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番外 作者:艾草【完结】(24)

2019-06-13  作者|标签:艾草

“等等。”刘备问:“他带了几个人去?”

“侍中一个随从也不带…我们不放心。安国与安民自请随行保护。侍中勉强答应了。随行就二人…”

“什么!”刘备一拍几案:“出了大营,就是吴人地界!他送行回来,就只有两人保护…你们当他是什么?!万人敌的虎将吗?!?”备急得离坐而起,来到那羽林郎跟前,用力握住他双肩,只握得青年痛得皱眉,几乎要掉泪,又不敢呼喊。

“再派五十人,追上他!随行保护!迟了一步,朕拿你是问!”刘备喝道。

“…是!”

“且慢!”刘巴沉声道,转身向刘备长揖:“陛下,派不得!”

“怎么派不得!”刘备怒道。

“退下吧。”刘巴不答,反而转向那羽林郎:“无我命令,不许入帐。”

青年一脸惊愕,不知陛下与尚书令怎么回事,当下只好应了一声连忙退下。

而此时帐内刘巴沉声道:“陛下派人去,只能坏了季常大计。季常不会回来了。他要去武陵,此乃他对诸葛子瑜行的假途灭虢之计。”

“就带着两个羽林郎,旁边还有诸葛子瑜与随行的数十名吴人侍卫!去武陵的路上到处有吴军关隘。你给朕开什么玩笑?季常才不干这种傻事!”

“季常不干这种傻事,臣就干得。”刘巴也上来了x_ing子,冷冷道:“此乃臣与季常共同定计。安国与他弟弟也与我二人密议好了。不曾事先禀报陛下,还望陛下恕臣等欺瞒之罪。”

刘备一怔,随即怒上心头,大吼:“刘,子,初!!!”似乎又觉得不能只骂他一人,转而看着马良那空空如也的位置。他指着坐席,彷佛马良人还在那里似的:“马季常!!!是谁给你们这么大的胆子!这样大的事情,自己定计而行,都不报与朕知道!”

刘巴看着刘备。大汉上下都知道陛下这种重情的x_ing子。有时候事情报与他知道,反而做不成。因此从丞相带头,三公九卿多少都会独断专行,不会事事报与刘备知道。本来事情早成惯例,刘备事后也不会深究。可这次他担忧马良,话说得极重。刘巴心下也觉得委屈,执拗道:“陛下此言,臣受之不起。”

“只带着两个羽林郎,千里奔袭,万一被吴人抓住了送给孙权,季常就受得起吗?!”刘备怒道。

“请陛下放心。”刘巴道:“季常不会有事。陛下方才已经帮了他许多。以季常之能,陛下还信不过他?”

“我怎么…”刘备气得正要回嘴,又见刘巴病中形容疲倦,脸色灰败,他心中一疼,终究不忍再责问他。又想刘巴贵为尚书令,却愿意为了侍中甘受皇帝责备。可心中终是担忧,便低声问:“你给朕说说,他怎么能没事。朕又怎么帮他了。”

“季常此计,首在以情打动诸葛子瑜,使其放松戒备,带着他假道南通武陵,以行假途灭虢之计。陛下方才险些要了诸葛子瑜的命,又扭伤了他手腕。而季常x_ing情温柔,善抚人心,陛下此举便使得季常之计能更好的施展。若骗得过诸葛子瑜,这计谋就成功了一半。届时季常弄来吴国通行关文,入武陵自是易如反掌。”

“……”刘备怔然。

刘巴又道:“臣方才看着陛下之举,心下便窃喜。不想陛下与季常心有灵犀,季常虽未与陛下言说他的计划,但陛下无意中已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

刘备急得在帐内踱步,绕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又来到他面前,注视着他的眼睛,焦虑地问:“季常真能无事?”

“臣愿以x_ing命担保。”

“……”刘备一时无言以对。子初季常的谋略自是高出他数倍。刘巴说得肯定,那马良必然会平安抵达武陵。可只带两个侍卫…凭着他武人的直觉,就是觉得不妥。他不禁回想起昨晚季常怎么说也只说去了武陵之后该如何招抚五溪蛮,如何领军出桂阳,零陵,然后直捣长沙。可当自己问起他怎么率军入武陵时,他却笑而不言。刘备其时没有多想。现在回想起来,马良当时望着他的目光中比平日更多了几番流连,甚至有几分诀别前的依依不舍…原来竟然是为了今日的不告而别!…季常!你为了我与三军甘冒此大险,朕当如何承受你此情此义!

* * *

马良与诸葛瑾并肩坐在车上,双手交握,笑而注视对方。彷佛要把阔别十年未曾相见的,都在这短短几个时辰内看足了。最后诸葛瑾终于笑道:“季常,你眉毛全都白了。幸好头上尚未生白发。我记得季常今年,才只三十五岁。”

马良笑道:“兄长,你老啦。可生出了好多白发!”

诸葛瑾笑骂了一声放肆。两人都笑了起来。末了诸葛瑾叹道:“年已半百,安能不老。”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大抵如此。可以相逢一笑成知交,也可以成日对面不投机。当年诸葛亮在荆州与马良同窗共学时,诸葛瑾在江东,每得了休沐假期,就往荆州去探望弟妹。虽是大半年才得见一次,可自从小小的马良在隆中Cao庐外一头撞入诸葛瑾怀中,误认他为自家兄长开始,两人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诸葛瑾到了隆中,马良必定也要过来,缠他缠得没完没了。弄得最后诸葛瑾倒是陪着他的时间比较多。年方十三岁的马良拉着诸葛大哥满襄阳城的逛,说个不停,告诉给他襄阳城各处风景名胜,故事传奇。其中不少江湖逸事,是诸葛瑾都没听过的。他不禁心想,这个孩子到底读进了多少书,怎尽把时间花在收集这些民间逸闻上了。

于是诸葛瑾存着考较这孩子的心,拿经典问他。马良倒也一一答来,只是细节之处均不深究,答不上来还一撇嘴:“读那么详细有什么用?咬文嚼字,与兴邦立国毫无关系!”

…所以就把时间花在市井逸闻,神怪传说上了?诸葛瑾哭笑不得。小马良这口气完全就是从诸葛亮那儿学来的。敢情都是自家二弟带坏了这孩子!

大街小巷走着走着,不觉有哪里不对。脂粉香气扑面而来,笙管丝竹声声入耳。当真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马良竟把他带来秦楼楚馆,烟花之地了。小小的少年还兀自言道:“听说京城有章台路,丝竹管弦,盛极一时。兄长一定去过,可能给良说说那里的盛况?”

“……”

见诸葛瑾不言语,小马良又自己唱了起来:“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唱得真是极好。诸葛瑾心想。小小年纪唱得有模有样,又有着如此好的歌喉。可他还是忍不住皱眉:“阿良,你平日就学这些?”

“可惜学得不全。”小马良哀声叹息,一双明亮眼睛眨了眨,看着诸葛瑾,哀求似地:“听说这秦楼楚馆,多有妙曲。可我年纪太小,他们不让我进去。兄长你带我进去嘛~我就想听曲子…”

“…………”诸葛瑾很是凌乱了一阵,才蹲下来,对着马良温声道:“阿良,这些曲子不学也罢。你若喜欢音乐,可听过吴地小曲?吴地村镇,水网纵横,烟雨中如诗如画。撑篙女子用那吴侬软语唱起小调,可好听了。”

马良的眼睛果然亮了起来:“兄长,快唱给我听!”

于是那一夜,诸葛瑾在隆中Cao庐外给马良唱了一晚上吴地小曲。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诸葛亮带着诸葛钧与马谡在一边习琴,看着那边唱歌的一大一小,当真无奈。马良从他习琴已有小成,又在他这儿把齐鲁歌谣都学全了,却嫌那梁父吟是送葬歌曲太过无趣,便总要学那些郑卫之风,乃至 y- ín 辞艳曲一概想听。如今得了诸葛瑾教他吴地歌谣,可是得遂心愿。

虽说诸葛亮与马良同窗共学,教学相长,少年交好,但在一起多是嬉闹拌嘴。至于诸葛瑾,便总是温厚的兄长那样爱护着他。每逢离别,马良就拉着诸葛瑾的袖子,含泪依依不舍。

后来马良出使东吴,孙权每回都派诸葛瑾去迎接并且送别马良。两人每每含泪而别,诸葛瑾总要问一句:阿良愿不愿随我留在江东呢?

马良笑着说:“良的父母兄长都在荆州,我怎好抛下他们?”

此时一路上两人沉默了一阵,诸葛瑾方问:“乔儿…可还好?”

“兄长总算还记得自家亲儿。”马良取笑道:“还是老样子。身子骨弱,时好时坏。秉儿也还是一样,没事了就往他那儿跑。两人比亲兄弟还亲…”

诸葛瑾叹息:“他得了这样一个狠心父亲,把他千里迢迢送去远方,必然怨我了。”

“…兄长怎么这样说。乔儿…很想念你。”

且不说诸葛瑾与马良甚是投缘,堪称一见而成忘年知交。这份温厚的情谊也延续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当时诸葛亮因无子,求乔为饲。诸葛乔年方八岁,初来荆州,时常思念亲生父母,闷闷不乐。诸葛亮见此,便与马良商量,让马秉来陪伴诸葛乔。两个孩子朝夕相伴,亲爱有如兄弟,可比当年的诸葛瑾与马良。诸葛乔也日渐开朗起来,稚嫩小脸上有了笑容,整日价牵着马家弟弟到处跑。只看得诸葛亮与马良皆笑而叹息。

“孔明…也有四十二岁了。我多年没见他…不知他可生了白发?”诸葛瑾又问。

“说起尊兄,”马良摇头,笑望诸葛瑾:“尊兄很想念兄长…他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读兄长的家书,给兄长写长长的回信…自从去年十月,尊兄迟迟没收到兄长家书,他还着急得总问家仆,兄长怎么没回信呢,老担忧你是不是生病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