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同人)为皇+番外 作者:掠过明月【完结】(31)

2019-04-03  作者|标签:掠过明月

  他是不在意自己生死的人,但此刻却开始为了自己的身体考虑,多好啊!先生是已经放下了吗?

  嬴政向来不是纠结的x_ing格,但他沉得住气,蒙恬和章邯显然不太行,偶尔流露出的小心让嬴政颇有些看热闹的心思。

  ——章邯蒙恬到底做了什么?

  那已经是半个月后了,医家少女备好了山上的野茶,在场之人居然属蒙恬的厨艺最好,配着甜点茶饮的下午让人只想感概一声偷得浮生半r.ì闲。

  也就在这时候嬴政知道了蒙恬和章邯做了什么——辞官。

  嬴政偏头看向他们,不急不缓重复了一遍:“辞官?”

  章邯不说话,充分发挥了他话少的x_ing格,眼看盟军靠不住蒙恬也就只好硬着头皮点头。

  嬴政不急不缓顺着怀中山狸的毛发替他们说:“你们是不是要解释为新皇登基老臣不能‘贪权恋位’应腾出位子给年轻人么?”

  蒙恬章邯低眉顺眼,不说话。

  韩非和悟元却一脸忍笑:您说的太对了,他们俩就是想这么说来着。

  *

  大概如今才算真正放下,嬴政也是此刻才真正有了闲情逸致,山水之间更多清静,每r.ì修剪花C_ào练字绘画,竟然不觉得无聊反而格外轻松有趣。

  只是这一方小小深谷便如此秀丽,这天下又如何呢?

  九地四十一郡,又是什么样的风景?

  他前世曾巡行天下,但也是为了国事,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嬴政眉目原就英气漂亮,看上去不过二十四五,如今身体心境的放开使得眉目更有种奇异的吸引力。

  终于有一天蒙将军忍不住道:“先生如今好像大不相同了。”

  让人意外的是皇帝陛下淡淡嗯了一声,十分淡定看着鱼又脱了钩:“因为想开了很多事。”

  和市井无赖有私情的赵姬、叛离秦国的赢成蟜、盖聂、甚至是那些目光短浅的文人墨客,以往这些他不愿意想起,但现在却能坦然面对。

  嬴政不在意但想到那些事的蒙恬章邯,他们的脸色却变了,他们怎么能不在乎?那些人分明是拿着匕首狠狠划在陛下心上。

  帝王寡言隐忍,只字不提,就像是从未发生,但外人又怎么知道帝王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所有的情感混着血咽了下去。

  看到他们表情的嬴政淡淡问道:“怎么?”

  韩非低咳了一声,尽量若无其事道:“没想到先生还有放不下的事,我还以为先生什么都不在乎呢。”

  嬴政就侧眸看他一眼:“哦?在韩非公子眼中我就这么没心没肺。”

  被茶呛到了的韩非:……绝无此意,他冤枉!

  小小开过玩笑的嬴政也不管别人表情如何,继续看着水面波动,心思微微飘远了,什么都不在乎?

  商鞅立木取信于民,孝公重法使秦一跃成为七雄之首,张仪连横之策、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破赵灭西周的昭襄先王、武安君白起谋士范睢……秦历代先祖辛辛苦苦几乎是用尽了最后一滴血才将一个强大的国家传递到他手中。

  那个西戎边陲之地的小国一步一步用着血成为令诸国心惊的强国。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他们秦人从不需要虚伪的礼乐典章。

  该说自知此生功过,无需蝼蚁懂得?也是也不是,儒家可以是蝼蚁、甚至连君王都可以是蝼蚁,但这天下万民从来不是。

  彼时帝国内忧外患他需要儒家安抚民心,那个被评为自古从来不曾出现过未来可能也不会再出现的帝王不止一次向着儒家低了头,甚至一次又一次忍受着儒家的谩骂。

  ——他本该高居帝位,他本该受着万民敬仰,他本该是史官蘸着笔墨百转千回小心翼翼写着名字的人,但他走下帝位,为人咬牙切齿痛恨,百年后史书记他暴君,寡毒。

  历代先王合同将领谋士辛辛苦苦留下的秦国他怎么不在乎?他又怎么甘愿父辈、一代一代秦人打下的秦国为人所谩骂诋毁?民众愚昧,往往以为听到便是真实,他借希望于儒家,望着儒家教化万民,谁知最后乱他大秦的是儒家。

  焚书坑儒?不知礼教?暴君苛政?

  好一个儒家。

  但其实本该了解文人笔墨,执笔可分历史斩ch.un秋,儒家能玩,他们……更应该说历史在某种程度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的。

  死于杜邮的白起、被车裂的商鞅、病死的范睢……史书将会这么记载,后世子孙也会这么记得,但事实……重要吗?

  他们一片赤忱不负历代先王,而先王也对得起他们的臣子。

  嬴政手腕一抬,漆黑的眼瞳有了满意,果然是水美C_ào肥鱼养的极好,他扭头看向蒙恬:“好了,今天的晚饭有着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尉缭了解下,就是那个拿乔的混蛋,虽然他也是很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我就是不太喜欢他,说真的历史上的陛下最开始是亲近儒家的,是想儒家承认的他的帝国的,所以儒家的诋毁他没在意,尉缭的评价不在意,只是后来失望了,说起来陛下真的是难得的开明之主,甚至可以说是最宽容的,尉缭、儒家那么诋毁辱骂他他都没在意,别说君臣父子的古代了,就算是现代你跑到国家领导人面前,骂他残暴,说他丑陋你能没事?

历史啊历史,2333讲真我读书时陛下这段是没听的,因为我老师不喜欢他,说他残暴,我就听不下去。

那个时候还没有喜欢他吧,但是就觉得华夏祖龙千古一帝,怎么可能会是这个样子?哎哎哎,真的是机智如我。

其实我有时候看历史甚至觉得陛下就像是从没得到过认同的很敏感的孩子,父母不喜欢吕不韦利用儒家天下人的谩骂后世的抹黑,之所以那么想写陛下甚至要成执念是因为之前玩贴吧的时候看到一个人说看到有人在秦始皇陵吐口水,我就……心态爆炸,但凡了解过秦始皇怎么可能会对着他吐口水?哪怕不喜欢,哪怕是他的仇人咬牙切齿之余也不得不说他是震古烁今的人物。

垃圾文笔不足描以陛下风姿,总之安利我男神啦!他真的超级好!比我写的要好一百倍!我超爱他!

  ☆、番外五:赳赳老秦

  悟元的师父是秦国人,亦师亦父,悟元自然也是秦国人。

  而除了医道,师父也经常为她说秦自古以来的历史,说是自己国家的历史就该了解清楚。

  于是悟元知道了最开始秦是西戎边陲之地的小国,只是为周王朝养马的诸侯小国,秦国是通过战胜诸多西戎国家和部落而强大,其国风血勇,秦国自古以来重军重法,不受礼乐约束,对于文人的嘴上功夫从来是不屑一顾。

  她师父说幸运生在这样强大的国家,正是因为有这样血勇强悍的将士,才有他们这些人赏花观月的轻松闲适。

  她师父还说秦国最是看重人才,因此才有了秦穆公在用好本土人才的同时使尽一切手段招徕各诸侯国人才:五张羊皮赎来奴隶百里奚,用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用计逼使戎国大夫由余投秦,而后分别任为国相、上大夫和上卿。在三人的辅佐下,兼并西戎十二国,辟地千里,遂霸西戎。

  才有秦孝公发布求贤令,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商鞅至秦国,变法一举将秦国推至七雄之首。

  才有秦惠王时张仪甘茂、公子疾司马错、张若、魏章、公孙衍。

  才有秦昭襄王时范睢、白起、郑安平……

  她师父还说秦君对看重的人才往往是委以重任,放手使用,始终支持其发挥作用,秦君亦能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绝不委过于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开明宽容,信任有加,才有李冰变水患为水利,有了被称为田肥美,民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的天下之国。

  才有范睢道:臣死而秦治,贤於生也。

  才有君为青山我为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的君臣情谊。

  悟元就听得入神,半晌惊叹道:“秦国君主都好厉害。”

  那时候的悟元还很小,刚到了换牙的时候,门牙还十分可笑的缺了一颗,小姑娘哼哼唧唧小声嘀咕着不满:“师父,你偷吃我的东西都不会道歉。”普通的长辈都抹不开面子,一国之君却能当着满朝文武对着他的臣子弯腰致歉,诚恳认识自己的不足,该是何等胸襟?

  然后看到师父犀利目光的小姑娘缩了缩肩膀老老实实不说话了。

  对于秦国,悟元最初的印象就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如此的血勇而无畏。

  对于秦君是宽容大度,小姑娘懵懵懂懂想就像是上天眷顾,因为居然有这么多天生的君主诞生于秦国,有这么多不世之才从各国各地赶赴秦国。

  为了秦国而呕心沥血。

  小姑娘双手托腮,弯了眼睛:秦国历历代代的君王都好厉害。

  好了,她以后就是秦国人了。

  *

  悟元听到始皇帝的名字自然也是在师父口中,她有些疑惑:“始皇帝?不是秦王?”

  师父道:“不是秦王,因为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秦国,国君的称呼自然也就换了一个,这是他自己选用的称呼,取自三皇五帝。”

  悟元从师父口中得知当时秦国外有虎狼环伺——匈奴东胡月氏羌氏百越皆不容小觑,内则诸国混战,各方势力盘踞,秦王十八岁执掌一国,仅用七年扫平六国,威慑各族。

  为帝后废分封立郡县、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lun、修灵渠建驰道、设制立法、土地改革、民生律法生态农业医疗各个领域的改革完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1/3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