似偏要与我们作对。朕与孔明,都是不信天命之人…或者苍天护佑,孔明终能攻克长安,还于两都。”

“苍天在上…”刘备闭眼,哽咽道:“这是备,向上苍祈求的,最后一个心愿。”

一颗泪珠由皇帝苍老的面颊上滚落,掉在诸葛亮发间。而熟睡的丞相浑然不觉。

24.助君辅益

清晨静谧薄雾中,城门缓缓而开。一队人马驰入白帝城。为首之人年方二三十岁,手持节杖,年轻英挺,目光敏锐。虽乘马上,依然袍服端整,一派汉官威仪。

那年轻使节方入得白帝城中,不及歇息,便往永安宫中赶去。早有侍者先急报丞相。诸葛亮当即放下公务,迎了出来。那使节看到诸葛亮,忙快步上前。诸葛亮握着他手:“文伟一路劳顿,多有辛苦。”

费祎本是劳累,但一见自家丞相,有些委顿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他轻轻摇了摇头。而诸葛亮亦马上会意,笑道:“意料之中。东吴方被曹丕打得大败,怕是比我们还着急。所虑者不过忧心陛下仇恨已深,难以复盟。文伟先去歇息,午后陛下召会群臣,再来禀报。”

费祎笑着:“我不累,还能替丞相处理些公文。”

诸葛亮笑道:“文伟识悟,速倍于人。然劳累之下,未知能否诵阅如常?”

费祎叹了口气:“罢,罢。祎方出使归来,破晓前一路乘马飞驰到现在,精神不济,会输给丞相的。”他说着,便走向自己居处。似想到了什么,又回头笑对诸葛亮:“是丞相命我歇着的,可不是祎贪懒。丞相有事随时唤我。”

他说着便于晨光下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诸葛亮笑着摇摇头,自回入室内继续忙碌。一个时辰后,又有侍者来报,说是庲降都督赶回,陛下召唤。诸葛亮于是放下公务,去刘备寝宫。只见寝殿内,李恢坐于榻下席上,正与刘备谈话。而刘备见诸葛亮来到,笑而招手,让他坐到榻上。

永安宫群臣皆知,自刘备病卧,会见群臣,只有诸葛亮会被获准坐于榻上,与皇帝亲密而语。其它臣子一概坐于席上。只不过李恢今天看见了更骇人的一幕—刘备顺手拿起巾帕,替自家丞相擦拭额角汗珠,一面道:“才是春日,你就焦头烂额。到了夏天,更是汗流浃背,这还得了。有这么多事情,需要你事必躬亲?”

诸葛亮笑道:“陛下有知人之明,臣方有焦烂之功。”

“胡话!”刘备笑斥:“萧何也没把自己折腾成这样。陈平不问粮谷之事。光武群臣就更轻松了。朕虽不如光武,自认还比高祖强些。你再劳累下去,就是让朕脸上无光了。听说文伟一目十行,处理公事之速,无人可敌。唯有你二人可一较高下。你们玩得倒开心,可丞相年过不惑,该当节劳自珍。怎可去跟年轻人比拼?有什么事情,交给他们办就是!”

诸葛亮微笑:“好,下午不处理公务了。只陪陛下。”

刘备叹道:“朕给丞相说了几次,你屡教不改。跟云长益德一个样!”

诸葛亮微笑,见李恢转头看窗外花鸟,便温声唤道:“德昂,南中动乱,怎么此时赶回。”

李恢回头笑道:“臣思念陛下与丞相,故尔星夜赶回。不想陛下丞相鱼水情深,巴不得时刻款款相叙。大概忘了臣还坐在这儿。”

刘备哈哈大笑起来。诸葛亮亦笑而摇头。几人笑过,刘备方道:“孔明,德昂答应朕,要好好助你平定南中。德昂才堪大任,足以助君辅益!”

诸葛亮笑而点头,问起南方诸事,李恢一一答对,了无遗漏。刘备在旁半卧观看,不住笑而颔首。李恢本为董和所举荐,赴州任官。当时他知刘璋必败而刘备必成,就假托郡使,来投刘备。刘备见之,考较其才学,大悦,遣李恢去汉中交好马超,于是马超来归,成都遂定。后来有人诬告李恢谋反,刘备却知道李恢必不如此,更迁升李恢为别驾。章武元年,刘备东征之前,逢庲降都督去世,刘备问李恢:“谁可代者?”李恢笑着毛遂自荐:“莫若老臣。臣窃不自揆,惟陛下察之。”刘备笑道:“朕之本意,亦已在卿矣。”于是以李恢为庲降都督。这些事迹皆一时在朝中传为美谈。朝臣们赞誉李恢的才能忠心,也叹服陛下的知人之明。

正当诸葛亮与李恢商讨南方诸事时,费祎来到。其余朝臣如s_h_è 援,李严,蒋琬等也纷纷入内,坐于一旁。先前孙权请和,刘备已遣大夫宋玮,中庶子费祎往来报命。这次未知费祎带来什么消息。李恢见费祎来到,便停驻不言。诸葛亮亦望向费祎:“文伟方出使归来,可试言之。”

费祎便起身答道:“我与吴新息兵未久。吴主首鼠两端,心存狐疑。以臣之见,尚需遣使者,往相报还。以固结盟之诚。”

刘备叹道:“孙权心有狐疑,皆因恐朕怨愤已深,犹记旧仇。若朕去后,丞相主政,情况当有所改观。汉吴复盟可期。丞相当再遣人前往。”

自刘备Cao莽起兵,纠合天下文武英杰以来,诸葛亮是第一个出使东吴,并取得卓越成果的人。在联吴抗曹这一点,怕也无人会比他更适合,做得更好。然而此时诸葛亮以丞相之重,将掌一国之政,不可能再去出使他国。

马良为刘备侍中,诸葛亮义弟,曾数次出使东吴。此刻若在,则是最适合出使之人选。然马良自己也因随军东征,血溅沙场。即将在建兴元年奉诸葛亮之命出使东吴的邓芝,此刻为广汉太守。不在此处。

但听刘备续道:“…荆州之失,是云长之失。东征之败,为朕之过。唯有连吴抗曹,方可保社稷。丞相隆中之对,始终没错。是朕与云长,不听丞相衷言,致有覆败。而今天下之势,连吴仍是必然…”刘备说着,笑对诸葛亮:“丞相若再遣人前往东吴,不妨学学朕,看有没有人毛遂自荐。那自己送上门来的,定能好好完成使命。”

诸葛亮笑而点头,又对李恢:“德昂继续说吧。”

李恢续道:“若得平南中,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则可充继军资,使国家费用不乏。”

刘备点头,转问诸葛亮:“如此军资,可用于北伐?”

诸葛亮摇头:“乃往王长史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南中之金银赋税,耕牛战马,当于国家有所帮助。但未足以富国强兵。愚以为,民贫国虚之际,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刘备闻知,点头:“盐出自临邛火井,铁出自金牛山。金银战马出自南中。然而唯有锦官城是这个国家的心脏。”他微笑指着诸葛亮心口:“皆在丞相心中。”

在场众臣闻到“北伐”二字,早是满腹狐疑。只见刘备又笑道:“说起这临邛县火井,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桓灵之际,火势渐微。岂知因丞相一瞰而更盛。朕去后,兴汉室者,其孔明乎!”

诸葛亮笑而摇头:“陛下,那不过是人们附会之言。”

临邛火井,本已衰微。诸葛亮入川后,前往巡查,见井内之火,以竹筒盛其光而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他便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引出井火,使之转旺。再置锅灶数十。经试用后,证实此法可行,煮盐能盈利逾万千。当地百姓后来多有投入井盐生产者,生活富裕不少。自是对诸葛亮万般感谢崇拜。以至于有此传说。

刘备叹息,握着自家丞相之手,爱惜地叹道:“天下奇才,熟能过此。孔明当之无愧。”

李恢终于忍耐不住,长跪问道:“陛下方才说,要北伐?”

刘备微笑:“然也,众卿。朕不但将国家托付予丞相,亦将讨贼兴复之任,交予孔明。丞相今后,出将入相,身兼管乐,与诸卿同升,共建盖世之功勋!”

赵云与陈到闻此,不禁升起豪迈壮阔之感。又见自己与刘备俱老矣,而当年闯天下的故人已大半凋零,不禁又心下伤感。但见诸葛亮与刘备双手紧紧交握。赵云与陈到对望了一眼: 他们二人都没有放弃,自己何敢退怯呢?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0/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