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易中天【完结】(139)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易:“现代企业管理三十六计”之类的东西我个人认为都是忽悠人的。

  主持人:那些反倒没用。

  易:其实就是我在节目里讲的那个话,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是dòng悉人性,dòng察人心。因为你不管什么制度,也不管什么机器,也不管什么设备,也不管什么硬件,最后都是人来做,人是最重要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不懂人,你还说做什么大企业家?笑话。

  观众:谢谢。

  主持人:还有哪位朋友?

  观众:我是一个青年人,青年人比较冲动,我觉得历史真的是能做到一个反思的作用。所以我想问一个易老师的问题就是现在,当代的阅读,也有很多作者在写书,这些书的质量和古人写书的质量相比是怎么样子的?

  易:实际上我们古人早就已经把这两类书区别开来了,一个叫做“道”,一个叫做“技”,所谓他提到的什么“管理三十六计”,什么规则啊,什么方法啊,那都是“技”,它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主持人:是计谋的“计”是吧?

  易:不是,技术的“技”,它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技术不可没有,但不能全是技术。当然全是技术也没事,你就安心当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挺好。但是如果你真是雄心勃勃要做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董事长啊,那你仅仅掌握技术层面的东西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悟道。道在哪里?就在我们的经典当中,比方说先秦诸子。

  主持人:我怎么听着越来越不舒服呢,我觉得好像说看《百家讲坛》的人必须是得有野心的人,你要想甘于当一个老百姓你就不用看这些,也不用听这些。

  易:不不不,我们现在要做到的就是各个层面的需求都要让他满足,实际上一部好的作品它一定是能够多方面地甚至是全方面地满足社会需求。金庸的小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要嘛有嘛呀,你喜欢看爱情的有爱情,喜欢看武打的有武打,喜欢看权谋的有权谋,喜欢看人性的有人性,什么都有,它就受欢迎,《百家讲坛》就是要这样做。

  主持人:各取所需。

  易: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用,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至少有这么一个用,就是看看人家,历史上那些人他遇到的事虽然跟我们遇到的事事情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有一句话叫事不同而理同,那个理是一样的,里面无非还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你至少可以看看人家怎么做的。

  主持人:这个其实还是挺实用的。

  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他也只能持一种实用主义的观念和方法,但是我在这儿不能提倡,我只能实实在在地说它是无用之用。

  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下)

  两个智慧男人的对话。

  崔:“是不是文化人羞于谈钱?”

  易:“不是文化人羞于谈钱,没有必要。”

  一个比较私人的话题。

  崔:“您读这些书有乐趣吗?”

  易:“有乐趣啊!严格意义上的读书,是为了谋心,不能用于谋生。”

  众人议论纷纷的栏目。

  崔:“您刚才告诉我了,它不是一个学术论坛。”

  易:“它不是学术论坛。”

  崔:“它到底是个什么?”

  应栏目邀请,央视名嘴主持人永元走进《百家讲坛》,聊聊易中天和《百家讲坛》的故事。敬请关注《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下)。

  * 2006年,《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三国热”,有关三国的书籍一路畅销。随后,《于丹〈论语〉心得》的播出再次让人们回归到了传统文化的母体之中。历史和国学一下子鲜活起来,大众对此越来越有需求。人们在议论着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关注着讲述它们的人——易中天。为什么在易中天这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历史?易中天是如何读书的?他还原历史的能力从何而来?

  主持人: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开一个书单,说你上四年大学,你要把这些书全读了。他就在黑板上用粉笔写,我们就在底下拿钢笔抄。一百本啊,我当时一边抄一边想:天啊,那什么时候谈恋爱啊?但是老师说这些书必须得读嘛,就借回来读。第一本看的是《高老头》,不好看。不好看怎么办?不好看也得看,每天看20页,不看完不睡觉,这样把《高老头》啃下来了。等到读完了以后合上书,高老头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易中天:等于没看。

  主持人:对,等于没看。所以我就非常想知道,您读这些书有乐趣吗?

  易:有乐趣啊。

  主持人:这些乐趣在哪儿?怎么来的乐趣?

  易:它也有好多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的层面,比方说先秦诸子,比方说《史记》,语言非常漂亮。

  主持人:还能有王朔的漂亮?

  易:王朔那东西叫做“看上去很美”,其实叫做“不过如此”,非常漂亮。第二就是它的那个事件,事件本身很好玩儿。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段落您别一语带过,实际上很重要。它怎么漂亮,您给我们讲讲,举举例子都好。

  易:我现在记性不好,记性好我可以背一段。比方说《孟子》有一段吧,“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she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主持人:这谁说的?

  易:孟子。

  主持人:他是南斯拉夫人啊?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易:这个必须得读进去,你必须读进去,读进去以后就自然有乐趣。这是语言层面的。

  主持人:您说说这个乐趣在哪儿?也让我们分享一下。

  易:这个语言层面的乐趣它是不可言说的。比方说人家都喜欢听小崔说话,你说小崔说话怎么就好听?你给我解释!

  主持人:贫呗!

  易:就是贫吗?就是贫会有人喜欢吗?绝对不可能。

  主持人:我哪儿好呢?说实话,对,他说我说实话。

  易:还有呢?不光是说实话吧?

  观众:真话。

  易:真话,还有呢?

  观众:风趣、幽默。

  易:风趣,幽默,还有机智,对不对?还有亲切对不对?里面还有道道对不对?

  主持人:我先出去,我出去,你们先说一会儿我。受不了这样夸。孟子也没这么高评价。

  易:其实叫做事不同而理同,道理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理解您的那个说法,不可言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您想办法言传一下,这很重要,也许很多人就去捧着原著去看去了。

  易:我打个比方吧,你开车吗?

  主持人:开。

  易:哦,我不开车。很多人都说,你学开车吧,你买个车吧,你又不是买不起,是吧?挣那么多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9/1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