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的中国人_梁晓声【完结】(40)

2019-03-10  作者|标签:梁晓声

  过于自私自利而又毫无正义感可言的男人我不与之jiāo往。

  玩世不恭的男作家我不与之jiāo往——我不能容忍男人身上的纨绔。玩世不恭加上纨绔放纵,我以为接近着佩戴文人徽章的流氓。

  过于追求虚荣而又毫无同情心的女人我不与之jiāo往。

  女人而毫无虚荣是为女神。

  女神又是根本没有的。

  所以我说“过于”,“过于”的女人在中国现在越来越多了。

  我不会主动与任何女人jiāo往。

  对于男人,我最能原谅的缺点是轻信。

  我也不与从没上过当受过骗的男人jiāo往,却不拒绝与革心洗面了的骗子jiāo往。

  对于女人,我最能原谅的缺点是无知和懦弱。

  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85%的人际关系加上15%的专业技术,你同意吗?

  这个卡耐基纯粹是胡说八道。

  公关小姐、jiāo际秘书、庸官、直销雇员以及一切专业上没有出息的人,才会拿出85%的时间和jīng力去搞人际关系。对于此外的人,卡耐基的话反过来才有些正确性。科学、现代技术、医学、艺术,如果从事于这些领域的人们仅仅具有15%的专业能力,而且认为足够了,于是热衷于用85%的头脑去搞人际关系,则人类现在肯定还处在中世纪。即使写作这么庸常的事情,仅靠15%的能力,也是很难从事终生的。

  一个人的人际jiāo往的能力真的需要很大很大么?其jiāo往半径真的是越大越好么?

  一位教授有必要也跟“追星族”们一样去结jiāo影视明星歌星么?

  一位学者非得去结jiāo官员么?

  一位作家非得和商人过从甚密么?

  一名年轻人何必到处发名片索名片?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在学校,在单位,在社区,尽量使自己的存在不令别人讨厌。依我看谁都不必刻意去获得别人们的喜欢,不令别人讨厌也就足够了。人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已很不容易。因为中国人的劣性之一便是一向嫌恶自己的同胞,这一种由来已久的嫌恶有一百种以上的理由支持着。所以一个中国人要处理好和自己同胞的关系,的确需要多方面的起码的修养。

  一个人不可能也没必要天天总在那儿按别人们的好恶改变自己,还要做好另外的许多事。所以,达到起码的修养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活着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做君子,而是首先避免做小人。

  我让我初三时的儿子替我寄一封挂号信,他问我到了邮局该说什么。

  我jiāo代他在我出门后替我给一位朋友回电话,结果他辜负了我的信任——不是因为忘了,而是不敢在电话里跟陌生人说话。

  这当然是不行的。

  所以有待培养,必须提高——与人jiāo往的起码能力。

  提高到什么程度?——能与人正常jiāo往的程度就行了。

  我们哈尔滨人,将那种满世界忙忙碌碌地jiāo际的人叫“社会人儿”。而一个人变成了这样,也就太不务正业令人讨厌了。

  我可不愿我的儿子将来是一个“社会人儿”。

  我不主张年轻人培养什么“jiāo际”能力。年纪轻轻的,时间和jīng力不用在正地方,“jiāo”的什么“际”?

  但是起码应该做到,在学校、在单位、在社区,因自己的存在,那小小的人际环境多了一份安定、一份亲和、一份善良友爱……

  怎样才算成功的人际jiāo往呢?前人较满足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现代人是不是更看重关系网络四通八达?

  人生得一知己固然少点。得“一帮”也就不叫知己了,成“弟兄会”了。三五知己可也。这我有——在中学老同学和兵团战友中。我若遭遇什么天灾人祸,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京。我若中年早逝,他们会悲泪泗流。他们是我的“情感财富”,我满足于此。

  关系网络四通八达?——这真可怕。听来可怕,想来更可怕。那样的人还算是一个人么?不成了一台电脑了么?

  电脑网络上能产生什么知己?——只能产生有用的人或互利的人罢了。

  我只知世上有一种友情如陈酿——我珍重这一种友情。我对这一种友情的原则是——绝不利用了来将自己的困难qiáng加于人。

  80—90年代的人际关系商品化,60—70年代的人际关系政治化,你同意吗?

  基本如此。

  商品化的人际关系,人还能保留有一部分“自主权”。你不愿对人那样,你可以不那样。你不愿别人那样滋扰你,你可以远避那样的人。

  商业时代并不能将它的功利目的qiáng加在任何人身上。

  定睛细看,所谓人际关系的商品化,无不是人与人自愿的。

  而在政治时代,人没有丝毫的“自主权”。政治对人的qiáng加带有不可抗性,每一个人都无法置其度外。你不愿对人那样,你已触犯了政治。别人对你那样,也有政治要求作为正当的理由。

  在商业时代,人起码拥有这样一种自由——自我隔绝的自由。自己将自己像猴子似的关在笼中,冷眼相看外面的世界或jīng彩或无奈。

  在政治时代,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同是被政治关在笼中的猴子。笼中只有政治一种关系,政治又在笼外进行着最严厉的监管。

  自行地关在笼中(如果谁真的对商业时代不堪忍受的话)总比被关在笼中qiáng些。

  相互的利用似乎也总比相互的危害更符合正面人性……

  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日本人,一群人才是一条龙,您同意吗?

  实际上这几乎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鲁宾逊不是中国人,孑然一身流落荒岛后,很像一条龙,这叫“置于死地而后生”。一个中国人陷入绝境,其自救能力一点儿也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种族的人qiáng。现在看来,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更弱了。日本人也不只有在集群的情况下才像龙,单个的日本人也有很“qiáng大”的。

  以上那句话,据我所知,是专指中国人在国外的作为而言的,尤其专指近十几年去国外撞人生幸运的中国人而言的。好机会有限,一个中国人为了qiáng调自己是“最棒”的中国人,往往不惜贬低自己的同胞。大多数的他们初到异域,又往往无依无靠,如鲁宾逊之落荒岛。这时他们正反的种种人生能力就被bī出来了,所以在正反两方面都有点儿像龙了。

  同在异域,其他国家的人,一般体现出靠拢倾向和凝聚本能,这一点以日本人、韩国人、黑人为突出,所以说一群日本人像一条龙。而中国人体现出独闯性,怕在好机会面前自己的同胞捷足先登,或怕同胞成了自己的累赘。

  如果将一些韩国人、日本人、中国大陆人、中国台湾人、中国香港人“归纳”在同一个竞争平面,那么某一个韩国人最不能容忍的是自己弱于日本人。倘那日本人居然还在他面前趾高气扬,他也许会辞职;某一个日本人却会这样想:我弱于我的同胞不算什么特别耻rǔ的事,但我无论如何可不能弱于中国人!而某一个中国大陆人往往会这么立志气:我弱于谁都无所谓,就是别弱于我的那些同胞呀!我一定要向别国人证明我比我的那些同胞qiáng多了;而某一个中国台湾人是不那么甘于居中国香港人之后的,而某一中国香港人的想法是,我起码要证明自己比大陆人qiáng一些吧!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0/8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