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89)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竟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huáng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科技

  *jiāo通运输工具

  蜀汉的诸葛亮为了解决在四川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运送粮草,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木牛流马”的jiāo通工具。关于“木牛流马”的形状,宋《陈后山集》中说:“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出”。清《河工器具图说》认为:“土四,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木牛,即今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

  根据今日专家研究,“木牛流马”结构简单,形似jī头,一般长4 尺,前装木制单轮,轮缘裹以铁皮或硬质橡胶圈。轮上部装有凸形护轮板,可坐人载物,车身后部有支架,便于停放。有燕尾形手柄,车夫以两手持之前推。分宽架、窄架两种。宽架载重量可达500公斤,窄架能载200公斤左右。轻便灵活,制作简便。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而在东吴,由于河海jiāo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吴在建安郡侯官(福建福州市)设典船校尉,qiáng迫刑徒造船。长江中的战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能容纳士兵三千人。可见当时的造船水平相当高。

  *手工业

  在两汉的基础上,三国时的手工业依然在发展着。蜀汉以盐、铁、织锦业最为发达。益州的许多地方都产井盐,人们发明了用天然气煮盐的技术,因此产量很高。当时,蜀锦驰名全国,远销吴、魏,是军费的主要来源。而东吴的冶铸业以武昌为最发达,225年,孙权曾在这里采铜铁,打造大批兵器。在海盐(浙江海盐)、沙中(江苏常熟)设官员,来管理这两地的盐业生产。三吴出产“八蚕之绵”,诸暨、永安一带所产丝的质量很高,吴宫廷内的丝织作坊拥有上千的生产者,这都说明江南的丝织业已有了初步发展,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

  *天文学

  今人考古发现,早在汉时期的墓室的顶部,就有彩绘的或石刻的星象图,这类星图显然绘制得比较粗糙,内容往往也不完整,有的只绘出单一的星宿(可能和当事人生前的官位相关)。

  传说三国时期陈卓编制了星图,记录了天空星星的位置。不过现在已失传。

  广泛兴佛的时代 两晋与南北朝

  (公元265年~公元588年)

  目录

  ?佛教的流传

  ?西晋的兴亡

  ?东晋的兴亡

  ?南朝之大举兴佛

  ?南朝之刘宋的兴亡

  ?南朝之萧梁的兴亡

  ?北朝之广泛兴佛

  ?北朝之北魏的兴亡

  ?文化

  佛教的流传

  尽情演“义”的三国时代随着东吴的被灭而终于谢幕了。掩卷而思业已走过的历史大戏,不禁慨叹上天jīng妙的安排。如此纷繁的事件,如此不同的朝代,却被那看不见的主线紧紧的牵在一起,在一走一过间,留下了各自璀璨的文化,留下了足以让后人深思明鉴的故事,留下了丰富人jīng神内涵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当大幕再次开启时,我们迎来了一个经历了短暂的统一后、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大动dàng时期,也是一个佛教在华夏大地广传的时代,这就是两晋和南北朝时期。

  奠定人类正信基础─佛教传入中国概述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那么佛教是如何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人的信仰的呢?这自然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缘,不过,那曾经走过的历史却将一切早已安排停当。

  从地理位置上讲,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古代历史书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或“天竺”。

  古印度位于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与古代的西域毗邻。西域,是中国史籍中的一个地理概念,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狭义的西域,指历史上的新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是东西方社会jiāo流的枢纽。在已然走过的历史中,我们知道西汉的张骞曾经出使西域,并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使得中国与异域文化的jiāo流和沟通更为便捷和频繁。佛教就是沿着古印度─西域─丝绸之路─中原地区─中国其它地区这一脉络传入并弘扬的。

  佛教传入西域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时期,佛教便传入了当时西域的于阗(今和田)、guī兹(今库车)等地。今天学术界多依据藏文《于阗教法史》、《大唐西域记》等史籍推论,大约在公元前80年,以毗卢遮那阿罗汉就在西域建立了第一座佛寺,小乘佛教传入。印度大乘佛教兴起之后,约在公元2—3世纪也传入了西域各地,出现了大小乘并存的局面,逐步发展形成了以于阗、guī兹、高昌(今吐鲁番)以及莎车、疏勒(今喀什)等城为中心的佛教胜地。

  自然居住在西域的居民最先沐浴在佛法中。自秦起至东汉,居住在西域(广义)的少数民族先后有月氏、乌孙、大宛、匈奴、鲜卑、羌、羯等。佛教在西域的兴起和qiáng盛自然影响到这些少数民族,很多人,包括上层贵族都开始聆听佛法,并成为了佛教徒。

  在佛教传入西域的同时,上述少数民族为了争夺地盘,彼此之间相互征伐,其中匈奴在西汉时曾经臣服了大部分少数民族,并据有广大西域地区。一些被打败的少数民族开始外迁和内迁,内迁者逐渐与汉族杂居。

  在这里,一定要提到月氏族。他们最开始居住在河西走廊地区,西汉时被匈奴打败。一部分月氏不得不北迁,后又迁到阿姆河流域,于公元1世纪建立贵霜王朝,并兴于印度北方,吞并了犍驮罗(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成为古印度北方的共主。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虔诚信佛,后将佛教艺术传回了西域。

  佛教传入中原

  东汉明帝时,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便派使者赴天竺,也就是古印度,求取其书及沙门,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这时,一些天竺僧侣也开始从西域進入中原游历传法,翻译佛经。

  《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信佛也由少数而逐渐增多。

  《后汉书?陶谦传》与《吴志?刘繇传》中记载:献帝时,丹阳人笮融聚众数百,往见徐州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融于是接理三郡的漕运, “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人。作huáng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济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说明献帝时洛阳也有佛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9/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