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男人和女人_易中天【完结】(83)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女人也需要男人,这种需要也是超越“性”的。女人因为要生儿育女,而人类的儿女又不易抚育,这就必然会使她们难以外出狩猎,寻找食品,而只好偏劳男人。同样不难想象,如果女人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家里盼星星盼月亮,“老公”却在外面寻花问柳,招蜂惹蝶,岂非同样够呛?

  更何况,女人还有爱的需要:既需要被人爱,也需要爱别人。仅仅只有孩子,是不足以满足她的这种爱心的。当男人们外出打猎时,她们会把家里的气氛弄得十分温馨可人,只等栉风沐雨的勇士们回来享受。这种期待,和男人希望女人分享战利品的心情是一样的。这是人的劳动需要在他人的分享那里得到确证的体现。

  至于儿童,则既需要女人,也需要男人。换言之,既需要母爱,又需要父爱。

  这两种爱,缺少一种,都会造成他们心灵的创伤和心理的缺憾。如果儿童一觉醒来,父亲或母亲已换了陌生人,则所受的刺激将是很严重的。如果竟然是走马灯似地换人,后果就更为严重。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即便为了儿童,人类也必须使自己的两性关系变得严肃一些。

  总之,两性之间应能维系较为持久的稳定关系,这已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

  与此同时,人类的性关系和性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除极少数动物外,大多数动物都没有“专偶”关系。在发情期,它们甚至会同时和好几个异性jiāo配。原因很简单:动物的性是以生育为目的。为了确保受孕,当然是jiāo配的对象和次数越多越保险。

  人的性行为却是超生育的。换言之,它不是为了生育,而是为了快感。快感,是人类性行为与动物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区别。它使人类的性行为不分季节性,而体毛的脱落和双腿的直立,则更使人在性行为中获得的快感比任何动物都要多,生育反而不是目的了。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在体质上和心理上都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一种解释是:为了人的社会性生存。人的社会性生存要求男人和女人结成牢固的关系,而不能像动物那样,发情期一过,各奔东西,毫不相gān。为此,才用性快感作为“诱饵”,使之“相亲相爱”。

  于是,人的性行为就有了一些特别的地方。

  第一,它越来越要求隐蔽。也就是说,它越来越被看作“私事”,看作一种纯属个人和不能公开的事,因此也就不能再像动物那样在光天化日之下为所欲为。

  第二,它越来越要求排他。也就是说,越来越要求这种快乐只属于自己,希望自己的性伙伴不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生理上的变化是:男子有了“不应期”。这就保证了男子至少在短时期内不会再找另一个女人,而不是像其他灵长目动物那样“忙个不停”。

  第三,它越来越要求相爱。也就是说,它应该是男女双方相爱而导致的行为,又因这一关系而加深双方的爱。因为这时它已超越生育,不是非做不可的事了。这又是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动物之间只有吸引和选择,没有爱慕和依恋。所以,动物的性关系只能叫“jiāo配”,而人的性关系却可以叫“做爱”。如果不是为了爱,那就只能叫“泄欲”,为人所不齿了。当然,直到今天,人类的性行为,也有不以爱为基础和目的者,比如诱骗和qiángjian。前者可谓“衣冠禽shòu”,后者则“禽shòu不如”,因为动物并不qiángjian。也由于这个原因,这些行为都为人类所憎恶,并视为极不道德和极其罪恶的行为。

  所以,从总体上看,人类的性行为,比动物要文明和进步。这文明和进步之处,就在于其中有了爱情。正是有了爱情的出现,性才从生理的转化为心理的,从自然的进化为社会的,从野蛮的升华为文明的。

  爱情的出现首先归功于女性。

  道理很简单:在原始时代,和在动物界一样,性选择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女性手里的。如果女性性选择的原则是爱,那么,男人便不能不去学会爱。男人为此或许会jiāo一些“学费”(比如在不懂得爱时遭到拒绝或受到冷落),但无疑也得到了不少“好处”(比如体验到有爱的性生活比无爱的更有乐趣)。于是,性生活中须有爱,便渐次成为人类的共识,并有了一个名词,叫“性爱”。

  然而,尽管男女之爱起源于性,也包括性的内容,但爱并不等于性。它比性更广大,也比性更深刻。

  性是行为,而爱是情感。行为是短暂的,而情感是持久的。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持久的情感会使男女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持久的关系。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婚姻的目的,就是要把一男一女结为夫妻,建立和形成一种可以“天长地久”的持久关系。如果这一对男女并不相爱,那么,他们的这种持久关系又靠什么来维持呢?因此,一对夫妻如果并不相爱,那么,他们大体上就只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要么离婚,要么凑合着过。当然,也还可以搞“婚外恋”。但离婚决非结婚的目的。如果结婚是为了离婚,那又何必对方认可,也在实质上意味着婚姻的死亡。至于凑合着过,当然是不少人的选择。但那日子好不好过,就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此说来,则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也才是合乎道德的婚姻。

  作为短暂的行为,性给予人的是快感;作为持久的情感,爱则给人以幸福。幸福和快感虽然都能让人愉快,但其意义和价值却不可同日而语。快感只是一种生理感觉,它当下即得却又转瞬即逝;幸福则是一种jīng神境界,它必须毕生追求却又每时每刻都可以体验。由于必须毕生追求,因此它将伴随人的一生;由于每时每刻都可以体验,它又时时可以使人感到快乐。所以,幸福比快感更值得追求。这也是人们不满足于性,还要追求爱的原因之一。

  爱比性更持久,也比性更博大。

  不要说爱远远不止于夫妻、情侣、恋人之间,即便是夫妻、情侣、恋人,他们相互之间的爱,也远远超过性的范围。一对男女相爱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性吸引,比如男的高大英俊,女的美丽可爱;但也有因志向、理想、兴趣、情调相同而走到一起的,而且后一种原因,还越来越多。所谓“情投意合”,即是情(情趣、格调)与意(意愿、追求)相同之意。这样的夫妻、情侣、恋人,往往能维持持久的关系,成为真正的“爱人”。换言之,真正的“爱人”,决不仅仅是性伙伴,还应该是同志和朋友。相反,两个人如果只有性吸引,其他时候都无话可说,甚至一说就吵,一吵就崩,则他们之间的性关系是否能继续维持,便也都是问题。事实上,这时只要有一个同样具有性魅力的男人或女人介入,他们的关系便往往趋于破裂。

  爱比性更博大,因为性只是肉体的结合,爱却是全身心的投入。当一对男女真正相爱时,他们不但要jiāo出自己的身体,更要jiāo出自己的心灵;不但是肉体上需要对方,而且是心灵上需要对方。相爱的人都想进入对方的心灵深处,爱其爱,恨其恨,喜其喜,乐其乐,怒其怒,悲其悲。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向对方敞开,任其进入,并希望对方进入。总之,性是肉体与肉体的结合,爱则是灵魂与灵魂的结合。真正相爱的人,了解对方甚至会超过了解自己。所谓“知夫莫若妻”或“知妻莫若夫”,即此之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3/9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