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22)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胡宏要求,"在官者按实功罪,诛赏必行.任官称职者,使久于其位;过恶已张者,编之于民."他说:"夫国之所恃而上之所保者,亿兆之心也."对于那些贪戾失职的"生民之蠢贼",若能"汰而黜之,则得民心".他规诫人君:"仁覆天下,则众得所愿而戴之;后不体元,为政不仁,无以保天下,则民择仁厚而归之."第三,鉴于宋室南渡之后,国家尚处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建议人主要关心人民,要有"爱民之心".胡宏指出,当时官府对老百姓"诛之若禽shòu,取之若渔猎,发求无度,科敛无已,胁之以势,却之以威",使得他们"惨毒切于饥肤.冻馁迫于忧虑".因此,要求减轻人民负担.他说:"财者,天地有时,四民致功者也,取财于四地则无穷,取财于四民则有尽."反对朝廷对人民"种敛无已"的政策.胡宏qiáng调说:"国之有民,犹人之有腹心也;国之有兵,犹身之有手足也.手足有病,心能保之;心腹苟病,四肢何有焉?是故欲富国者,务使百姓辟其地;欲兵qiáng者,务使有司富其民.……今乃行诛剥之政,纵意侵民,以奉冗卒,使田莱多荒,万民离散,此巨所未解者一也.……"把人民看做是国之心腹,qiáng调爱民、富民,不能使之有所损伤,这种重民思想,是胡宏对儒家民本思相的光大和高度发挥.在万言书中,他用了大量的笔墨揭露了南宋政权的害民之政,认为只有认真对人民施行仁政,做到"视民如伤",实行减轻赋敛,惩贪养廉,鼓励发展生产.只要使"仁得加于百姓,邦本安,而讨逆复仇之兵可振矣."把对人民施行仁政看做是振兴社稷和实现复仇统一的根本保让.不难看出,胡宏的建议虽然是从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但其同情和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也是值得赞杨的.

  第四,建议孝宗皇帝重视和jīng选人才.他说:"夫欲成王业者,必用王佐之才,所谓王佐之才者,以其有王者事业素定于胸中者也,故一旦得君举而措之,先后有序,纲施纪布,望道期功如臂运指,莫不从心."他认为,首先要选好辅相,"辅相者,百官之jīng,选才之所自进,政事之所由定",胡宏又指出:如果用人不当,"守令非其人,则政繁赋重.民力殚竭,而盗贼起于困穷矣;将帅非其人,则仇敌外纵,衅孽内生,而技枝伤心之祸萌矣.……诚得贤士举而任之,使尽其积,则天下之善,何所不进".他认为,选好人才的关键在于人主,如果人主"好bào佞,恶刚直,则守正之士不可得而用矣.安龌龊而忌英果,则高才之士不可得而使矣".

  对重用人才的必要性和jīng选人才的重要性提出的正确建议,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的治国者亦有借鉴作用.

  第五,他在上书中,还要求裁减冗兵,大兴屯田,罢度碟,没收天下僧尼道士之产业等开源节流的正确建议.

  此外,胡宏还提出了用积极进取之策,加qiáng边防力量以扼制金人南侵并徐图进取的正确意见.对于杨么的起义军,他建议实行招抚之策.胡宏说:"杨夭(幺)为寇,起于重敛,吏侵民急耳!"他指出,那些参加起义的人"本为农亩渔樵之人,其情不与他寇同,故治之之法,宜与他寇异."主张用宽厚之策进行招抚,实行分化瓦解.这样的建议,说明胡宏在当时不愧是卓识远见的学者.

  三、议论别开生面 理学独树一帜

  胡宏的理学思想虽然基本上是对二程学说的继承,其所探讨的主要范畴仍不出道、理、心、性等内容,然而他对这些范畴的运用和发挥却表现了许多独到之处.

  (一)性本体论

  二程哲学以"理"为宇宙本体,胡宏的哲学理论则是以"性"为本体为其主要特色.

  胡宏论性,不仅指人性而言,他说:"天命之谓性,一性.天下之大本也,尧舜禹汤文王仲尼六君子先后相诏,必曰心而不性,何也?曰: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也."(《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又说:"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世德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知言》卷4,《一气》)他认为性即是天命,为天下之大本,万理皆出于性.因此,这个"性"不仅仅指人性而言.

  在性与心的关系问题上,胡宏以性为体,以心为用,认为性是心的本体和本原,心是性的表现和作用.二者的联系表现为"未发"为性,"已发"为心.他说:

  "未发只可言性,已发乃可言心"(《五峰集》卷2),心是从性中萌发出来的,没有性之体,就不会产生性之用.他又说:"圣人指明其体曰性,指明其用曰心,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为了更明确地说明性体心用,胡宏又以水和流来比喻心性之关系,他说:"性譬诸水乎!则心犹水之下,情犹水之澜,欲犹水之波làng."(《知言》卷3)这就是说,性的本体地位譬如水,性与心、情等的关系则是水与流的关系.如果说水是性,那么,心、情、欲等意志活动就像水之向下,水之有澜、有波一样,都是由水这一本体决定的.由此可见,在性与心的关系上,胡宏主张性体心用,即主张以性为本体,把心看做是本体的属性和作用.不过,胡宏还说:"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其性者也."这似乎是以心为本体的说法,但仔细看来,这句话是紧接于"天命之谓性,性,天下之大本也"之后,而后面又说:"六君子尽心者也,故能立天下之大本."(《宋元学案》卷44,《五峰学案》)不难看出,这是用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程序来说明性的本体性和本原性.其意思非常明显,心之所以能知天地,宰万物,是因为能尽心,即可知性知天,这并不是说"心"是天地万物之本体.在"天"与"性"的关系上,则可从"天命之谓性,性,天下之大本"这一断语中得到解释.这就是说,认为性就是天命,他把天命和性看做是同一意义的范畴.

  在性与理的关系上,胡宏基本上沿袭了二程的说法,程颐说:"理,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尽住,尽性则知天命矣."(《遗书》卷21下)胡宏也说:"性,天命也";"夫理,天命也"(《知言》卷4).其不同于二程的是,胡宏不以理为本体,而以性为本体.在他看来,"理"主要指"物之理"(即事物的规律性),如他说:"物之生死,理也;理者,万物之贞也刀(《知言》卷1),静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恍也"(同上),又说:"物不同理,生死不同状,必穷理然后能一贯也.知生然后能知死也."(同上卷4)其次是指义理之理,他说:"为天下者,必本于义理.理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义也者,天下之大用也.理不可以不明,义不可以不jīng,理明然后纲纪可正,义jīng然后权衡可平.纲纪正,权衡平,则万事治,百姓眼,四海同"(同上).又说:"以理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难.

  理义本诸身,威力假诸人."(同上卷3)这里所说的"天下之大本"是指治理天下的"大本",而不是作为本体的大本.在胡宏那里,作为本体的大本是性,而不是"理".

  在"性"与"物"的关系上,胡宏认为性是本体和本原,物是由性派生的.他说:"性也者,天地所以立也,……鬼神之奥也",这就肯定了"性"为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和变化的根据.他还用"形上""形下"的说法来说明性与物之关系,胡宏说:"形而在上者谓之性,形而在下者谓之物."(《五峰集》卷5)这样,他就颠倒了"性"与"物"的关系,不但把形而上的性从事物中分离出来,并且认为"性"是"物"的本原和主宰者,"物"是性派生的被主宰者.因此,他断言: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2/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