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71)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刘秀在告天祝文中说:“皇天上帝,后土神只,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髃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髃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从此,刘秀脱离了更始政权。而中国历史才又恢复了刘姓汉家天下,進入东汉时期,也称后汉时期。

  *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刘秀复汉称帝之时,西面有更始政权,东面有赤眉军,此外,还有刘永割据豫东、皖北,隗嚣割据西北甘陕、内蒙一带,公孙述割据巴蜀、汉中,以及其它大小割据势力。因此刘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完成统一大业。

  在刘秀平定河北的同时,大将邓禹在关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自建武元年一月至七月,他连破在安邑、衙县的更始主力,并控制了上郡、北地、安定,完成了待机南下长安的部署。而另一大将冯异也积极配合邓禹的行动,南下河东13县,迫使更始军十余万人投降,進而進bī洛阳。此后,刘秀采取诱降策略,使洛阳30万人不战而降。

  此时,赤眉军已经摧毁了更始政权,同时立汉皇族后裔刘盆子为帝,改年号为“建世元年”。但赤眉军取代更始政权之后,同样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而且法纪败坏,bào行不断,引起百姓的怨恨。

  建武二年(26年),关中方面的形势出现了不利的局面,邓禹与赤眉反复混战,虽大大削弱了赤眉力量,但汉军也遭遇几次失利。刘秀于是改用冯异代替邓禹,主持关中军事。冯异迅速调整部署,于次年闰二月,以诱敌伏击战法夺得崤底之战的胜利,迫使赤眉军8万余人投降。剩余的赤眉军十多万人在东走宜阳时,被早已断定 “赤眉无谷,自当东来”,并做好严阵以待的刘秀所截,十多万人全部投降。至此,刘秀取得了整个关中地区。

  在河北初定、关中将定之时,刘秀开始着手削弱群雄,实行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根据当时各支割据势力的地理位置及其力量qiáng弱,刘秀制定了由近及远、先东后西、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为了击破关中势力,刘秀采取联陇制蜀的策略,使汉军得以偏师扼守关中,主力则用于对付东方。自建武二年至六年(26—30年),刘秀用5年时间,逐个消灭了关东之敌,形成了四分天下有其三的局面。

  东方平定后,汉陇联合瓦解。陇地的隗嚣成为汉军進攻的下一个目标。刘秀利用河西窦融与汉朝宗室的特殊关系,积极争取窦融,使隗嚣处于腹背受敌境地。建武八年(32年)chūn,刘秀遣jīng锐2000人,长途穿插,袭取陇右军事重镇略阳,将隗嚣数万jīng兵死死拖住。同年夏,刘秀亲率大军攻陇,与窦融的河西军两面夹击,大败陇军。建武十年(34年)十月,彻底击垮隗氏集团,吞并陇右。

  刘秀取得陇地后,经短期休整,于建武十一年(35年)chūn,派兵伐蜀。刘秀则坐镇长安,亲自指挥战争進程。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汉军攻入成都,杀死了公孙述,蜀地回归汉室。

  刘秀前后用了10多年的时间,终于在公元36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刘氏宗族复兴汉家天下的计划,至此才最终宣告完成。

  刘秀之所以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有很多,一是他善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二是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三是注意讲求策略,在攻伐中,为了赢得更多的支持,一方面严整军纪,一方面采取释放奴婢、刑徒,减免赋税刑法等措施。另外,作为个人而言,刘秀豁达大度,史称其才兼文武。

  贤明的光武帝和“建武盛世”

  自西汉灭亡、王莽篡位,到刘秀复汉称帝和统一全国,天下凋敝已极,民不聊生,因此极需休养生息。

  作为一位了解民间疾苦、体察下情、宽宏大量、厉行节约、听从谏言、勤于政事的圣明贤君,光武帝刘秀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安抚周边少数民族,力图重振汉家盛世。

  首先,刘秀采取了“退功臣,進文吏”的政策。

  刘秀认为他的功臣多是戎马出身,不熟悉典章制度,不懂得治理国家;可是他们多自恃功高,不听命令,或不遵守法纪。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并笼络他们的人心,刘秀封其中功劳最大的三百六十多人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除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人参与议论军国大事外,其余大多数列侯成为闲员,只是“以列侯奉朝请”。这些列侯的食封数量,如邓禹、吴汉二人,都食四县,其余为县侯、乡侯、亭侯,小的只食数百户。总的说来,比西汉少得多,也是衣食租税而已。

  但是刘秀却很重视那些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士人。他认为这些人既熟悉典章制度,懂得治理国家;又情操高尚,不趋炎附势。所以就多方访求,重礼征聘。平帝时的高密令卓茂不仕王莽,刘秀征为太傅,名儒伏湛(占)征为尚书。而尚书的权力是很大的。

  其次,刘秀建国之后,鉴于西汉时期权臣当政,外戚篡权,以及地方权重的教训,加重了尚书职权,削弱三公权力,以加qiáng中央集权,即皇权。

  在中国的首辅制度中,丞相在汉初制度中算得上是百官之首。汉武帝时,开始重用尚书、侍中等内官直接处理朝政,于是丞相等外朝官员开始失去决策的机会,而只能奉命办事。尚书台原是管理公文发放的机构,所任官吏,年资较浅。尚书令、尚书仅为千石、六百石的中下级官吏,尚书郎为一般士大夫所轻视。由于内朝的抬头,于是外朝官员只有加侍中、给事中头衔后方能参与决策。

  鉴于西汉三公失权造成的祸害,刘秀不设丞相,而“虽置三公”,但“事归台阁”,即一方面削弱三公权力,另一方面则扩大了尚书台的组织,加qiáng尚书台的职权。一切政务不再经三公管理,三公形同虚设。尚书台成为皇帝发号施令的执行机构,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刘秀对于朝中大臣以“严切之法,行督责之术”。《后汉书?申屠刚传》说:“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史称“自是大臣难居相任”。

  与此同时,刘秀还加qiáng了对宗室诸王的控制,禁止王子、诸王jiāo通宾客,结党营私。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他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

  第三,刘秀承继西汉初年的与民休息政策,先后6次发布命令释放奴隶和禁止残害奴婢,还多次下诏释放罪犯为庶民。他实行轻徭薄赋、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的政策,将田租由什一税恢复到西汉初的三十税一,还下诏赈济老人和鳏寡孤独穷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1/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