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 作者:第五笙【完结】(9)

2019-06-20  作者|标签:第五笙

  “停了?”

  “嗯,慧机老和尚说我都成药罐子了,让我慢慢停了,现在的药都是养身的,我是娘胎里的毛病……分量在减少,也就一两个月的事吧。”晏良回头笑道,“子嘉宽心”。

  刘显皱着眉,他知道慧机说的是实情。

  “走吧,你怎么整天愁眉苦脸的……”

  晏良轻扬马鞭,马儿缓步跟着蒋心柳的家仆。刘显也跟在了后面。

  蒋心柳一身粉蕊窄袄,下着湖蓝绉裙,外罩大红斗篷,明丽妍秀,见晏良上了楼台,忙起身行礼,盈盈笑道:“晏公子安好?”

  晏良从容回礼,亲切地点点头:“都好,蒋姑娘好兴致。”

  “这几日都没个好天气,就今儿个下了雪——”话音一顿,叫刘显也跟着上来了,蒋心柳有些疑惑:“这位是……”

  晏良转身看了眼刘显,见这位侯爷还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只默默站在自己身后,有些好笑,对着蒋心柳胡诌:“这是舍弟,晏仁”。

  厌人。

  嗯,没错。

  刘显剑眉一挑,见晏良足够得一本正经,抿了抿嘴角,也没有说什么,朝蒋心柳点了点头,算是作为“晏仁”打了招呼。

  蒋心柳一看是晏良的弟弟,当下就热情了起来,给两人让座,上了热茶。

  晏良忍得很辛苦,这个时候为了不笑场,只能给自己转移注意力。

  海潮来回,礁石上的雪晶晶莹莹,日头穿透重重海雾,这个时候在浪花里折s_h_è 出一片流光溢彩。

  “这个时节出海的渔船不多了吧”,晏良眯眼看着远处几个星星点点的白帆,“年景快到了,还有出海的习惯?”

  蒋心柳是本地人,这个时候刚刚吩咐下人把带来的糕点也一齐端上来,听到晏良的疑问,转头笑着解释:“晏公子不知道,现在是休渔的时候,虽说不捕鱼了,但也会时常上海查看鱼苗的情况”,目光跟着投向海面,“不过,这几天也应该少了些……”

  晏良眉头微皱,依旧盯着此刻看上去平静无波的海面,“什么少了些?”

  刘显一愣,看向晏良,几乎是瞬间他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个人执意要上高台。

  蒋心柳不以为意,随口说道:“渔船。晏公子的认识是对的,年景里是会少点,但是我也觉得今年海上视察的多了些——”热气腾腾的茶水倒出了壶嘴,清雅的茶香一下子弥漫,“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晏良点点头,若有所思,左手食指无知觉地摩挲着右手手背,“也就是说,照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比往年这个时候多?”

  “嗯,是这样的。”

  刘显从始至此都一言不发,这个时候突然问了一句,“那蒋小姐可知道渔船查看鱼苗一般都在什么时辰?”

  蒋心柳突然被刘显这么一问,有些怔愣,见晏良笑着向刘显赞同地点了点头,想了想,“唔……大多午后吧,因为那个时候日头足,水清看得透……”

  “汇报里说是什么时辰见到渔船的?”

  两人从蒋家小姐那里离开后,晏良回头看了看在高台上朝他们招手送别的蒋心柳,转头问刘显。

  “一整天都有。”

  晏良容色微凛,低头看着露在外面有些苍白的手,搓了搓,“嗯,到了浙州屯营,我看看海防图。”

  “好。”刘显很信任地点了点头。

第十四章

  入了浙州地界,一路朝北,市井的味道浓厚了许多。红彤彤的灯笼有大有小,一年到头,寻常百姓也就图过个好年,喜庆就好。所以挨家挨户的灯笼上都写了各种吉祥话,高雅有之,乡野有之,祈来年风调雨顺,合家平安。

  晏良打马走过,瞧得颇有兴趣,对着刘显笑道:“等回去我也扎个灯笼!”

  刘显四处看看,这个时候已近黄昏,烛火灯笼都亮了起来,迷迷幢幢,“好,刘轼现在应该到了我营里,到时候可以一起热闹热闹”。

  刘显笑容大了许多,他今年十七,即使x_ing子再沉稳,也有像刘轼一样玩闹的脾x_ing,只是很少有人看到罢了。

  浙州屯营的守将是一个叫李善列的将军,年纪比晏良大了许多,驻扎浙州已有数载,也亲眼见证了“养兵入民”国策的施行。

  李将军出自商襄李氏。原本在世家里并不出众,后来因为几代从军,立过几次军功,这几年也声名鹊起。

  不过比起秣陵淮氏,清河晏氏,临漪谢氏,修兰薛氏和隆关韦氏这五大世族,诗书传家,数百年不废,还是难以企及。

  所以李善列在见到晏良的时候,尽管年纪长人许多,依旧恭恭敬敬,佩服有加。倒显得对一旁的昭陵侯有些冷落。

  刘显也不太在乎这些,当下就坐在了一旁看着晏良和李将军就他们在海上看到的情况进行商讨。

  李将军常年驻扎,这种异常的现象他自然早就注意到了。之所以现在还在观望也是出于和晏良他们一样的原因:不确定来者何人。

  这就需要进一步派专门的兵士前去探查。

  “……其实倭寇的可能x_ing更大”,李善列呷了一口热茶,“前两日我手下有人提议派普通的渔民前去探查,我思来想去觉得不妥,虽然这样就没有贸然打Cao惊蛇之忧了……”说到这里,气氛都有些凝重。

  不能拿百姓的x_ing命冒险。

  刘显抬眼,发现晏良搁在膝上的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右手手背,这是他每次想问题的时候都会做的,现在手背上都有些红了。

  “让探察的兵士混进去”,晏良斟酌开口。

  不过这样也有风险,百姓从来不亲官,更何况带着一起上船。更会露馅。

  刘显有些不赞同,“会更异常,配合不好,倭寇一问话就问出来了”。

  晏良点了点头,“容我再想想”。

  “嗨!今儿个腊八,我们先好好吃个吉吉利利的腊八粥,说不定就有灵感了呢!”

  李将军豪迈拍板,打消了原本有些滞涩的气氛。晏良显然还在想办法,这个时候有些心不在焉,刘显走上前,温声:“景贞,先用些,慢慢想”,药虽说停了,今天也得吃一次。

  晏良抬头眉眼弯弯,“那就偷懒了”。

  刘显觉得自己和晏良对于“偷懒”二字的定义肯定有点不一样。

  与刘轼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粥熬得很用心,软糯细腻,入口香甜,看来浙州屯营里年节的氛围也很浓厚了。

  晏良胃口很好,兴致勃勃地听着李将军介绍这浙州独特的腊八粥做法:“我这里年年都会安排下面的兵士做。他们大都是本地人,也有胶州、连州等地征调过来的,做法又大不同。比如这红枣”,李善列筷子夹起一颗,朝着晏良刘显抬了抬,津津乐道:“往年里是熬成泥糊糊的,那叫一个香!后来说熬成泥不好,其他的豆子啊,莲子啊,还有榛仁啊,都不能这样,说什么‘一塌糊涂’,这在军营里实在不吉利。可是风俗就这样,后来我一拍板,都做!”

  李将军笑呵呵,“两种每年都吃,吃年味,吃吉利!”

  晏良跟着也笑眯眯,点了点头,“那我们这是年味第一咯!”

  “哈哈哈哈,对,年味第一!”

  刘显也觉得有趣,看着粥里各色的食材,第一次无比深切地体会到了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的希冀。他天潢贵胄,看似富贵比天,其实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粥背后的居然有这么多寓意和讲究。往年宫里家宴,也会上这一道粥,做得实在精美,不过总少了点什么。

  刘显转头看着晏良,后者正兴致盎然地听着李将军的胡侃,民俗风情,天南地北,笑声不断。晏良脸都有些红了,眼睛很亮,光彩熠熠,一时间握着勺子都忘了喝粥。

  刘显见状低头笑了笑,心情突然之间就愉悦了起来,耳边是晏良好奇的询问,鼻尖是粥点的馨香,太过寻常,也太过难得。

  后来,他站在了权力的顶峰,却再也没有看到过那个人的明眸。

  偌大的宫殿里,一如既往地备了两种腊八粥,刘显每次都吃得一干二净。

  然后,对着身边空荡荡的座位,彻夜独坐。

  十六年。

  不过,幸好。

第十五章

  “……这个两种粥的风俗后来就传出了军营了,许多百姓人家……”

  晏良突然一顿,脑子里电光火石地一闪,“我知道了”,李善列被打断,这个时候跟刘显一样,不解地看着晏良。

  “让家里有渔民的军士一起去!”

  没头没脑的一句,李将军还是没转过弯,刘显却是一下就明白了,笑着表示赞同,“这个法子好!”

  李将军想到他们上饭桌之前讨论的话题,也明白了,情不自禁地拍了下桌子,“好主意!这样既不会有隔阂顾忌,也容易配合,更重要的是自然!倭寇就算问起来也不会出大差错。”

  晏良点点头,想了想,“不过还是要事先都训练下。派出去的人如果能获得更多的消息就很好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4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