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传_习仲勋传编委会【完结】(105)

2019-03-10  作者|标签:习仲勋传编委会

  为了争取野战军前方作战的胜利,以习仲勋为书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以贺龙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委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和以林伯渠为主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虽然职责不同,但是他们“虽分不见分,比合还要亲”,jīng诚团结,通力合作,指挥地方部队、民兵开展游击战争,袭扰敌人,配合作战,或整顿财政,发展生产,解决军需民食,或动员群众坚壁清野,破坏敌人军用设施,或抬担架,搞运输,担负各种战场勤务。陕甘宁边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一百五十多万群众迅速转入战争状态,一切服从战争,男女老少都为战争服务,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习仲勋为此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每当西北野战军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作战之时,他即指示当地党的地下组织全力配合,尽最大可能搜集情报,做好瓦解国民党军和基层政权工作,采取不同形式宣传我党我军的政治主张,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

  早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当西北野战军进行第一次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之际,习仲勋即以联防军政委名义和贺龙司令员向各分区、地方部队发出关于配合野战军作战的指示,提出:

  (一)各分区各地方兵团、游击队和民兵,应根据分区当前情况,积极地打击敌军,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消灭可能歼灭的反动武装,摧毁反动政权,策应北线主力作战及准备配合主力反攻。

  (二)延属分区除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彻底破毁咸榆公路外,目前乘敌空虚组成较大的游击队,有计划、有重点地歼灭本分区的反共团、还乡团等反动武装,摧毁各县反动政权,收复广大地区,并在积极进攻战斗中锻炼和壮大自己的游击队,争取逐渐发展成有战斗力的地方兵团。

  (三)陇东、三边的党和军民应以反清剿为中心任务,应竭力整顿内部组织,肃清内jian,艰苦地进行群众工作。要发展边沿区的游击战争,支持内地区的斗争,在敌qiáng我弱的条件下,避免与敌主力作战,不打硬仗,不打被动仗,要多打有把握的小巧仗,以巩固部队,提高群众胜利信心。

  (四)关中分区所有地方武装应归司令员王世泰指挥,缩小敌占区,放手发动游击战争,有步骤地开辟新解放区,力求发展和壮大游击队,并解决人力、物力的困难。

  (五)绥德分区目前一切力量服从前总指挥,配合主力作战。在敌后jiāo通线上,发动各分区和武装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并尽可能地动员分区人力物力,解决野战军之担架、运输、粮食、军鞋等困难,并将已集中之新兵迅速补充野战军。

  这一指示是由山西省临县发出的。指示最后qiáng调:奉军委指示,边区机关已安全转到河东来,各分区首长应发扬高度的自觉性和机动性,对党对战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党中央正确的政策和战略方针下,依据当前的情况去布置今后的工作,完成自己所负的战斗任务,为党为人民立功而奋斗。

  各分区地方部队、游击队和民兵在联防军司令部的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武装斗争,机动灵活地袭扰犯敌,在野战军屡次胜利歼敌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沙家店战役和两次进攻榆林,联防军和地方部队均在一个方向担任作战任务。此间,贺龙、习仲勋还根据军委电示,令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司令员王世泰率警一、二旅直出长武、邠州,攻占泾河以南、渭河以北诸县,后又向宜君、同官、耀县发起进攻,发动huáng龙山战役,一度解放白水、huáng龙,后编为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一日《群众日报》报道:陕甘宁地方军和民兵,在毛主席、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联防军首长的正确指挥下,广大群众、全体指战员勇敢坚决对敌斗争,积极配合野战军作战,打退了蒋胡军的进攻,保卫了边区人民的利益,获得了光辉战绩。地方军作战三千三百二十三次,毙伤敌人五千五百六十五名,生俘八千九百五十一名,投诚八百五十名,共计歼敌一万五千三百六十六名;缴获步枪五千零四十五支,短枪二百二十六支,枪榴筒三个,轻机枪一百八十一挺,重机枪十八挺,手提机枪及司登枪、卡宾枪五十八支,山pào一门,火箭pào一门,迫击pào十门,六〇pào十六门,掷弹筒七十四具;缴获机步枪弹五十八万七千二百三十五发,pào弹一千四百二十六发,掷弹一百六十三颗,手榴弹八千九百五十二颗,枪榴弹一千四百七十六颗;缴获战马三千三百六十四匹,牲口一千四百九十五头,电台三部,报话机一部,电话机二十九部,电线四千零七十斤,望远镜七具,粮食二千零九十九石,布二百零三匹;收复甘泉、安塞两城,击落敌机二架,击毁汽车二十九辆。民兵作战九百四十七次,毙伤敌九百名,俘敌及特务一千六百二十三名(内有敌团长萧伯廉),共计歼敌二千五百二十三名。缴获步枪三百七十六支,短枪四支,轻机枪十九挺,司登机枪四支,卡宾枪二支,子弹十六万四千六百三十发,pào弹一百五十五发,手榴弹一千二百六十六颗,枪榴弹一百九十八颗,战马二十二匹,牲口九十四头,报话机一部,电话机六部,粮食一百四十五石,电线七百九十斤,望远镜一具;毁敌碉堡一千零四十八座,破敌城寨二十一座。

  在西北战场,能否保证前线官兵的粮食供应,成为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也成为摆在习仲勋、贺龙、林伯渠等陕甘宁边区领导人面前的头等大事。当时西北野战军共有兵力约六万人,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各机关、部队、学校及游击队约二万人。八万余人每月需粮一万六千多石。而陕甘宁、晋绥边区人口仅四百余万,且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很低,加之连年缺雨,旱灾严重,粮食只收到丰年的四五成。国民党军队入侵陕北后,“胡祸”横行,大片土地荒芜绝收,供给出现异常困难。但是,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方将士的军粮供应时刻令贺龙、习仲勋等牵挂于心。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彭德怀仅半年多时间发给贺龙、习仲勋急切要求补充前线军粮供应的电报达二十多份。沙家店战役后,毛泽东在四日之内两次致电贺龙、习仲勋,要求解决前方粮食问题。八月二十四日电报提出:请你们派几批得力人员分赴各县大力动员粮食,即可保障作战计划之完成。二十七日,毛泽东又以军委名义急电贺龙、习仲勋:野战军南下,已无粮携带,着从速令绥(德)延(属)两地区沿途筹粮。宜川大捷后中央军委发给贺龙、习仲勋急电:宜川、延长一带粮食奇缺,伤员及俘虏甚多,半年内新的伤员及俘虏均须向该区后送,新兵则经该区前送,一个半月后还可能移军打延安,因此从河东筹运三万至四万石粮食至延长、固临、宜川地区极为必要,此事请贺、习酌办。彭德怀从前线发出的类似电报更多,如一九四八年三月十六日在夺取洛川前夕急切地致电贺龙、习仲勋:惟打延安需要一万二千石,须河东从小船窝、马斗关运输五千石,山西筹一千石。盼贺、习考虑速复。仅以上电文便可看出军粮供应困难是极为严重的。时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的贺龙曾感慨地说:河东承担的抗勤任务曾超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总和。【贺氏藏书·刘大海jīng校】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5/24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