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番外 作者:艾草【完结】(9)

2019-06-13  作者|标签:艾草

刘备曾笑道:“孤向来得人心,就从没遇过子初这等鬼难缠。他看孤不顺眼,却唯独还肯买孔明一些面子。”一句话引得群臣大笑。刘巴黑了一张脸,侧头看那诸葛亮亦正忍俊不住地微笑望向他。他刘巴是千里马。而他的伯乐竟不是汉中王刘备,而是堪比萧何的诸葛亮。以至于人们都笑说,诸葛军师数次千里传书刘巴,央他来归。就只差没有月下追韩信了。

“陛下,”但见成都令马谡出班问道:“陛下何以不令丞相随军出征?”

“卿此言可是胡闹,丞相随军,谁来守国,谁来给朕足食足兵?”

马谡道:“足食足兵,自有其人。难道非丞相不可?陛下仁人君子,难防吴人诡诈。尚书令多谋,丞相谨慎。多一人相辅,总多一分胜算。”

刘备闻此,有些不悦。马谡这是在拐着弯说他不会用兵么?好吧…自己确实向来不善用兵。但好歹顺利攻取西川,更有汉中大胜…至此征战近四十年。怎么还不晓兵?

但见侍中马良出列,温声对自家幼弟道:“南中尚不安宁,时有s_ao扰,皆赖丞相累年坐镇成都,方不敢大肆举兵而反。丞相若离成都,随陛下远征,恐他们再无顾忌。”

“李恢,吕凯等贞良之士,久仕南土,难道不足以保境安民?”马谡反问兄长。

马良轻摇头:“群龙尚不可无首,何况边境未定,我又举国东征。丞相万不可擅离。”

“兄长…”

马良摇了摇头。马谡见兄长拦着,不好再说,只得随马良退回班内。

马良暗叹自家弟弟思虑还是不够周详。诸葛亮本意收回荆州便罢,而刘备却必要灭吴。届时二人意见相左之时,就是战势不利,刘备未必听诸葛亮劝阻。那时候便是丞相随军,又有何用?难道如同法正当年那样冲到阵前去死谏么?虽说诸葛亮x_ing情温和,冲到阵前力谏不是他的作风。然诸葛亮也并非惜命,真被逼急了这样的事情不是做不出来。丞相自是不惧刀兵,可身为丞相,荷一国之重,安能随便轻生阵前,以死相谏?若是万一中箭,便与庞士元一个归宿,这要置大汉基业于何地?

况且这么做于情于理都是行不通的,死谏也要看人。若是法正于矢石俱下时冲去阵前谏阻,至多使刘备心疼半日,仍会留着人在军中。但换成丞相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诸葛亮若这么做,便是最后安然无恙,也必惹得刘备大怒,只怕会立时遣人把丞相给送回成都。

何况此时与东吴结下的切齿深仇,根本不是当初跟曹cao争汉中可比。若是临阵二人意见相左,丞相绝对劝不住。

朝堂上一时一片安静。马良与诸葛亮却不约而同在此时想念起法正来了。两人都将目光投向了那原本属于法正的位子。那里自从去年冬天以来,就一直空着。时至今日人根本不可能回来了,刘备也没有下令把坐席撤去。宫中侍卫明白刘备重情,思念法正。也都不提这件事。所以那时开始,大家每逢议事,看见那永远空着的位置,不免心下凄然。

马谡却显然没有被说服,思前想后,还自要说些什么:“陛下…”

马良回头看着自家幼弟,温声道:“幼常,孙权已派丞相兄长至前线。”

马谡与兄长对望,一时无语,又看向诸葛亮。他二人与诸葛亮情同兄弟,皆知诸葛亮与兄长诸葛瑾手足情深,即便二人皆各事其主,忠心不二,可心中必然羡慕马家兄弟,能同事一主,朝夕相见。

若有一日,诸葛兄弟不得已必须于两军阵前相见,便不会再念私情。但人非Cao木,这对亦是重情的诸葛亮来说,将会是何等煎熬,自不待言。马良知道昔日天下大乱,诸葛一家南迁避难,少时的诸葛亮曾仗剑以护长姐幼弟,抵挡流寇。而诸葛亮能击剑,皆是兄长诸葛瑾所教。此刻,怎忍将手中之剑指向兄长?

方丧兄弟的刘备,自然更是能体会此中痛苦。

马良看向刘备,心下暗叹。孙权明知诸葛亮在蜀,仍派诸葛瑾至前线。反观刘备,便做不到这一点。小人君子,高下立判。陛下以君子仁厚之心而与小人斗,胜算只怕…

何况,孙权恐怕正是恐诸葛亮亲至前线,才安排诸葛瑾至前线布防。思及此,他不由觉背后一阵凉意直窜上来,坐立难安。犹豫再三,终于还是暗叹一声尊兄对不住,起身奏道:“若是此为孙权之计,意在阻丞相随军出征。陛下是否仍要让丞相守国?”

刘备看着马良,温声道:“若朕令卿即刻持剑斩下幼常头颅,卿可愿意?”

意料之中。

马良暗自叹息,长揖道:“臣失言。”

刘备起身,亲自离坐下来扶着他。马良望着自家君王眼中温严慈爱神色,便觉眼眶一热。刘备那一双眼睛会说话,这是大汉朝堂人所共知。此刻那双眼睛好像在说:朕感卿思虑周良,为公弃私,竟可不念与丞相兄弟之情,然此事朕绝不为之。

这便是刘备,便是他千载难逢,如君如父的明主。君主重情,则情深不寿。可正因如此,他们方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百死不辞。若在盛世,刘备必为一代圣君,如高天月明,照彻太平天下。可在这乱世,九日行于天之时,这高天孤月便化作了熊熊烈火,坠落人间。尽管可能短暂,尽管他们知道扑向火光是如此危险,但却始终追随刘备不离不弃。因为,他们不就是一群飞蛾么?

物以类聚,天经地义。正如飞蛾扑火。

是时,谁料到他们随口之言,随心所想,皆一语成谶。谁料到一年后马良便死于沙场,马谡痛失兄长。谁又料到后来挥泪斩下马谡头颅的,竟是与马良马谡情同兄弟的诸葛亮。

3. 偕作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诗.秦风.无衣》

东征前夕,成都都畿内外,羽檄交驰,一片威严肃杀之气。三军听调,整装待发。大汉天子亲阅大军,激励士气,使人人得睹龙颜。汉军每一位士卒都知道,他们的皇帝,曾经也跟他们一样,只是帐下一卒。数十年来浴血拼杀,马上征战,其武勇虽不及五虎上将,却也不下于任何一位将军。

刘备之所以能统率三军,积年为元帅,正是因为其得士众归心,思效死力。刘备非只是待每一位士兵如自己亲子,与他们坐在营火旁一起吃饭,一起唱歌,在士兵们寒冷,受伤时投醪抚寒,含蓼问疾。在冲锋时一马当先,于攻城时身先士卒,更于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当年的荆州军民无不永生难忘。入川之后,口耳相传,使得川中士兵也心生仰慕。汉中之战,他们亲睹刘备于阵前之壮勇,于战时对士卒之爱恤,无不为其精神所感,自此死心塌地,思报汉室。

军师者,三军教师也。诸葛亮虽不亲临阵前,但于平日教兵讲武,说明作战,行军,驻营之法,必皆应绳墨,依古名将统兵之道。更重新推演八阵,使三军行如风,止如山。隐蔽藏身时其寂如水,出没变化时其机无穷。士卒依法而行,较之前省力省时,协力协作,赏罚肃,号令明,虽只百人,其锐气如千人之师。虽只千人,力可敌万。而今三军齐发,四万兵卒,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

而民以食为天,三军未动,粮Cao先行。外出征战时,亦是诸葛军师悉心为他们足食足兵,从不曾出过差错,令他们离家在军中也能时时温饱,没有饿过一顿。若战况胶着,偶遇艰难,只要静待原地,与刘备一起等待他发兵相援。士卒们怎会不放心出征,怎会不全心信赖如此之统帅与军师呢?二人德高望重,如古之圣君名将再度临世。齐整三军,治国有道,安能不即日进克中原,还四海一个太平天下!

东征前夕,从清晨至正午,诸葛亮随刘备校阅三军,与众位将军确认行营作战之法,几乎忙得足不点地。城内城外,时刻可见他羽扇纶巾,行走如飞的身影。众将军皆想,亏得有尚书令刘巴相助,否则丞相一个人如何忙得过来,怕是要分身乏术。

午时过后,三军休整。诸葛亮回到府中,尚要处理钱粮之事。各郡官员早在等候,依次汇报兵粮情况,等丞相批阅分发。连月忙碌,第一批粮Cao早已运往前线。然恐战事旷日持久,为了后继不绝,不能不继续筹备。待得诸葛亮能闲下来喘口气时,午膳时间早已过了一个时辰。其余大小官吏正吃饱了昏昏欲睡时,丞相还因为忙碌而不觉饥饿。主簿杨颙看着眉头都拧起来,看他忙碌又不敢打扰。好不容易得空提醒一下丞相该用膳了,诸葛亮又笑说再等片刻,马上就好。

杨颙瞅得空档,马上命侍者把午膳端来,又接过亲自捧了放到丞相面前,直教诸葛亮哭笑不得,命他坐了一起吃。杨颙淡淡道:“属下早偷空吃饱了。丞相没看到罢了。不过属下没吃太饱,还能陪您吃一些水果。”

诸葛亮看杨颙一脸责怪的神色,摇头而笑。当下二人坐了一起吃饭。不过一盏茶时刻即毕。诸葛亮又问杨颙要各地粮册簿书,想亲自查阅。

杨颙皱眉道:“丞相天还没亮就起身,直忙到现在,一刻也没休息。连月来也多是如此忙碌。眼下三军休整,只待明日出师。粮Cao筹备也告一段落,校对簿书自有其人,丞相怎么还不放心?”

诸葛亮摇摇头:“粮Cao乃三军之腹,军心所系,容不得半点差错。不亲自看一遍我也难以安歇。”

杨颙只得不甘愿地默默转身去拿,心想丞相心算厉害,不像常人用算筹还算得焦头烂额。可这般纵用心力…想当年陈平当相国的时候,不过问粮米之事,云自有主者。再早些的时候,粮Cao都是萧何的事情。教兵讲武有韩信。运筹帷幄有张良。而今诸葛丞相能者多劳,一个人揽三个人的活计,还事无巨细亲自过问,不知休憩自惜。每次劝他,总是说若士元孝直尚在,几人尚可分工。如今他们都早夭,自己怎能不挑起责任呢?

杨颙思前想后,觉得也就只有陛下能管着丞相了。可陛下不是说见就能见。眼下似是可以去找马良。他虽不及庞军师,法令君的大才,但也是个杰出之士,很得丞相器重,更与丞相少小相识,结为八拜之交。怕还能替丞相分忧。只是马侍中也将随军出征,这会儿不知人在哪里。也许正忙于收拾行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