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湘女上天山_卢一萍【完结】(58)

2019-03-10  作者|标签:卢一萍

  我永远是个明朗而坦诚的人。我坦然承认,我们是被禁欲的一代。我也永远是个繁忙的人。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姐妹们不被故乡遗忘奔走。为此,我与卢代昌、朱湘楚等人一起组织印刷了一本砖头一样、厚达五百多页的jīng装本《我是湖南人——新疆石河子湘籍人名录》。其中印有她们的照片、故乡地址、出生年月,现在的工作单位、通信地址、电话、配偶及子女的名字和一生的主要业绩、取得的荣誉等等。我们在1987年一次聚会中留在签名单上的题词,很好地表达了我们对两个故乡——湖南和新疆的感情——

  衡岳苍苍,湘水泱泱,

  吾人故土,耿耿难忘。

  胸怀祖国,建设新疆,

  饮天山水,食戈壁粮。

  喜十三大,日月同光,

  婵娟千里,相祝寿昌。

  石城乡友,济济一堂,

  开怀畅叙,共谱华章。

  我们的人名录,无疑是自己在故乡面前,替故乡写的一份份寻人启事。

  杜颂先:跨到新疆来,又割苇子又打láng(1)

  我1951年5月参军时,也是买了厚底鞋,然后再在里面填上棉花、布片才勉qiáng够了身高的。我的进疆,有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我父亲原在飞机制造修理厂工作,后来,工厂从湖南搬到贵州,父亲失业了,为了谋事,他曾经想到新疆谋生,已经到了酒泉,因实在忍受不了那无边荒凉带来的恐惧,半道折回了。这些,他跟我讲过,希望以此打消我的西行梦想。但他没有成功。他总想着女儿肯定会在某一天像他一样逃也似的跑回故乡来。可直到他离开人世,我还在新疆。

  我觉得自己没有白来新疆,总的来说是幸福的。当然也有一些坎坎坷坷的事,但谁的人生又总是一帆风顺的呢?我们原来有首歌谣,我唱给你听听吧——

  走长路,出阳关,

  不怨爹,不怨娘,

  只怨孩儿腿太长,

  一步跨到新疆来,

  又割苇子又打láng……

  我入伍后,一直在兵团后勤部财务处工作。1954年10月,我主动要求调到了安集海。

  我当时的想法与很多人一样,越艰苦的地方越光荣。

  安集海当时是够艰苦的。我到达那里时,正是隆冬季节。那是一个新垦区,在水利工程处的指挥下,上万人兵分两路,同时出击,一路人马负责挖渠修水库,另一路人马负责开荒造田。水利战士们住帐篷,喝雪水,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开荒部队则正集中火力猛攻肃州户等地,他们睡地窝子,喝盐碱水,跟古榆、红柳、梭梭和芦苇较量。那里除了gān部,其余的全是劳改人员;有二十多名妇女,都已结过婚,她们住在几顶帐篷里。没有结婚的就我一个,我就自己挖了个小地窝子住下。没门没窗,劳改人员又那么多,我睡觉老睡不踏实,就在门口放了两盆水,心想若有不轨之徒,水盆被碰翻,有了响动,就会被惊醒。

  那些天每天要劳动十五六个小时,有时,凌晨两点钟就得起来打爬犁,拉肥料和沙子。我劳动不到半年,体重就减少了二十多公斤,降到了我当兵时的三十五公斤——当年,由于体重不够,不能当兵,我跑到湘江边拾了两块石头揣在衣兜里,才够了体重。

  半年之后,我们拿下了长达四十公里的引水渠和总gān渠,接着又一气呵成,完成了安集海水库一期工程和所有配套工程。也就是一年时间,十几万亩荒原就变成了良田。

  1956年年底,开发安集海的第一场战役胜利结束,新华社立即将这一消息通告全国,“我国最大的一个以植棉为主的农场,正在新疆著名产棉区玛纳斯河流域的安集海地区建成,面积四十二万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对此做了记录,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

  追忆往事,我总是不胜感慨。那时候的人,思想单纯,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真是不知道苦是什么东西,只知道真拼实gān。

  现在,我就讲讲多年来耳闻目睹的军垦故事吧!

  这石河子因为多沼泽,蚊子很多。人身上只要有luǒ露的地方它们就咬,咬得人心焦火燎。

  为防蚊咬,大家gān活时,就用布把头蒙起来,活像养蜂人戴的面罩,但即使这样,衣服一贴了肉,它们还能叮上。有人就想了个妙法,在身上糊一层泥,像泥人一般,这方法很有效,蚊子叮不透。于是,大家上工先“化妆”,跳到水渠里糊泥巴,收工再“卸妆”,钻进水渠里洗泥巴。

  有一次,王震将军乘着一辆军用吉普车到下野地视察,车正走呢,突然从一片苞谷地里窜出一群脸上、身上糊着泥巴的“泥人”,只见他们一齐朝车奔来,向王震致意,大声喊着,欢迎首长!

  王震看到这情景,开始有些发愣,待这些“泥人”走拢了,才知道都是他的战士。王震和他们热情握手,看着战士们糊着泥巴的胳膊、脸、脖子和腿,问道,同志们,你们为什么这个模样哇?

  一个战士回答说,报告首长,这里的蚊子太厉害,穿一层衣服都能叮到肉,所以我们就在身上抹了一层泥巴,这样,在地里gān活就再也不怕蚊子咬了。

  哦,那可是很好的泥铠甲。他看看那一片苞谷地,果然听到了蚊群的叫声,随着叫声,它们已黑压压地聚集在战士们和自己头上。看到这情景,他再次握住战士们的泥手,激动地说,向同志们学习,向同志们学习!

  说到蚊子的厉害,还有牛被蚊子咬死的事发生呢!泉水地有头大耕牛,有天放出去后,没有找回来,第二天找到它时,它已被蚊子叮咬得不行了。原来,那牛被陷在了泥沼里,动弹不得,任由那蚊子叮咬,只见它浑身全是小血痂,真是可怜。把它从泥沼里弄出来,当天晚上就死掉了。

  那以后,各个团场的牲畜,只要在夏天,放出去后,就必须找回来。有一次,三十团二连的两头牛跑进苇湖吃草,天黑未回。大家很着急,偌大的苇湖,苇子长得一人多高,láng奔豕突,蚊虫成群,怎么去找呢?连长正在发愁,路灿壹说,我去。说罢,抄起一根大棍子,就出发了。

  路灿壹是有名的大力士,河南支边青年,三十多岁,长得五大三粗,背阔腰圆,夏天不穿上衣,脊背晒得黑光油亮,他能吃能gān,一手挽一框铁制“之”字耙,一口气能提一百米远,中间还要翻过一道排水渠。

  他在苇湖里钻来钻去,终于把牛找到了。原来牛陷在泥里拔不出来。他用双手拽住牛角,使出全身力气,硬是把两头牛从泥沼里拖了出来。从此他就落下个“力大如牛”的绰号。

  说到大力士,我想起了“白大胖”,他是机枪连的,一米八的个子,八十多公斤的体重,人黑,站在那里像座黑铁塔,跟《水浒》上的李逵差不离儿。可这黑大胖子偏姓白,大名叫白冯奎,大家都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白大胖子。

  屯垦初期,部队在小拐开荒种地。浇水时,战士们都在腰间绑个长棍子,人和棍子像一个十字架,gān起活来非常碍事,看起来也很怪异。但没法子呀,那里的荒地开出来后,水一进地,就会冲出好多大窟窿,有的深一两米,有的深四五米。大的窟窿能掉进去一辆大卡车,小的也能淹住一个人。不过,大窟窿很少,小窟窿最多。人若掉下去,单靠自己很难爬上来,弄不好还会出危险,所以腰间绑根长棍子,人一旦不小心掉下去,这长棍子就能把人架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8/8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