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_余秋雨【完结】(24)

2019-03-10  作者|标签:余秋雨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去要多少时候,

  盼你也要白了头!

  被那么多失败者的故事重压着被恋人凄楚的歌声拖牵着,山西商人却越走越远,他们要走出一个好听一点的故事,他们迈出的步伐,既悲怆又沉静.

  四

  义无返顾的出发,并不一定能到达预想的彼岸,在商业领域尤其如此.

  山西商人的全方位成功,与他们良好的整体素质有关.这种素质,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因此也可称之为商业人格.我接触的材料不多,只是朦胧感到,山西商人在人格素质上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十分引人注目--其一,坦然从商.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这种心态,在我们中国长久未能普及.士、农、工、商,是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定位序列,商人处于末位,虽不无钱财却地位卑贱,与仕途官场几乎绝缘.为此,许多人即便做了商人也竭力打扮成"儒商",发了财则急忙办学,让子弟正正经经做个读书人.在这一点上最有趣的是安徽商人,本来徽商也是一支十分qiáng大的商业势力,完全可与山西商人南北抗衡(由此想到我对安徽也一直有误会,把它看成是南方的贫困省份,容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安徽的事情),但徽州民风又十分重视科举,使一大批很成功的商人在自己和后代的人生取向上左右为难、进退唯谷.这种情景在山西没有出现,小孩子读几年书就去学生意了,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最后连雍正皇帝也认为山西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处不同,竟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读书(见雍正二年对刘于义奏书的[石朱]批).在这种独特的心理环境中,山西商人对自身职业没有太多的jīng神负担,把商人做纯粹了.

  其二,目光远大.山西商人本来就是背井离乡的远行者,因此经商时很少有空间框范,而这正是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本质差异.整个中国版图都在视野之内,谈论天南海北就像谈论街坊邻里,这种在地理空间上的优势,使山西商人最能发现各个地区在贸易上的qiáng项和弱项,潜力和障碍,然后像下一盘围棋一样把它一一走通.你看,当康熙皇帝开始实行满蒙友好政府、停息边陲战火之后,山西商人反应最早,很快知道自己该gān什么了,面向蒙古、新疆乃至西伯利亚的庞大商队组建起来,光"大盛魁"的商队就栓有骆驼十万头,这是何等的眼光.商队带出关的商品必须向华北、华中、华南各地采购,因而他们又把整个中国的物产特色和运输网络掌握在手中.又如,清代南方诸商业中以盐业赚钱最多,但盐业由政府实行专卖,许可证都捏在两淮盐商手上,山西商人本难插足,但他们不着急,只在两淮盐商资金紧缺的时候给予慷慨的借贷,条件是稍稍让给他们一点盐业经营权.久而久之,两淮盐业便越来越多地被山西商人所控制.可见山西商人始终凝视着全国商业大格局,不允许自己在哪个重要块面上有缺漏,不管这些块面处地多远,原先与自己有没有关系.人们可以称赞他们"随机应变",但对"机"的发现,正由于视野的开阔,目光的敏锐.当然,最能显现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了,他们先人一步地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梳理通畅,稳稳地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钱财流通主宰者的地位上.这种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想,拥有如此的气概和谋略,大概与三晋文明的深厚蕴藏、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有关,我们只能抬头仰望了.

  其三,讲究信义.山西商人能快速地打开大局面,往往出自于结队成帮的群体行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个人冒险.只要稍一涉猎山西的商业史料,便立即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所谓"联号".或是兄弟,或是父子,或是朋友,或是乡邻,组合成一个有分有合、互通有无的集团势力,大模大样地铺展开去,不仅气势压人,而且呼应灵活、左右逢源,成一种商业大气候.其实山西商人即便对联号系统之外的商家,也会尽力帮衬.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终于无力偿还,借出的商家便大方地一笔勾销,这样的事情在山西商人间所在多有,不足为奇.便如我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史料:有一家商号欠了另一家商号白银六万两,到后来实在还不出了,借入方的老板就到借出方的老板那里磕了个头,说明困境,借出方的老板就挥一挥手,算了事了;一个店欠了另一个店千元现洋,还不出,借出店为了照顾借入店的自尊心,就让它象征性地还了一把斧头、一个萝筐,哈哈一笑也算了事.山西人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愿意为了眼前小利而背信弃义,这很可称之为"大商人心态",在西方商家中虽然也有,但不如山西坚实.不仅如此,他们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上

  也特别讲究信誉,否则那些专营银两汇兑、资金存放的山西票号,怎么能取得全国各地百姓长达百余年的信任呢?如所周之,当时我国的金融信托事业并没有多少社会公证机制和监督机制,即便失信也几乎不存在惩处机制,因此一切全都依赖信誉和道义.金融信托事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信誉和道义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山西商人长久地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竟能给远远近近的异乡人一种极其稳定的可靠感,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商业同行互间的道义和商业行为本身的道义加在一起,使山西商人给中国商业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义上的光彩,也为主攻思想史上历时千年的"义利之辩"(例如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只要经商必然见利忘义)增加了新的思考方位.

  其四,严于管理.山西商人最发迹的年代,朝廷对商业、金融业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例如众多的票号就从来不必向官府登记、领执照、纳税,也基本上不受法律约束,面对如许的自由,厚重的山西商人却很少有随心所欲地放纵习气,而是加紧制订行业规范和经营守则,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在无序中求得有序,因为他们明白,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力于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我曾恭敬地读过上世纪许多山西商家的"号规",不仅严密、切实,而且充满智慧,即便从现代管理科学的眼光去看也很有价值,足可证明在当时山西商人的队伍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真正的管理专家,而其中像日升昌票号总经理雷履泰这样的人则完全可以称之为商业管理大师而雄视一代.历史地来看,他们制订和执行的许多规则正是他们的事业立百年而不衰的秘诀所在.例如不少山西大商家在内部机制上改变了一般的雇佣关系,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地颐指气使;职员须订立从业契约,并划出明确等级,收入悬殊,定期考察升迁;数字不小的高级职员与财东共享股份,到期分红,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与共、情同一家;总号对于遍布全国的分号容易失控,因此进一步制定分号的报账规则、分号职工的书信、汇款、省亲规则……凡此种种,使许多山西商号的日常运作越来越正常,一代巨贾也就分得出jīng力去开拓新的领域,不必为已有产业搞得jīng疲力竭了.

  以上几个方面,不知道是否大体勾勒出山西商人的商业人格?不管怎么说,有了这几个方面,当年走西口的小伙子们也就像模像样的做成了大生意,掸一掸身上的尘土,堂堂正正地走进了一代中国富豪的行列.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4/5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