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0之留学生 作者:小鱼叉【完结】(41)

2020-02-17  作者|标签:小鱼叉


  “好的,林研究员。”何群连忙应下,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他和林易一起做的,林易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就提点过他几句,因此何群并不慌张。
  “庄教授,实验前期完全是材料科学的试验测试工作,如果您有事的话,不必全程参与。”
  还没等林易说完,庄城就打断了他,“没事,我想参与进来。”
  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抗拒实验室的诱惑,哪怕是一个侧重于理论的物理学家,庄城对于材料学说不上熟悉,但因为高温超导材料,对超导电缆技术有过一定的了解,才堪堪跟得上林易的思路。
  听着林易一个个思路情绪的指令,庄城觉得他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那种从心底涌出来的兴奋,让他着迷。
  第二十章 伟大的项目
  “PE塑料、XLPE塑料、乙丙橡胶,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电气及机械性能,但在低温环境下,其介质损耗及局部放电量较常温下均有明显降低,且机械性能下降明显。”

推荐本书

  林易在构造电缆结构参数,庄城便主动担起了绝缘材料选择的测试实验,何群等人动手,他修正测试方案记录数据,一张张漂亮直观的曲线图很快出现在他的笔下。
  “所以,我建议选用PPLP材料作为本项目的低温主绝缘材料。”庄城把实验数据及结论放在林易旁边。
  林易的双手在键盘上飞舞,立体的模型图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庄城面上的惊讶难以掩饰,“这是什么?”
  “3D模型,我自己做的一个小程序,有些常识性的筛选条件单靠脑袋是想不到的,用它就可是十分直观地排除。”
  社会上有些论调说科学家们闭门造车不知世事,还真没冤枉他们。很多科研工作者在他们自己领域是大牛是专家,但出了专业比之一般的大学生还要没有常识。
  林易上辈子的时候就看到过这么一个趣事,某材料工程学的科研工作者在光纤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光电信号传输速度,选用了超过常规直径的单膜光纤芯。
  这对科研人员来说很正常,性能最优向来是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坏就坏在,这光纤宽带是要用到家家户户的,你这产品出来,性能是好,速度是高,但是你总不能为了推广新产品,把全国的光纤设备都换掉。
  这完全得不偿失嘛!
  这事在当年的材料学圈子里影响很大,这些顶尖学者们为此还专门开了一个小会,做了深刻的反思,林易这个程序就是那次小会后做出来的。
  “你看,比如铜绞线的直径,按照一般实验思想,会在可能范围内,做等距增长测试,就像我刚刚下达的指令一样。但我那时候并没有考虑美国电网形态、接口等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
  “现在,我把这些条件当作已选条件增加上去,程序就会自动筛选掉不合常理的模拟条件。”
  林易一边说着,一边输入一连串代码,庄城眼中异彩涟涟,连呼吸都轻了两分。
  输完全部条件,林易微微直起身子,笑着看向旁边一脸认真的庄城,“庄教授,我们一起按下Enter?”
  “好。”
  “一、二、三,按”两根手指同时按下Enter键,随即电脑屏幕中闪现一连串代码,约莫五分钟后,出现两个数字“20、24”
  “你看,这样工作量就节省大半了。”林易显得有几分小得意,这个小程序可是他原创的。
  “你真的很了不起。”庄城诚恳地说道,林易是他遇到过的最有天赋,最具创造力的科研人员,没有之一。
  林易一怔,转头看向庄城,正好庄城也在看他,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接触,林易看出了庄城眼中的认真和真诚,那么一瞬间,好像有五彩的烟火在他的心脏处迸发开来,灿烂得惊人。
  庄城近看还真是好看得紧啊。
  明明五官拼凑在一起不算惊艳,却别有一番清俊温润的味道,每个五官单独拿出来看更好似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这时候,他的腰应该还没有那么细吧,不知道自己一只手还举不举得起来。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后,林易面色一僵,他连忙咳嗽了几声,掩饰自己的心虚。
  “咳咳,何群,铜绞线直径数据调整,只测算20和24的就行!”他大声对着房间另一头的何群说道。
  “那16、28、30呢?”何群下意识地问道。
  “你脑子被僵尸啃了啊,我都说了调整参数,这些当然不用了!”
  何群看着情绪有些不稳定的研究员,默默把“为什么”三个字咽了回去,乖乖调整参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1/20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