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38)

2019-03-10  作者|标签:董保存

  郑维山对他的旅团长们说:“明天的仗,不好打。一定是一场恶战!能准备的,必须在天亮前完成。”

  就郑维山下达战斗命令时,傅作义任命第104军军长安chūn山为西部地区总指挥,指挥第104军(欠1个师)、第16军(欠1个师)及第35军(欠1个师),速解新保安之围,星夜向北平转进。

  安chūn山接到傅作义的电后,立即在作战地图上的“马圈”画了一个圈。命令第269师、第250师,星夜行军到沙城以南贾家营附近集结,接应第35军向新保安以南地区突围,他要求部队9日前打通赵家营、宋家营、马圈、新保安间的道路。

  1948年12月9日天刚蒙蒙亮,战斗打响,东西两面敌人同时向3纵队阵地发起攻击,十几架飞机轮番轰炸。此时,第3纵队陷入三面受敌的危境之中。

  对于战斗的残酷、激烈,早在郑维山的意料之中。他所未料到的是,电台与兵团联系上后,一封急电送到郑维山手中,大意是:

  “中央军委并告郑维山:

  郑维山擅自将3纵队围城部队主力调至沙城地区,如35军逃跑,郑要负完全责任。”

  郑维山自然能掂量出这份电报的分量,对兵团所qiáng调的包围住35军的任务,他是清楚的。而自己的指挥,也正是为了更好地围住35军。但此时不可能作更多的解释,他立即给兵团回电,简单说明情况,并向兵团求援:

  “现在我这里情况严重,处境困难,望令4纵增援我1至2个团。”

  安chūn山指挥的部队,很有了几分疯狂,他们在飞机大pào的支援下,连续发起多批次的集团冲锋。马圈、碱滩阵地硝烟弥漫。第3纵队依托临时工事,顽qiáng阻击,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一个小小的阵地都是得而复失,又失而复得。

  从天亮打到中午,敌军只攻占了两三个村庄,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

  在郑维山指挥部队与敌激战的同时,毛泽东已指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迅速突进,插向康庄、怀来,彻底切断了援敌退路。

  与此同时,第4纵参谋长唐子安奉命率2个营赶来支援郑维山。

  傅作义得知在康庄、怀来地区发现共军主力部队的消息,可谓心急如焚,35军没有接出来,104军和16军也被截住,其后果不堪设想,他要通了安chūn山的电话,说:“无论如何你也要把郭景云接出来。你亲自去!”

  下午4时,安chūn山亲自指挥,组织了2个团的兵力,在空军和pào兵掩护下,向我3纵队阵地发起了凶猛的攻击。

  同时,新保安的第35军也拼死突围,并进至东园地区。这两股敌人相距的直线距离不到4公里——枪pào声清晰可辨。

  在这两股敌人中间的在3纵队已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郑维山知道,如果让这两股敌人会合,他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役的进程,他铁青着脸下令:“阵地谁也不能丢,必须坚持到天黑!”

  他果断命令第8旅由沙城向敌侧后出击,同时拿出2梯队,从马圈两侧加入战斗,配合正面部队实施反击。

  打到天黑,敌人的火力开始减弱。3纵队却愈战愈猛,一个反反冲击打得敌人被打得溃退下去。“冲啊!”战士们跃出工事,乘胜追击。

  这时郑维山对参谋长说:“命令他们停止追击,返回原地待命。”

  郑维山清楚,打援是为了包围敌35军,现在援敌已被打退,第3纵队的任务仍是包围敌35军……

  当晚,郑维山收到中央军委的嘉奖令,电文说:

  “新保安敌35军9日数次向东猛突,均被我击退,怀来敌104军向西猛犯,亦仅占我沙城以南一村。杨罗耿3、4纵队昨(9)日击退东西两面犯敌,确保自己阵地。应传令嘉奖。”

  几个小时后,傅作义发出了“要求中共停止战斗,双方谈判解决”的电报。

  因此,有战史专家认为,郑维山果断命令部队堵截傅作义的第104军对第35军的接应,将自身置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而不顾,为切断第35军回撤北平的通道,实现毛泽东的“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迫使傅作义走向和平道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战金城——拍板定案见胆识

  如果讲胆识,朝鲜战场上的金城反击战最能反映郑维山的个性——

  我们现在看到的38度线,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然而在1952年的时候,这条线并不直。在金城它拐了一个弯,向北凸出了十多公里。正是在1953年夏季攻势中,郑维山将军率部队把这个弯拉直了。他策划和导演的一场3000多人大潜伏,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奇迹。

  话要从他当二十兵团的代司令员说起——

  1952年7月,彭德怀点将郑维山到二十兵团接替回国养病的杨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员。这个黑瘦jīng悍的司令很快转遍了二十兵团的阵地。当时他就看到了金城这块突入我方阵地的“楔子”——它宽约20公里,纵深9公里,且居高临下,如果能见度好的话,他可以将二十兵团纵深十几公里的动作看得很清楚。

  “这个楔子不拔,仗不好打。”郑维山对随行的参谋说。

  但是,由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个“楔子”在十多个月后才得以拔除。根据志愿军总部的命令,二十兵团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防御作战和战术反击。在1952年的秋季攻势中,郑维山指挥部队打得有声有色,两个月歼敌万余人,夺取阵地50多处。毛泽东称他们的打法为“零敲牛皮糖”,给予极高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城地区的反击作战战机出现了。

  志愿军首长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开展1953年夏季攻势。此时,志司将主要攻击方向和任务jiāo给二十兵团。并将新入朝的第十四、第二十一军调归二十兵团指挥,同时又从第九兵团方向抽调pào兵第七师第二十团、总pào兵预备队第二师第二十九团加到二十兵团作战,jiāo给郑维山指挥。

  于是,郑维山开始运筹帷幄——

  要打好夏季攻势,就要首先攻占973、883.7高地等敌人前沿阵地的支撑点。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这几个高地地势高,地形复杂,实在是易守难攻。而防守这几个高地的联合国军有一个加qiáng团的兵力,他们的防线被称为“密苏里防线”——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老家密苏里命名的防线,且经营了三年多……

  郑维山的目光停留在六十军阵地前那片开阔地,那里长满茂密的灌木和野草。chūn天他去视察时,曾对军里的负责同志说:“要保护好这一带植被,不允许敌人下山接近,发现就打。”六十军组织特等she手,专打敌人的零星人员,只要敌人一靠近就打。现在是用这片地的时候了。

  他形成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行动计划。

  1953年5月的一天,郑维山召集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二十兵团的各军的领导,还有三兵团的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以及李天佑、李成芳等人。二十兵团作战室大掩蔽部里坐满了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8/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