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45)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一是鄙薄诸子.独崇孔圣.汉代,虽然董仲舒已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举贤良,亦罢黜治申韩苏张之术者,但是终汉之世,本"霸王道杂之",儒术虽行,但申韩不废;而huáng老之术,尤其盛行.司马迁著《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汉武帝行聚敛,桑弘羊实为申商之学;更有自汉文之君、汉景之臣以来相传的huáng老之言,长期流行,淮南、衡山所治即其大者,至扬雄之师严君平亦huáng老之人.虽然在汉代诸子争鸣、毁弃大道的局面没有出现,但奇说异行,"是非"谬于圣人与六经者,亦时有发生.扬雄少年虽从君平研习huáng老道学,但他更多地继承了自文翁在蜀郡立学弘扬儒术以来的传统,对孔子之学、圣人之书,十分倾心,"非圣哲之书不好也".及其立说,亦以排斥诸子,发明圣道为职志.他说:"古者扬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后之塞路者有矣,窃自比于孟子."(《法言·吾子》.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从前孟子辟扬墨,卫孔道,今天他也要效法孟子廓清异说,捍卫圣学.他的《法言》一书就是辟异说、阐孔学的专门著作.他说孔子是先秦诸子中最伟大的圣人,他的智慧"和同天人之际"(《问道》),他的著作、言行与天地齐一:"圣人之书、言、行,天也."(《君子》)如果研习圣人之言就可远知万事,否则将于室内之治亦有所不知:"大哉!圣人言之至也,开之廓四海;闭之囗然不睹墙之里."(《问道》)孔圣与诸子比较,那简直就像太阳月亮与列星繁宿一样: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

  (《学行》)

  自然,人欲学道就会孔圣莫属了:

  委大圣而好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山囗之蹊,不可胜由矣;向墙之户,不可胜入矣.曰:"恶由入?"曰:"孔氏."(《吾子》)

  不学大圣,而习诸子,那是不能认识大道的.必须循由孔氏,方可适于至道.

  那么怎才能循由孔氏呢?扬雄说,人在从其人,人死由其书:

  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将谁使正之?"曰:"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或曰:"恶睹乎圣而折诸?"曰:"在则人,亡则书.其统一也."(同上)

  孔子在世时,七十子就取则于夫子,现在孔子已没,就取则于他留下的书.此即五经.扬雄说孔子的五经是天下绝对真理的载体,是至道的渊薮:

  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人伦准则)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chūn秋》.舍斯,辩亦小矣.

  (《寡见》)

  讲说天道、政事、人伦、情感、礼义诸道理的,没有比儒学五经更辩博的了,学者欲求至道,固舍此而莫由.

  在尊经崇孔的同时,扬雄又对包括huáng老在内的诸子展开了全面的批评:"庄扬dàng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无化,邹衍迂而不信."(《五百》)不法、废礼、无化、不信,都各隅于一偏,不足以宣教治世.即或是曾被文景皇帝奉行和其师君平贵守的huáng老也不无弊病: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问道》)

  又说:

  或曰:"庄周有取乎?"曰:"少欲.""邹衍有取乎?"曰:"自持.至周罔君臣之义,行无知于天地之间,虽邻不觌也."(同上)老子言道德,庄子讲寡欲,都是其卓绝可取之处,但是他们鄙薄仁义、绝灭礼法、抛弃君臣大义,要超脱人世现实的一切义务和羁绊,就不是世间法了,是治世所不可取则的.桓谭说:"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崇尚huáng老,一直是西汉的传统,扬雄公开在著作中批评huáng老之学,这在汉代著作中尚不多见.

  另一方面扬雄对那种只追求世治,而忽略人性的残酷政治,也是深恶痛绝的.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申韩之术的谴责上.

  申韩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狸蝼囗不囗腊也与!(《问道》)

  申韩之学片面追求社会的秩序,把人当成仅会说话的牲口("牛羊用人"),而忽略了人的本性,真是不仁不义之至!如果为政者像使用牛羊一样用人,那必然死人太多,狐狸蝼囗就会过上饱吃人肉的盛宴了.此外,韩非死于说秦,其行不由礼义(《问明》);公孙龙"诡辞数万",其言虽辩,但不合"先王之道"(《吾子》).诸子百家之所以不可取,主要在乎不由仁义、不率王道而巳.

  二是摒弃迷信,纯洁儒学.雄既辟诸子、崇孔教,又对汉以来俗儒之学进行了批评.汉世之儒,董仲舒引yīn阳五行入儒学,喜谈灾异,后来俗儒,溺于迷信,多谈机样.至西汉末年,遂行为谶记图纬之学.他们托言孔圣,假造逸经,整个学术界一派巫风鬼气.扬雄继承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求实风格,对于汉世迷信化的儒学进行了批评:

  或曰:"赵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重黎》)

  公开表示对鬼神的不相信.针对董仲舒以来的灾异之学,扬雄也持怀疑态度,认为:"圣人德之为事,异、(灾异)亚之.故常修德者本也,见异而修德者末也."(孝圣)大力提倡儒学重德教,轻灾异的优良传统.这实际上也是对当时大儒刘向、谷永等人侈言灾异的一种规劝.

  秦皇汉武虽皆英明一世,但却未能超脱生死,求仙事不死、劳民伤财.针对有人问长生之事,扬雄说长生"非人力所及",求仙亦无益也:"吾闻伏羲神农没,huáng帝尧舜殂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力所及也.仙亦无益子之汇(类)矣!"(《君子》)他说圣人的注意力在求知,不默念生死: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仙人之于天下,耻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实死也."即使仙人能长生,但无所事事,虽生犹死.于是他明确地宣布: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同上)一切怪力乱神、仙仙长生都是徒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三是协调孟荀,重建儒统.清除汉儒消极的庸俗之学,使儒学朴质理性之光重放异彩,扬雄进而对先秦儒学的两大名师孟子、荀子学说也进行了清理.二家之中,扬雄最推崇孟子,但也承认荀子是孔门中人,只是各立门户了.《法言·君子》记载:有人问孟子是否"知言之奥,知德之奥"?扬雄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不仅知道言和德的底蕴,而且能严格遵守蹈习.问者又说:你看不起诸子,孟子不是诸子之一吗?他说;所谓诸子,是指思想与孔子不同的人,孟子则不是这样.问者又说;荀子《非十二子》,对诸子多加批驳,其他诸家倒有可非,至于非议子思孟子,就太过份了.扬雄说:"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按照扬雄的评论,孟子言论不异于孔子,是孔子学说的忠实继承者,至于荀子,虽在儒门,却已自成一家了.扬雄对孟子十分推崇,说他是"勇于义果于德"的纯儒:

  或问勇.曰:"轲也."曰:"何轲也?"曰:"轲也者,谓孟轲也.若荆轲,君子盗诸.""请问孟轲之勇."曰:

  "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富贵贫贱死生动其心,于勇也,其庶几乎!"(《渊骞》)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5/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