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评传_曹聚仁【完结】(110)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聚仁

  是年六月,国会解散,七月,张勋入京,助清室复辟,随即被段祺瑞系的北洋军人所消灭。北洋派军人与南方军人对立。八月,孙文在广东组织军政

  府。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日本对段氏予以经济、军事援助,成立西原借款。段氏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杈。)

  美国对德宣战。俄国二月革命,克伦斯基政府成立。十一月,列宁十月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权。)

  陈独秀就北京大学文科科长职。七月间,胡适自美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开校。)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戊午)

  三十八岁。

  他仍在北京。

  这一年四月,他的创作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刊出;这是鲁迅生活史上一个大发展。他在《呐喊》自序上,说到他替《新青年》写稿,乃是钱玄同所敦促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他们是寂寞的。他终于答应替他们做文章,乃是呐喊助阵之意。

  周作人说:"这时,欧战也刚平息,世间对于旧民主的期望,兴盛起来;《新青年》开始奋斗,在那空气中,才会有鲁迅和钱玄同的谈话,那谈话,才会得发生效力。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新青年》上标榜着文学革命的大旗,钱玄同

  所看重的乃是打倒礼教,因此,虽然他不曾写过论文,只寄了几次通信,却有资格被加上花名,列入反动派笔诛口伐的文章里面,也因此而能与鲁迅谈得投合,引出《呐喊》里的这些著作来的。

  《狂人日记》的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这是鲁迅在《新青年》上所放的第一pào,目标是古来的封建道德,一例的攻击,便一直都集中在这一目标上。第三节中云:"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4吃人""礼教吃人,所包含甚广,这里借狂人说话,自然只可照题目实做,这是打倒礼教的一篇宣传文字。

  那时,他就在《新青年》连续写随感录,这便是他后来所擅长的匕首式的杂感文的初试。他的观点,是要促进中国的思想文化现代化、科学化。

  《新青年》开始用白话文写作。胡适作《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六、七两月增易卜生专号,戏曲改良专号。李大钊作《庶民之胜利》,周作人作《人间之文学》,沈尹默、刘半农试作新诗。苏曼殊病逝。〉

  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十二月,李大钊、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创刊。《晨报》在北京创刊。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

  五月,广东军政府改组,孙文北归上海。十一月,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胜利。德国革命,推翻帝制。)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己未)

  三十九岁。

  他买了北京八道湾十一号的住宅,和其弟作人一同移人。他曾回到绍兴,迎其母同往北京久住。

  《孔乙己》和《药》,都是这一年的作品。《孔乙己》乃是鲁迅所最喜欢的一篇,其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他对于苦人是同情,对于社会是不满,"他本蕴蓄着极丰富的情感。不满,往往刻划得近于

  谴责;同情,又往往描写得易流于推崇。那篇《药》,也是一面描写社会,一面描写个人,我们读完以后,觉得社会所犯的是弥天大罪,个人所得的却是无限同情。

  他在随感录《四十》,引了一首以"爱情"为题的诗,说是对他有益处。他说:"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一男及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然而无爱情结婚的恶结果,却连续不断的进行。" 这也近于他的独白。

  他译了日本小说家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他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在《新青年》刊出。文中对于家庭改

  革及子女解放,提出意见。他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①这是一件极

  伟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蔡元培和林纾往来通信,论及文言白话,与思想革命问题。胡适与李大

  钊,讨论"问题与主义"问题。杜威来华讲学,胡适往各地演讲,胡氏的《中国

  哲学史大纲》上册出版。《新青年》刊载胡氏的《实验主义》,并于五月间刊《马

  克思主义研究特辑》。吴虞作《吃人与礼教》。〉

  傅斯年、罗家伦主编《新cháo》创刊。《国民》、《少年中国》先后创刊。全国

  报纸试用口语文。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收集各地歌谣。周作人往日本访问新村。)

  二月,南北政府在上海举行和平会议。无结果而散。〉(五月,我国代表在巴黎和会要求日本归还山东;列qiáng分割权利,各逞利图,不敢制裁日本。北京各大学青年,号召民众抗日反帝,罢课、罢工、罢巿,

  全国响应,这便是有名的五四运动。六月,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这是中国社

  会运动之始。〉

  十一月,中国国民党改组。) 一九二 0年(民国九年,庚申)

  四十岁。

  他仍在北京,兼任北京大学讲师,主讲《中国小说史略》。那年冬,他兼任

  北京髙等师范学校讲师。

  这一年,他所写的小说,有《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和《风波》(后来都收在《呐喊》那一小说集中)。《一件小事》只能算是一篇杂文。《明

  天》是一篇yīn暗的小说,写寡妇单四嫂子带着她的三岁孤儿宝儿,靠了纺棉纱赚钱度日。宝儿忽然生了重病,求神许愿,吃单方,看医生,都没有用,终于死了。《头发的故事》也是自叙体的,不过作者并不直接自叙,乃是借了别一人

  的口来说述这一故事的。他所借的这人(前辈^先生),正是他的乡先辈夏穗卿先生(夏曾佑先生,曾著《中国古代史》,颇有新见识,民初,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他是鲁迅的上司,也是他所敬佩的前辈先生之一人。夏氏,原是新党激进人士,到了民初,看了袁世凯的政治便十分灰心,长日饮酒以自遣)。《明天》这篇小说,和《药》一样,也是写亲子之爱。亲子之爱,是最原始, 又是最普遍的,该没有什么病根了。作者也bào露了一种病根,就是由于她们的愚昧,盲目的爱,流露为自私的行为。《风波》和《头发的故事》一样,都是用发辫作题材的。辫子是改革的象征,一般人对改革都抱着对辫子的同样态度,决不肯自己改变分毫的。这正是我国人心理上最重要病根。一看似重要而实际上无关重要的辫子问题,尚且不容易剪除,还能轻易谈到其他的改革吗?鲁迅所提到的"老调子唱完了吗"的警句,也就是这两篇小说的注解。

  这一年,《新青年》社内部意见有了分歧。陈独秀以上海环境恶劣,准备到广州去建立社会革命据点,行前把《新青年》编务jiāo给陈望道,并致信北京同人,说到《新青年》的态度问题。说:"《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弟近亦不以为然。陈君亦主张稍改内容,以后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如此办法,非北京同仁多做文章不可。"胡适接了此信,提出三办法,"〇以《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杂志,另创一哲学文学的杂志。@移北京编刊,由北京同人发表一宣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暂时停办。"向北京同人征求意见。鲁迅的回信是:"我的意见以为三个都可以。但如北京同人一定要办,便可以用上两办法,而第二个办法更为顺当。至于发表宣言,说明不谈政治,我却以为不必。这固然小半在'不愿示人以弱,,其实则凡《新青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10/14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