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长安 by:闵生【完结】(39)

2019-02-11  作者|标签:闵生

似乎觉察到我的注视,他转过头朝我笑一笑,转身离开了窗口。

大殿里热热闹闹的争吵几乎要将房顶掀翻。

“太子殿下理应继承大统。在这家国危难之际,为安定天下万民之心,为稳固大唐江山,殿下登基势在必行。”

“老臣以性命死谏,望殿下择吉日登基,以安民心。”“赵大人所言甚是,臣等也愿辅佐殿下重复我大唐河山,万死不辞。”

“请殿下以家国为重……”

“诸位大人,本宫少不更事,且父皇还在蜀中,万万不敢行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还请莫要再说。”李亨情真意切的劝道。

“殿下,您可以尊陛下为太上皇。只是陛下如今有心无力,这天下的重担还是要交给您才行啊。”又有人声嘶力竭的劝说。

“赵大人请起,诸位都是我大唐的架海紫金梁,李亨以后还要倚仗诸位……”

我在外面听得有些好笑,若我没有亲耳听见李亨与这班大臣私下商议,也会信这一干人臣是为了天下万民而大公无私。

事实上,若是李亨最后没有做成皇帝,李隆基绝对不会让他们有好果子吃就是了。

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竭力要拥护李亨做皇帝,至少也能得一个拥君有功的功劳了。

双赢的美事,谁能不乐见其成呢?

凉月初挂梢头时,群情激昂的大臣终于口干舌燥的退下了。

里面安静了许久,久到我又站着看月亮升上天空好大一截,李辅国才幸灾乐祸的出来宣我进去。

“殿下深夜召我,不知道有什么事?”我站在殿前,微微抬头看着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的李亨。

说是深夜,其实一大早我就被唤到大殿外面来了,站到现在也着实有些乏了。

青冥别有要事,离开已经两三日了。因此见我在殿外站了许久,倒是没人注意到。或者说,有人注意到却只有视而不见罢了。

李亨左手的玉壶里不时有清冽的酒洒出来,醉眼朦胧地看了我很久才扯出一抹笑:“没事,就……就想看看你。”

“殿下好事将近,保重圣体最是要紧。以酒浇愁,不过是愁情更深罢了。”我不着痕迹的错开视线。

李亨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又颓然的跌坐回龙椅上:“怎么……你也要拿这些官话来敷衍我?我……有什么可愁的,就要做……万人之上的皇帝,谁不得对我三跪九拜?我……我不……呃……不愁。”

“殿下千金之躯,更应该好好休养。夜深,在下就不打扰了。”我略一俯身行礼就要回去。

李亨一手撑着龙椅站起来,又在怀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只白玉的腰环,有几份眼熟。我眯上眼细看片刻,才记起这就是狐女送我的那只玉环。

只是这么久了,没想到李亨还带在身边。

“你别……走,反正三皇兄……也不在。你别把我当太子……行不行?就……陪我……聊聊。”李亨跌跌撞撞的走下来,差一点从台阶上滚下来。

我有些不忍的上前扶着他在台阶上坐下:“殿下喝醉了。这枚玉环,不知可否还给在下,故人所赠,也当是留个念想。”

“那你留给我什么做念想呢?”李亨盯着我看了许久,把玉环在指尖轻轻晃着。

我沉默,李亨哂笑一声,忽然毫无征兆的怒吼,“你就不……不能给我留点吗?最后的你都……都要带走……”

“太子殿下,您怎么了?”李辅国闻声,连滚带爬的跑进来,看到这一切立刻呆住了。

李亨松开手,半斜着眼:“没有……本宫的命令,谁给……你狗胆进来的?自己滚下去……领五十板子。”

李辅国一听,忙不迭的跪倒地上:“殿下恕罪,奴才只是担心……”“滚。”李亨用力一挥,手里的酒壶砸到李辅国脸上,顿时鲜血直流。

李辅国不敢再争辩什么,低着头灰溜溜的出去了,只是在出去之前,阴鸷恶毒的瞟了我一眼。

看来这笔帐是记在我头上了,我忍不住苦笑。

“你看啊,他们都怕我,而你,却是不在乎我。”李亨躺倒在台阶上,“真是不公平啊。”

嗤笑几声,李亨又抬眼看我:“你看,三皇兄想要天下,袁天罡那帮老道士就不余遗力的去帮他争,等他不想要了,疯了傻了,这些老道士能够眼看着大唐江山沦陷,却无动于衷,只说修道之人不参与俗世。”

“我这江山,就是别人不想要才轮得到我。那要是哪一天他想要了呢?”李亨的笑容里有说不出的苦涩,“有一天,我是不是也得还回去?因为那该死的天命。”

“他能不要江山,能不能也不要你呢?我也想要啊。只是,我从来就争不过他啊。”李亨紧紧地抓住我的衣角。

“为什么呢?三皇兄不屑一顾的东西,我还要感激涕零的收下……真的,很不公平啊。”李亨自嘲的摇头,“很可笑,对么?”

我静静的看着李亨:“殿下,您是九五之尊,天下万民都是您的。”这话苍白无力的我自己都不信。

李亨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开始是低低的笑着,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只是已无人敢再闯进来。

笑得颤抖着擦去眼角的泪水,李亨松开我的衣角:“罢了,罢了。”

“这玉环,我还是留着吧。”李亨说着又将玉环收回去,“你不知道,第一次在白云观外面看见你时,我有一句话是真心的。”

“既然这片真心你不需要,我也无法再给别人,你就留着吧……”李亨摇摇头自言自语的说着,就这么一头栽倒我腿上,安安静静的睡过去了。

第22章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李辅国站在李亨身后,尖着嗓子宣读登基诏书。所有的大臣都拜伏在地,三军将士亦是。

正午的太阳灼热非常,所有人的额角都渗出汗水。

长长的诏书宣读完毕,又是一些列繁冗的仪式。告祭天地,叩拜宗庙,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9/4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