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_余秋雨【完结】(39)

2019-03-10  作者|标签:余秋雨

  既然阮籍如此gān脆地扯断了一根根陈旧的世俗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那么,他当然也不会受制于人际关系的重负.他是名人,社会上要jiāo结他的人很多,而这些人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吃食名人为生的:结jiāo名人为的是分享名人,边分享边觊觎,一有风chuī草动便告密起哄、兴风作làng,刹那间把名人围啄得累累伤痕.阮籍身处乱世,在这方面可谓见多识广.他深知世俗友情的不可靠,因此绝不会被一个似真似幻的朋友圈所迷惑.他要找的人都不在了,刘邦、项羽只留下一座废城,孙登大师只留下满山长啸,亲爱的母亲已经走了,甚至像才貌双全的兵家女儿那样可爱的人物,在听说的时候已不在人间.难耐的孤独包围着他,他厌烦身边虚情假意的来来往往,常常白眼相向.时间长了,阮籍的白眼也就成了一种明确无误的社会信号,一道自我卫护的心里障壁.但是,当阮籍向外投以白眼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不痛快.他多么希望少翻白眼,能让自己深褐色的瞳仁去诚挚地面对另一对瞳仁!他一直在寻找,找得非常艰难.在母丧守灵期间,他对前来吊唁的客人由衷地感谢,但感谢也仅止于感谢而已,人们发现,甚至连官位和社会名声都不低的嵇喜前来吊唁时,闪烁在阮籍眼角里的,也仍然是一片白色.

  人家吊唁他母亲他也白眼相向!这件事很不合情理,嵇喜和随员都有点不悦,回家一说,被嵇喜的弟弟听到了.这位弟弟听了不觉一惊,支颐一想,猛然憬悟,急速地备了酒、挟着琴来到灵堂.酒和琴,与吊唁灵堂多么矛盾,但阮籍却站起身来,迎了上去.你来了吗,与我一样不顾礼法的朋友,你是想用美酒和音乐来送别我操劳一生的母亲?阮籍心中一热,终于把深褐色的目光浓浓地投向这位青年.

  这位青年叫嵇康,比阮籍小十三岁,今后他们将成为终身性的朋友,而后代一切版本的中国文化史则把他们俩的名字永远地排列在一起,怎么也拆不开.

  五

  嵇康是曹操的嫡孙女婿,与那个已经逝去的英雄时代的关系,比阮籍还要直接.

  嵇康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等的可爱人物,他虽与阮籍并列,而且又比阮籍年少,但就整体人格论之,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要比阮籍高出许多,尽管他一生一直钦佩着阮籍.我曾经多次想过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想来想去终于明白,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晰、更响亮了.

  他的人生主张让当时的人听了触目惊心:"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完全不理会种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使他心醉神迷的人生境界.这个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罗宗qiáng教授在《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一书中说,嵇康把庄子哲学人间化,因此也诗化了,很有道理.嵇康是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长期隐居在河南焦作的山阳,后来到了洛阳城外,竟然开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打铁.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以酒肴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在铁匠铺里拉着别人开怀痛饮.

  一个稀世的大学者、大艺术家,竟然在一座大城市的附近打铁!没有人要他

  打,只是自愿;也没有实利目的,只是觉得有意思.与那些远离人寰、瘦骨伶仃的隐士们相比,与那些皓首穷经、弱不禁风的书生们相比,嵇康实在健康得让人羡慕.

  嵇康长得非常帅气,这一点与阮籍堪称伯仲.魏晋时期的士人为什么都长得那么挺拔呢?你看严肃的《晋书》写到阮籍和嵇康等人时都要在他们的容貌上花不少笔墨,写嵇康更多,说他已达到了"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地步.一位朋友山涛曾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形容嵇康(叔夜):

  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现在,这棵岩岩孤松,这座巍峨玉山正在打铁,qiáng劲的肌肉,愉悦的吆喝,炉火熊熊,锤声铿锵.难道,这个打铁佬就是千秋相传的《声无哀乐论》、《太师箴》、《难自然好学论》、《管蔡论》、《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和许多美妙诗歌的作者?这铁,打得真好.

  嵇康打铁不想让很多人知道,更不愿意别人来参观.他的好朋友、文学家向秀知道他的脾气,悄悄地来到他身边,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帮他打铁.说起来向秀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文章写得好,jīng通《庄子》,但他更愿意做一个最忠实的朋友,赶到铁匠铺来当下手,安然自若.他还曾到山阳帮另一位朋友吕安种菜灌园,吕安也是嵇康的好友.这些朋友,都信奉回归自然,因此都gān着一些体力活,向秀奔东走西地多处照顾,怕朋友们太劳累,怕朋友们太寂寞.

  嵇康与向秀在一起打铁的时候,不喜欢议论世人的是非曲直,因此话并不多.唯一的话题是谈几位朋友,除了阮籍和吕安,还有山涛.吕安的哥哥吕巽,关系也不错.称得上朋友的也就是这么五、六个人,他们都十分珍惜.在野朴自然的生态中,他们绝不放弃亲情的慰藉.这种亲情彼此心照不宣,浓烈到近乎淡泊.

  正这么叮叮(口当)(口当)地打铁呢,忽然看到一支华贵的车队从洛阳城里驶来.为首的是当时朝廷宠信的一个贵公子叫钟会.钟会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钟繇做过魏国太辅,而钟会本身也博学多才.钟会对嵇康素来景仰,一度曾到敬畏的地步,例如当初他写完《四本论》后很想让嵇康看一看,又缺乏勇气,只敢悄悄地把文章塞在嵇康住处的窗户里.现在他的地位已经不低,听说嵇康在洛阳城外打铁,决定隆重拜访.钟会的这次来访十分排场,照《魏氏chūn秋》的记述,是"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钟会把拜访的排场搞得这么大,可能是出于对嵇康的尊敬,也可能是为了向嵇康显示一点什么,但嵇康一看却非常抵拒.这种突如其来的喧闹,严重地侵犯了他努力营造的安适境界,他扫了一眼钟会,连招呼也不打,便与向秀一起埋头打铁了.他抡锤,向秀拉风箱,旁若无人.

  这一下可把钟会推到了尴尬的境地.出发前他向宾从们夸过海口,现在宾从们都疑惑地把目光投向他,他只能悻悻地注视着嵇康和向秀,看他们不紧不慢地gān活.看了很久,嵇康仍然没有jiāo谈的意思,他向宾从扬了扬手,上车驱马,回去了.

  刚走了几步,嵇康却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一惊,立即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问句和答句都简洁而巧妙,但钟会心中实在不是味道.鞭声数响,庞大的车马队回洛阳去了.

  嵇康连头也没有抬,只有向秀怔怔地看了一会儿车队后扬天的尘土,眼光中泛起一丝担忧.

  六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gān扰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gān扰也有多深.

  这种事情,不幸就在他和好朋友山涛之间发生了.

  山涛也是一个很大气的名士,当时就有人称赞他的品格"如璞玉浑金".他与阮籍、嵇康不同的是,有名士观念却不激烈,对朝廷、对礼教、对前后左右的各色人等,他都能保持一种温和友好的关系.但他并不庸俗,又忠于友谊,有长者风,是一个很靠得住的朋友.他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做着做着不想做了,要辞去,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9/5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