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说_阿城【完结】(5)

2019-03-10  作者|标签:阿城


这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可秦始皇不烧世俗实用的书,例如医药书,种树的书,秦始皇烧思想。

能统一天下的人,不太会是傻瓜,修个长城,治下的百姓才会安全受苦。世俗不能保持,你搜刮谁呢?

可长城修到民不聊生,也就成了亡国工程。

16

常有人将道家与道教、儒家与儒教混说,“家”是哲学派别。

留传下来的儒道哲学既然有很qiáng的实用成分,那么“教”呢?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里写过一组互不相gān的小杂感,其中的一段杂感是:“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这一组互不相gān的小杂感里,最后一段经常被人引用,就是:“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luǒ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jiāo,立刻想到杂jiāo,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这好懂,而且我也是具有“如此跃进”想象力的人,不必短袖子。现在全luǒ的图片太多,反倒是扼杀想象力的。

可是“不憎道士”的一段,我却很久不能懂。终于是在二十岁里的一天在乡下豁朗朗想通,现在还记得那天的痛快劲儿,而且晚上正好有人请吃酒。

什么意思?说穿了,道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世俗生活服务的。

17

道教管理了中国世俗生活中的一切,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因此历来世俗间bào动,总是以道教为号召,从陈胜吴广,huáng巾赤眉,汉末张角一路到清末的义和拳,都是。不过陈胜那里用的还是道教的来源之一巫签。

隋末以后,世俗间bào动也常用弥勒佛为号召,释迦牟尼虽是佛教首领,但弥勒下世,意义等同道教,宋代兴起一直到清的白莲教,成分就有弥勒教。

太平天国讲天父,还要讲分田分地这种实惠,才会一路打到南京,而洪家班真地模仿耶教,却让曾国藩抓到弱点,湘军焉能不胜太平军?

道教由yīn阳家、神仙家来,神仙家讲究长生不老,不死,迷恋生命到了极端。

“一人得道,jī犬升天”,都成仙了,仍要携带世俗,就好像我们看中国人搬进新楼,阳台上满是旧居的实用破烂。

道教的另一个重要资源是巫签,翻一翻五千多卷的《道藏》,符咒无数,简直就是“十万个怎么办”,不必问为什么,照办,解决问题就好。

巫教道教原来是没有偶像神的,有形象的是祥shòu,羽人。张光直先生说“食人卣”上祥shòu嘴里的那个人是巫师,祥shòu送巫师上天沟通,我相信这样的解释,而怀疑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里的“狞厉的美”。

彝器供之高堂,奴隶既无资格看见,怎么会被“狞厉”吓到?奴隶应该是不准进电影院看“恐怖”片的人。“食人”卣,“狞厉”美,是启蒙以后的意识形态的判断。

回到话题来,佛教传入后,道教觉到了威胁。

佛教一下带那么多有头有脸的神来竞争,道教也就开始造偶像神,积极扩充本土革命队伍,例如门神的神荼郁垒终于转为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封神演义》虽是小说,却道着了名堂。名堂就是,道教的神,是由世俗间的优秀分子组成,这个队伍越来越壮大,世俗的疾苦与希望,无不有世俗所熟悉的人来照顾,大有熟人好办事的意思,天上竟一派世俗烟火气。

18

这些年来兴起的气功热,特异功能热、易经热,都是巫道回复,世俗的实际需要。不解决世俗实际的“信仰”失落,传统信仰当然复归。

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近年来毛泽东逐渐成为道教意义上的“神”,世俗间以他的像来驱邪避难。而在此之前,他的命相,开国时辰,死亡大限与唐山大地震天示征兆,则在世俗间流传。最有意思是他在陕北与胡宗南周旋时在葭县请和尚算命的传说,当时的那个庙现在香火鼎盛。

人类学家不妨记录一下我们亲见的一个活人怎样变为一个道教神的过程,人证物证都还在,修起论文,很是方便。

19

再来看儒教。

举例来说,儒家演变到儒教的忠、信,是对现实中的人忠和信。

孝,是对长辈现实生活的承担。

仁,是尊重现实当中的一切人。

贞,好像是要求妻子忠于死去的丈夫,其实是男人对现实中的肉欲生活的持久独占的哀求,因为是宋以后才塞进儒教系统的,是礼下庶人的新理性,与世俗jīng神有冲突,所以经常成为嘲笑的对象。

礼、义、廉、耻、忠、信、恕、仁、孝、悌、贞、节……一路数下来,从观念到行为,无不是为维持世俗社会的安定团结。

讲到这种关头,你们大概也明白常提的“儒道互补”,从世俗的意义来说,不是儒家道家互补,而是儒教管理世俗的秩序,道教负责这秩序之间的生活质量。

这样一种实际操作系统,中国世俗社会焉能不“超稳定”?

20

而且,这样一个世俗操作系统,还有自身净化的功能。

所谓世俗的自身净化,就是用现实当中的现实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比如一个人死了,活着的亲人痛哭不止,中国人的劝慰是:人死如灯灭,死了的就是死了,你哭坏了身体,以后怎么过?哭的人想通了,也就是净化之后,真的不哭了。

悲,欢,离,合,悲和离是净化,以使人更看重欢与合。

可以说,中国的世俗实用jīng神,qiáng顽到中国从传统到现实都不会沉浸于宗教,长得烦人的历史中,几乎没有为教义而起的战争。

中国人不会为宗教教义上的一句话厮杀,却会为“肏你妈”大打出手,因为这与世俗生活的秩序,血缘的秩序有关,“你叫我怎么做人”?在世俗中做个人,这就是中国世俗的“人的尊严”,这种尊严毫不抽象。

中国古代的骂阵,就是吃准了这一点,令对方主帅心里气愤,面子上挂不住,出去应战,凶吉未卜。我在乡下看农民或参加知青打架,亦是用此古法。

21

再者,我们不妨找两个例子来看看中国世俗的实用性如何接纳外来物的。

中国人的祖宗牌位,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片,就是“且”字,甲骨文里有这个字,是象形的xxxx,中国人什么都讲究个实在。我前面已经讲过中国人对祖先亲缘的重视。

母系社会的祖是“日”,写法是一个圆圈当中一点,象形的女yīn,也是太阳。中国不少地区到现在还用“日”来表示性行为。甲骨文里有这个字,因为当中的一点,有人说是中华民族很早就对太阳黑子有认识,我看是瞎起劲。

比起父系社会的“且”,“日”来得开阔多了。

后来父系社会夺了这个“日”,将自己定为“阳”,女子反而是“yīn”,父者千虑,必有一失,搞不好,这个“日”很容易被误会为肛门的象形。

中国古早的yīn阳学说,我总怀疑最初是一种夺权理论,现在不多谈。

男人自从夺了权,苦不堪言,而且为“阳刚”所累。世俗间颓丧的多是男子,女子少有颓丧。

女子在世俗中特别韧,为什么?因为女子有母性。因为要养育,母性极其韧,韧到有侠气,这种侠气亦是妩媚,世俗间第一等的妩媚。我亦是偶有颓丧,就到热闹处去张望女子。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1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