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讲录_南怀瑾【完结】(9)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但是李后主他平常啊,好问,什么事情都好问;好察迩言——迩言,旁边的人的话;老张跟他讲,老李不对;老周跟他讲,老王不对;宰相跟他讲元帅不对;元帅跟他讲……他都听,这个时候都听——所以“好问而好察迩言”不是这样解释的啊!这是告诉大家不要解错了。

  “好问”,以能问于不能;自己知道,还向不知的人请教一下:哎!你看看究竟怎么样?就是谦虚。怎么“好察迩言”?最浅近的话,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随便讲一句话他也有大道理,你不要轻视了他。道在哪里?道不一定(只)在《大般若经》、《金刚经》上讲,菜市场里头很多人(也)都在说道,都在传道!我经常说,小心啊!留意啊!——这就是修道啊!哎,沉得住气呦!——那就是做功夫的话。你懂了就是修道,这就是“迩言”,最浅近的话就是道!我们为什么功夫做不好——沉不住气,气浮起来了。所以这就是道啊!这就是好察迩言。这是一个。

  第二个,“隐恶而扬善”。我们这句话,中国文化的这句话讲做人的道德,对于朋友之间、社会之间、对于别人的事情,坏的,知道了,算了!都把它丢掉了;对于人家一点好的,某人的好处,要特别表扬。朋友之间,碰到某人问到他:某某人怎么样?虽然很讨厌他,你都要想他哪一点好,没有不好,你就说,哎!他那个鼻子长得好端正诶!也有一点好嘛!总有一点好。鼻子不好,那个牙齿也都掉了--哎,那个牙科给他镶得好好呦!你总抓一点好的来讲讲嘛!

  可是人同人啊,专门喜欢攻击,讲人家坏的。做人应该是隐恶而扬善,这是行为道德,几千年来如此。当然这个道德也有坏处,啊,看在哪一方面用。

  有时候对坏人对敌人就不可以这样了,这就是上面有一句话:“舜其大知也与!”做善事要大智慧做的,不是乱讲的。哎,你说因为隐恶而扬善,某某党坏透了,哎,我们总要想着某某党的好话讲讲,那就错了(众笑)!那就没得智慧了!对坏人也是如此啊!这是行为道德方面。

  那么做功夫方面呢?隐恶而扬善,怎么叫(隐恶而扬善呢)?坏念头立刻要丢掉,善念要培养出来。所以慈悲,我们大家学佛的人都讲慈悲,昨天晚上很多同学讨论,几个人真培养出慈悲心来?没有啊!那都是些“糍粑心”哪!糍粑就是台湾话叫“麻jī”了,大陆上叫糍粑。啊,哪里有真慈悲心哪?都是“麻jī心”哪(众笑)!啊,“糍粑心”,不是慈悲。

  中庸讲录之二

  南怀瑾先生 讲述

  ……清楚。但是不能绝对说反派的绝对不对,也不能说正派的绝对对,他两方面的意见中和了,“用其中”。“致中和天地位焉 ”,“用其中”的意思。那么后世解释“用其中”啊,就是模棱两可。你说的,左边跟你说对不对?——差不多。右边跟你说怎么样?——大概是那个样子。那么大概的差不多,你怎么办?——我看看再说吧(众笑)!那还怎么办?那就不是中庸了。可是后世都把那个“再说吧”、拖一下来解释中庸,所以,那就变成汤圆了,不是中庸了。中庸之道有裁定的作用,正反的意思,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它裁定。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以,这个执并不是一定讲大舜坚执两端,因为两端的偏见、人都是很坚执自己的意见,这个执是执两边的偏见,各有执着的。那么善于“用其中”就是致中和了,他把人家的执着,并不想叫你把执着的意见完全放弃,不可能,那是不可能,那不是中庸;即使你完全不对的意见太坚执了,也有他的需要、有他的道理,给你保留了一点点,达到你、满足你的需要再来改正你,这是舜。

  所以,研究历史,看舜的用人,做事,他的确处理是这样处理。那所以看,非常高明,高明到极点。

  所以大舜是圣人。一个种田出身的,甚至种田,gān过陶器,什么打过鱼,他真不想当皇帝,后来bī得没得办法,尧实在找不到人继承位子了,几次要求他,他就逃,逃得没得办法再逃了,只好请他上去。所以,“执”跟“用”两个道理是这样说。

  那么,因此孔子赞他一句话:其斯以为舜乎!照我们后世赞叹,历史上:“舜,万岁,万岁,万万岁!”孔子最高的赞叹不是这样。他说这就叫做舜,舜就是这样叫做舜。你说舜是佛,舜是上帝,舜是圣人,都不能代表他。你说某人同佛一样,不过是“同”佛一样;某人同菩萨一样,(不过是)“同”菩萨一样。他说舜就是舜——最高的赞叹!所以最高的赞叹:某人就是某人!因为每个人各有千秋,这个千秋的榜样,并不需要跟谁去学。所以“我像诸葛亮,我像关公”——你不过像而已,不是关公,不是诸葛亮。你说我是谁?我就是我。他有他的千秋,我有我的千秋。孔子赞叹舜这一句话赞叹到了极点。“其斯以为舜乎!”他说这就叫做舜!所以,叫他是圣人都是多余,这句赞叹他的话赞叹到了极点。因此,就是讲中庸的“用”。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镬陷井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孔子自己对于修道上的感叹。孔子说,有一天,感叹自己,说:别人都讲我很有学问,很有智慧,其实呀,我是天下大笨蛋一个。有人骗我,把我骗到陷阱里头去,把我活埋了,乃至把网子把我套起来,我都不会晓得逃避,我有什么聪明?

  孔子这个话很深的感叹!如果研究孔子一生的历史,他是有这个遭遇。你不要看他周游列国是自己到处跑,有好几个国家都是人家硬弄去的;他明知道是陷阱,因为他是个菩萨心肠、救世心肠、圣人的心肠,“陷阱我要跳,苦海我要跳”,这就是菩萨的心肠。你说苦海跳下去又冷又苦又有咸味的,有什么好跳呀?那你太聪明了,“智者过之”。所以,孔子说:别人都讲我很聪明,其实我很笨,你怎么样骗我,我怎么样接受;但我不会晓得逃避。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一句话我们要效法。所以,修道的人就是这样,苦难的地方我才来,不苦难的地方要你去gān什么?谁不想享受呀?拿佛家来说,大菩萨的心肠,儒家大圣人他都在救世,苦难的事情我来。所以,他不知道回避。这是孔子讲反面的文章,说别人都说我聪明,你们看看,我哪里聪明啊?每次都上当的事我都gān,我不会去逃避。这是讲他的行为。这个行为你懂了,反衬表达出来一个修圣人之道,可以牺牲自己,是救世,为人,救人,这是一个行为上的目的。

  第二讲修道之困难,“人皆曰予知”,孔子说,别人都讲我智慧的高明,“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他说我的中庸境界,想把它定住一个月都做不到。等于有些人说,我要打坐修道一百天,二十几天就垮掉了,做不到。这还是讲身体呢,你那个境界,有些人说我得了那个道,你得了?三天就跑掉了,睡一觉那个道就已经跑掉了。“期月守也”,期月,就是一个月,他说能够一个月都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孔子对于他的第一学生颜回赞叹得不得了,那个颜回呀三个月都在仁的境界,换句话说都在这个定境中不变。所以,他喜欢这个学生啊喜欢得不得了。其实,(这是)孔子谦虚的话,没有说一个月都保守不住,那孔子就叫做“倥子”了,那不叫做孔子了。他是拿自己极谦虚给人做榜样,说明这个道理:修道、行道之困难。所以,他下面又赞叹他的第一学生,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6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