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番外 作者:雾十(二)【完结】(29)

2019-01-18  作者|标签:雾十 甜文 宫廷侯爵


等卫玠把计划一说,就轮到卫熠和七娘一起觉得卫玠蔫儿坏蔫儿坏的了。不过,这真的不失为一个转移繁昌公主的好办法。
卫玠只需要把计划大略的讲了一下,卫熠和七娘就已经脑补了该如何补充细节和具体操作。结婚这么多了,繁昌公主一直想要个儿子,这事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化,反而让她更加在意,为了有个儿子,她可以把一切都排在后面。
繁昌公主也不是想重男轻女,只不想把自己丰厚的嫁妆和爵位便宜给不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人。
她觉得她的姑母常山公主,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常山公主如今已经认了王济的庶子王聿为嫡子,母子关系十分不错。
虽然在繁昌公主看来她这个姑母只是在强颜欢笑,但常山公主自己开心就好了,她并不需要谁的肯定。这就是常山公主的生存之道,在全世界的眼中,她永远是最无害、最不容易被怀疑有心计的那一个。连晋武帝都是越来越放心不下常山公主,总是对太子说,若万一将来他有什么事,太子一定要替他照顾好个柔弱的妹妹。
不显山不露水就得到了一切的常山公主,依旧如泥塑的菩萨般,不喜不怒。
……
王济与王恒正在官署说话,一起从来报喜的卫家下人口中知道了庾氏怀孕的这个好消息。
“我要当阿翁了?”卫恒总感觉好事来的太快,他有些不敢置信。要知道自从他知道他哥要当阿翁之后,他就一直嫉妒的不行,他也想有个软软的小团子抱着他的腿说,阿翁最好了。
当然,要是孩子能长的像卫玠,就最完美了。
王济也是这么想的。
应该说但凡和卫家有点血缘关系的人,在期盼自家新生儿的时候,就几乎没有不这么想的,要是长得像卫家三郎就好了。

第80章 古代八十点都不友好:

对于魏晋这个颜控多如狗的年代来说,会希望孩子长的好看点,就像是在现代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一样自然。卫玠是众所周知的当朝颜值巅峰,众人希望生的孩子能像卫玠,这好像也不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想法。
但傻太子却难得说了一句简单却又充满哲理的话:“如果人人都像小娘,那也就没有像的必要了。”
卫玠停下了手中的琴,诧异的看向司马衷,给他很有先见的脑回路点了个赞。当所有人都变得漂亮之后,之前的漂亮也就不那么漂亮了,就像是他在现代时对棒子国千人一面的女团感觉,大家都长着从一家整容医院出来的脸,有着从一家礼仪学校毕业的“好单纯不做作”的x_ing格,粉A和粉B貌似没什么区别啊。
司马衷见卫玠鼓励的看过来,更加开心的讲了下去:“因为他们再像你,也不是你,延祖说这叫可以学来形似却学不来神似,小娘是独一无二哒。”
#帅不过三秒#
卫玠本以为司马衷能说出什么很有哲理的话,结果……果然不能对司马衷要求太多啊。虽然作为被司马衷夸的人,卫玠还是有点小开心的。
卫玠给了嵇绍一个眼神,嵇绍还了他一个心领神会,然后便起身叫来负责记录太子衣食住行的著作郎,去了别处“商量事情”。
著作郎是个从五品到六品之间的官职,始自东汉,在魏晋时期都属于中书省下设立的官署机构,主要负责编修国史,日常工作就是像人形摄像头一样跟在皇帝、皇后、太子身后,记录他们一天的衣食住行,汇编成《起居注》。
不要小看这个职位,若不是世家子弟,不是书香门第出身,著作局都不屑于要的。
据拓跋六修说,等再演变一段时间,到了南朝末期,著作郎就会成为贵族子弟专属的起步官职了,因为这是一个能与帝国最高掌权者直接接触的职位。
卫玠和嵇绍要找著作郎谈谈,无非是想让他少记录一些不该记录的内容,好比傻太子偶尔冒出来的傻话。
历史是个小姑娘,胜利者想怎么装扮她,就能怎么装扮她。跟在太子身边混饭吃的著作郎,其实也没有太大的职业操守。如果是让他写鹿为马,这种过于颠倒黑白的东西,他肯定是不会干的,但若只是让他记下太子之前说的话,而稍稍落下一两句后面的补充,这还是有很大的操作余地的。
卫玠和嵇绍也没打算把司马衷塑造成多么经文纬武的英明继承者,只是需要一二素材来证明司马衷虽然不是很聪明,却也没那么傻,最好给人一种大智若愚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本意是不妄为,而不是不为。也就是说,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任由它顺其自然的发展,再简单点来说就是不扼杀百姓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流行玄学的当下,是个十分说得通、又适合傻太子发展的治国理论。朝中如今已经有不少名士表示出了对太子此举的欣赏。
咳,说回卫玠。
他此时正陪着司马衷在太子东宫,假借“演戏”的名义,行婚礼彩排之实。
司马衷人生中的第二次婚礼已经近在眼前,所以,他最近一段时间才没有经常出现在卫玠身边,他暂时失去了随时自由的出去找卫玠“玩耍”的权利。司马衷有些不高兴,但是在嵇绍的耐心解释下,他也是明白轻重的,再不高兴也忍耐了下来,尽最大可能的去进行了配合。
结果这样一来,面对如此招人喜欢的太子,嵇绍反而有些心疼,就主动把卫玠接进了东宫,希望他能陪陪太子。
演演戏,讲讲八卦,寓教于乐。
卫玠每天过的都很精彩,倒是不缺能给司马衷讲八卦的素材,只不过最近他一心都被他还未出世的兄子所占据,说来说去最多的还是未出世的小包子如何如何。
刚巧嵇绍的侄孙稽舍最近也得了个儿子。
是的,嵇绍的侄孙得了个儿子。嵇绍年纪不算大,但在嵇家的辈分儿却很大,如今已经有了曾侄孙了,小孩子才几个月大,活泼又好动,可爱的不得了。一提起就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一个已经过了初为人父的年纪,一个还不够当父亲年纪的两人,就这样十分自然的开始了育儿心得,也是没谁了。
听多了,司马衷就忍不住问了卫玠一句:“你兄嫂生的孩子这般重要吗?”
司马衷的脑回路很简单,卫玠总是提,一定是因为他很喜欢,他很喜欢自然是因为对方很重要啊。这个逻辑简直严丝合缝,没有任何问题!
卫玠却误会了,以为司马衷难得关心起了宗族礼法的事情,自然是顺着司马衷的话就开始了科普,希望能潜移默化司马衷对这些的兴趣:“当然重要啦,这对于卫家来说。我父亲是嫡子,阿兄是嫡孙,阿兄和兄嫂的孩子便是嫡曾孙,这确保了卫家世世代代的大宗地位。”
卫玠这里说的“大宗”,不是后世理解的那种大宗族的意思。
而出自《礼记》里的“大宗”。在宗法社会中,以嫡系长房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解决家族权利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可以充分维护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虽然说嫡长继承制是一种非智能的、纯看老天赏不赏饭吃的继承制度,从现代的长远眼光来看,并不是一个多好的继承法选择。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国古代这种封建的社会下,嫡长制其实是一个十分成熟并且成功的制度。
卫玠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所谓的公知,说过一句话叫“别跟古代的皇室论嫡庶”,卫玠当时还觉得这话说很对,后来穿到魏晋才发现,被骗了。那位公知熟悉的所谓历史,很显然只是满清的历史,又或者是从穿越小说里了解的历史。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皇室一直在尊崇的便都是嫡长制,只有少数的非常态下,才会有所不同。
一般这种由嫡长制变通而来的情况,都会成为被拿来大书特书的例子,也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古代皇位很少论嫡庶的奇怪印象。
不过,如果把历史上的皇帝挨个都总结一遍,就会发现依据嫡长制上位的才是大多数。
这个制度影响极其深远,始自周礼,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引发的国家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引自度娘)。也就是说嫡长制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能够迅速稳定人心和朝堂格局。
满清时期倒是立贤不立嫡了,结果呢?九龙夺嫡,权利的更迭血腥又动荡。
而且,满清所谓的“贤”,也并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这就在最后导致了“贤”变成了“宠”,变成了比谁会讨皇上欢心,比谁的额娘更容易得皇帝喜欢。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种所谓的立“贤”还不如嫡长制呢。
当然,嫡长制也是弊端多多,好比因为托了嫡长制的福,才能有如今地位的司马衷。
嫡长制的目的之一是长子年纪大,心x_ing成熟,不容易被臣子牵着鼻子走。结果,司马衷是个傻子,人人都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先是老婆,后是兄弟,叔叔,从兄弟。嫡长制给了司马衷荣耀,却也给了他几废几立的苦难人生,从当上皇帝的那一天起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结果最后死了还要被人嘲笑和唾骂。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9/6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