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易中天【完结】(112)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从此以后谯周也散布这些言论,还而且向前发挥了一步,他到处跟人讲:请大家想一想看,咱们先帝的名字是什么?备。“备”是什么意思呢?具备,具备是什么意思呢?够了。咱们当今圣上的名字是什么呢?禅。“禅”是什么意思呢?禅让,禅让是什么意思?让出去。想想咱们蜀汉皇上都叫什么,一个叫做足够了,一个叫做让出去。后来这个谯周还在宫廷里面还写了一条反动标语,我们就不说它了,差不多的意思。这就是谯周主张投降的原因。也就是说,谯周主张刘禅投降不是道德品质问题,是政治立场问题,就是他的政治立场是站在曹魏那一边的。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很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不是道德问题。把政治问题解释为道德问题是一种很肤浅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谯周、杜琼这些说法叫做牵qiáng附会、qiáng词夺理、装神弄鬼,就像那算命先生测字似的。但是你要知道在中国古代这个时候,他没有我们现代人这么多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他信这些东西啊。

  * 显然,谯周后来要出卖蜀国是早有预谋的,他主张投降已经不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而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但是谯周的投降依据都是一些道听途说和牵qiáng附会的解释,那么谯周这些人为什么要诅咒蜀国灭亡呢?这些装神弄鬼的理论有什么依据吗?

  这个蜀汉又怎么得罪了这些人呢?他们为什么要编出这么些段子来诅咒蜀汉政权呢?四个原因。

  第一,分利不均。我多次讲过,这个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力量组成的,而且是像jī尾酒一样的分三个层次的,最上层的是荆州集团,中层的是东州集团,下层的是益州集团。而谯周、杜琼等等这些人,就是散布这些言论的人都是什么人呢?都是益州人,都是益州的土著,是在这个政权当中处于边缘化的、次要化的人。他们对这个政权当然是不满的,他就要散布这些流言飞语,他就要制造这些舆论嘛。而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诸葛亮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诸葛亮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诸葛亮也在益州人当中寻找那些可用的人。当然诸葛亮有他的选择标准,就是第一要忠于汉室,第二要克己奉公,第三要确有才能,他也不愿意说为了这个讨好、忽悠这些益州人士就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他都弄来。但是还是确实提拔了一些,比方说杨洪,犍为人,被诸葛亮任命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有一个何祗,也被诸葛亮任命为广汉太守。诸葛亮是尽量地在做这些协调的工作,希望三股力量能够团结起来。但是,第一,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刘备留下的既定的组织路线,那就是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第三,这个次序是不能动的;第二,他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益州士族、益州土著的思想顾虑。因为益州土著把账算得很清楚,蛋糕就这么大,分的人多了吃到嘴的就少了,这个账太好算了。原来益州这块蛋糕是我们益州人在吃,刘焉来了,带来东州集团,一刀把一块大头切走了,我们不满,希望再有人来帮忙。哎,刘备来了,刘备来了没给我们帮忙,他又切了一大块,这个蛋糕越切越少了。刘璋的时候我们益州人是二等臣民,刘备来了我们变三等臣民了,你说他满不满意吧?他肯定不满意嘛。所以这个时候他巴不得曹魏来解放他们。有人说你这个说法不通啊,曹魏来了他不是变成了四等了吗?这个账怎么算的?搞错了,刘焉、刘备他们进了川以后他不出去了,他就地分蛋糕;曹魏它要得的是天下啊,它不会参与你分蛋糕。事实上蜀汉灭亡以后,司马昭马上下命令,把蜀汉政权当中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官员全部调往中央,到中央政府去做官,把这个蛋糕让给了益州土著,实行蜀人治蜀。这就是他们盼望的。所以他盼望曹魏,他盼望你蜀汉灭亡。第一点。

  第二点,治蜀过严。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依法治国、执法如山,而且令行禁止、执法严明,很严的。所以《蜀记》里面有这样的话,说:“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就是诸葛亮管这个国家管得太紧了,大家都很抱怨。那么这条史料也有人不承认,因为和陈寿的说法相反,陈寿的说法是什么呢?陈寿说诸葛亮“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说诸葛亮虽然管国家管得很紧,但大家都不抱怨。所以大家就说你到底当时蜀汉的人民是抱怨啊还是不抱怨啊?我说是又抱怨又不抱怨,两条史料都成立。为什么呢?陈寿他后面还有一句话很多人看不见,陈寿是怎么说的呢?“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什么意思呢?就说诸葛亮执法虽然非常地严峻,还是承认严峻吧,但是大家为什么都不抱怨呢?公平。就是他严起来是对所有的人都严,对自己也严,对自己的人也严,大家没有怨言,公平嘛。但是大家还说,你能不能管松一点儿啊?还是要抱怨的。所以是不抱怨不公平,但抱怨太严峻。

  第三个原因,战事太多。所以谯周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仇国论》,《仇国论》提出一个什么观点呢?说我们朝廷一定要审时度势,我们要掂量掂量我们能gān什么,我们能不能一统天下。谯周说,现在的天下不是秦末的那个情况,而是六国的那个情况,是战国时期,所以我们只可以学着做做周文王,咱做不了汉高祖。他的意思其实就是你要想靠你的武装力量,靠你发动的战争去一统天下你是不可能的。这谯周说你如果一意孤行、穷兵黩武,其结果必定是土崩瓦解,神仙都救你不得。谯周这篇文章是公开向诸葛亮留下的由姜维在执行着的这条路线叫板,公开发表反动言论。但是没有受任何处分,后来还升官了,说明什么?说明这种看法有市场,甚至可能当局当中某些人也觉得心里头是有数的。

  第四点,人民甚苦。《三国志·谯周传》在《仇国论》之前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军旅数出,百姓凋瘁”,就是由于蜀国不停地出兵,所以人民的生活很苦。我们知道打仗是要用钱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没有足够的粮饷这个仗是打不成的。那么请问这笔战争费用从哪里出?从天上掉下来吗?从地里冒出来吗?联合国资助吗?没有地方来,你只能盘剥百姓,你只能加重税收,你只能税外收费,没有别的办法。刘禅投降的时候是jiāo了户口的,就是古代投降一个国家必须把户口统计表都jiāo出去,就表示我土地人民都jiāo给你了,投降了嘛。那统计数字是什么样的呢?当时蜀汉人民共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十万零两千军队、四万官吏,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蜀汉的人民,九个人要养活一个士兵,说的这九个人是男女老少都在内的啊,包括小孩子;七户要供养一个官吏。负担太重了,根本就不堪重负。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由于他的以身作则,由于他本人品德高尚,蜀汉政权的官员基本廉洁,没有贪污腐败或者少有贪污腐败。但是老百姓的想法,恐怕和他们想得不一样,老百姓关心的不是你诸葛亮一餐是八菜一汤呢还是四菜一汤,这个他不管,他关心的是他能不能吃四菜一汤,或者说他至少要能够吃饱肚子;如果你让他吃不饱肚子,哪怕你自己艰苦朴素,他也还是有意见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12/1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