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61)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是明朝绘画的后期,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徐渭進一步完善了花鸟画的大写意画法。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以董其昌为代表的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形成了许多支派。

  徐渭是继陈淳以后,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家,其画风有力的推進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画史称为青藤画派。徐渭的画风,对清代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现代的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肖像画在人物画中较为发达,至明代后期更有发展,曾鲸为其中赋予创新jīng神的代表画家,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影响直至清代。

  明代后期山水画画家中,继吴门派而起的代表画家是董其昌。他重倡文人画,qiáng调摹古,注重笔墨,追求“士气”,并提出了南北宗论。他所创立的松江派遂取代了吴门派的统治地位。他提出的绘画理论,尤其是南北宗论,对明末清初的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时之间苏松地区形成了许多山水画支派。较著名的画家有莫是龙,与他共创南北宗论,陈继儒与他为至jiāo,赵左亦常为其代笔,他们都是松江派主将;顾正谊创华亭派,董其昌早年曾受其启导,宋旭亦属华亭派钜子,沈士充受业于宋懋晋,兼师赵左,也为董其昌代笔,世称云间派。另外,受吴门派影响的晚期画家还有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杨文等人。

  除苏松地区外,晚明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地区性的山水画派。如浙江钱塘的蓝瑛创武林派,安徽芜湖的萧云从创姑熟派,浙江嘉兴的项元汴、项圣谟创嘉兴派,江苏武進邹子麟、恽向创武進派等,这些派别大多影响不大。明末清初,虽然形成名目繁多,关系复杂的山水画派别,但大多受吴门派和董其昌影响,统属于文人画的系统。

  明代文人墨戏画也很发达。专门以墨竹著名的有宋克、王绂、夏昶、鲁得之,以墨梅著名的有孙以吉、陈宪章,以墨兰著名的有周天球等。其中夏昶的墨竹被当时称为第一。

  还有一些有影响的画家有:文彭、张路、髡残、倪元璐、孙克弘、王铎、王鉴、王谦、王时敏、吴彬、项圣谟、萧云从、邢侗、张宏、张瑞图、周之冕、龚贤、程邃、程正揆、傅山等。

  明代的民间绘画比较活跃,木刻年画尤其是木刻版画有较大发展。民间创作的卷轴画的主要内容则为风俗画、历史故事、神像画、水陆画及肖像画等。

  壁画和画论

  明代壁画创作不如前代兴旺,存世的主要是寺观壁画。但是画论著述比前代丰富,不仅画史、画论众多,还出现丛书辑录,题跋、笔记也多成为专集。属于史传类的有韩昂《图绘宝鉴续编》、朱谋垔《画史会要》、姜绍书《无声诗史》等。属于论说类的,有王世贞《艺苑卮言》、董其昌《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莫是龙《画说》、屠隆《画笺》、唐志契《绘事微言》、顾凝远《画引》等。属于品评类的,有李开先的《中麓画品》、王稚登的《吴郡丹青志》等。属于绘画丛辑的则有王世贞《画苑》、詹景凤《画苑补益》等。属于著录类的,有都穆《寓意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砢玉《珊瑚网》、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等。另外,还有王履、沉周、文征明、唐寅、李日华、陈洪绶等人的诗文、题跋、笔记中有关画论的部份,其中颇多jīng辟的见解。

  文学、史学和音乐篇

  明代小说

  明代的小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堪称一代巨著。

  元明之际,文学家罗贯中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照历史,写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巨作。作者在描写东汉末年三国相争的历史画卷的同时,还用浓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具有很qiáng的艺术感染力。

  南宋以来,在民间就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群众创作的基础上,施耐庵加工写成了《水浒传》。《水浒传》描写了晁盖、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不同的经历和悲惨的遭遇,以及从个人反抗到聚义梁山,形成qiáng大起义队伍的斗争过程。

  《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它描述了唐初僧人玄奘不避艰险,赴天竺(印度)取经的历史。《西游记》还塑造了孙悟空等非常鲜明的形象,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佛的庄严、神圣和伟大。

  明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很兴盛。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两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三言是《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编著者冯梦龙。“两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诗文

  明代诗文创作数量虽不少,但成就却不大。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他们的作品都是唱和应酬,粉饰太平,艺术上呆板平庸。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企图以摹拟古代优秀文学,取代充满官僚习气的台阁体。

  在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唐宋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归有光等。他们提倡唐宋古文,认为秦汉与唐宋文章各具时代特色。“公安派”以湖广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而得名。他们与复古派针锋相对地提出,文学是发展变化的,各有时代特点。

  杂剧

  明前期的杂剧作品鲜有优秀的作品。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如康海的《中山láng》、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徐渭的《四声猿》等。但是,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牡丹亭》作者是汤显祖(1550年~1616年),江西临川人,曾任南京礼部主事,因抨击当权者的腐朽昏庸,被弹劾罢官,隐居著述。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神奇爱情故事。

  辞书

  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令大臣解缙,组织三千名文臣儒士,历时五年,编纂成《永乐大典》。它辑入了明以前图书七八千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评话、天文、地理、医卜、农工技术以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全书共22937卷,约3.7亿字,装成11095册,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永乐大典》是按韵目编纂的。它依照《洪武正韵》韵目,分列单字,在每一单字下,随类辑入有关著作。辑入古籍时,是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因此,保留了古书的原来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秘典,赖以保存流传。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1/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