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评传_曹聚仁【完结】(87)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聚仁

  东西?"他是要研究纸里面包藏些什么东西来打他。看到是空的,这种研究的迫切心情,引得鲁迅笑起来了。紧跟着父子之间的融融洽洽的聚会,海婴也会小心拘谨一些时候。有一次,海婴也会发表他的意见了,他说:"我做爸爸的时候,不要打儿子的。"鲁迅问他:"如果你的儿子坏得

  很,你怎么办呢?"他说:"好好地教他,买点东西给他吃。"鲁迅就笑了。他以为,他自己最爱孩子,但是他的儿子的意见,比他更和善,能够送东西给不听话的孩子来做感化工作,这不是近于耶稣的被打了右脸再送左脸去的忍耐了吗?实际却未必能真做得到罢(笔者也曾和鲁迅讨论过这一问题,我是主张可以打孩童的;但打孩子有几个附加的条件:(一)自己脾气不好时,不要打,所谓不迁怒。(二)全家不一致的不要打,一个

  打,

  水

  劝,

  水

  去安慰,那就不必打;打的后果比不打坏。(三)没有预

  期的成果,不要打。所以,鲁迅打海婴,常是失败的)

  七

  景宋有一段描写海婴在书房捣蛋情形,十分jīng彩。"小孩子在我们房间, 女工来了,也会不知所措。在写字台±,海婴欢喜立在椅子上拿起笔来乱涂, 鲁迅是很珍惜一切用具,不肯随便拋弃小小一张纸的;但对于海婴索取纸张时,就是他最喜欢的,给他乱涂,也是满心愿意的。"这又是一幅"爸爸不在时

  候"的漫画

  在我们眼中那个活着的鲁迅,毕竟是一个常人;他虽说是世故老人,有的举动,却也幼稚得可笑。他的笔锋那么尖刻,对人却相当厚道。他的见识非常远大,却也神经过敏。有一件小事,说起来,大家未必相信。他的儿子海婴,当他逝世时,已经八岁了,却一直不知道他的父亲是鲁迅。这也有小小的因由:那时文网甚密,谣言甚多,也难怪他们都十分敏感的。有一回沈雁冰

  住在沪西,他的儿子在X X小学读书。有一天,那孩子看见他们的老师正在

  看茅盾的《子夜》;大声叫道:"这是我爸爸做的。"那老师也许是好奇,那天下午,放学回家就跟在那孩子后面走了一大截路,沈雁冰究竟住在那里;这可

  他的家族

  把沈雁冰一家吓坏了,连忙搬了家。还有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孩子,也是在杭州某小学读书,一路在墙壁上涂着他俩的姓名,指路牌似的把旧jiāo新知引到

  家中去的。这一类的故事,提醒了鲁迅的警觉,所以海婴就不知道他的父亲是鲁迅了。

  许景宋所记鲁迅教育抚养海婴的故事中,大多是平凡得不值一提的。我

  觉得鲁迅之为人父,倒像巴金《憩园》那小说中的主人公姚国栋,并不怎样高

  明的。只有他对孩子的性教育倒是开明合理。她说他对于孩子的性教育,是

  极平凡的,就是绝对没有神秘性。赤luǒ的身体,在洗浴的时候,是并不禁止海

  嬰的走出走进的。实体的观察,实物的研究,遇有疑问,随时解答,见惯了双

  亲,也就对于一切人体都了解,没有什么惊奇了。他时常谈到中国留学生跑到日本的男女共浴场所,往往不敢跑出水面,给日本女人见笑的故事,作为没

  有习惯训练所致的资料。所以有些外国社会,不惜在野外男女赤luǒ,共同跳舞的练习,也正是以针对中国一些士大夫阶级的绅士们,满口道学,而偶尔见到异性极普通的用物,也会涉遐想的;变态心理的亟须矫正于从孩子时代来开始了。她又说鲁迅对于儿童普通知识的灌输,并不斤斤于青年的研究,他随时随地作常识的晓谕譬解;其中对于电影教育,也是在娱乐中取得学识的一种办法,他是尽着机会去做的。鲁迅自己对旧式的背诵,似乎很深恶痛绝。对一般学校的教育制度,也未必满意,他是主张"顺其自然发展"的(我看鲁迅对于这一问题,也矛盾得很的)。

  景宋的回忆文字中,有这么一篇写鲁迅与家庭的,颇有点意思。她说

  她曾经遇到一位旧时代的官僚亲戚,他每回到家里来,就像一只猫走到一个老鼠窝里一样,立刻声息全无。偶不小心,就听到训斥的告诫说: "我是掌舵的,船怎样走要依我。你们是坐船的,没有我不行,你们不许

  做声!"这真是专制家长的口吻。鲁迅却相反,不但不像掌舵,倒像坐船的,一任她们意思。自已能动手的就做,没有空,她帮他也可以,但绝不勉qiáng,总要看她的能力而定。对于女工,鲁迅从来是没有呼喊责备过一声的。遇到她不在家,要泡茶了,他就自己捧着茶壶走下楼梯,到厨房去,要他自己动手烧水也可以的。

  她说,鲁迅对于日常生活用度的支出,绝不过问;他自己的买书账是记下来的,鲁迅的衣着很随便,却要她多买点衣着。这都是他的通人情之处。他这个家长是容易相处的。孙伏园说:"鲁迅先生的房中总只有chuáng铺、网篮、衣箱、书案这几样东西。万一什么时候要出走,他只要把铺盖一卷,网篮或衣箱任取一样,就是登程的旅客了。他从来不梦想什么是较为安适的生活。他虽是处在家庭中,过的生活却完全是一个独身者。

  他的师友

  鲁迅评传

  笔者写下这一个题目,颇有不知如何着笔之感。因为鲁迅心目中的朋

  友,究竟哪些人?我也无从去替他决定的。他有一回写信给我,说:"现在的许多论客,多说我会发脾气,其实我觉得自己倒是从来没有因为一点小事情, 就成友成仇的人。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可以说他是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的。这儿,姑且从他自己所供给的材料中来写这一篇罢。

  他在晚年,写过一篇很好的回忆文字,题为《我的第一个师父》。他是周家的长男,父亲怕他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他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长庚。他的师父,他不知道他的法名,无论谁,都称他为"龙师父",瘦长的身子,瘦长的脸,高颧细眼,和尚

  是不应该留须的。他却有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对人很和气,对他也很和气,

  不教他念一句经,也不教他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呢,穿起袈裟来做大和尚,

  或者戴上毗卢帽放焰口 ,"无祀孤魂来受甘露味"的时候,是庄严透顶的,平常

  可也不念经,因为是住持,只管着寺里的琐屑事;其实由他看起来,他不过是

  一个剃光了头的俗人。因此,鲁迅又有一位师母,就是龙师父的老婆。论理,

  和尚是不应该有老婆的,然而他有。他的师母在恋爱故事上,却有些不平常。

  听说龙师父在年轻时,是一个很漂亮而能gān的和尚,jiāo际很广,认识各种人。

  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了,他和戏子相识,便上台去替他们敲锣,jīng光的头皮,簇新的海青,真是风头十足。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应该念经拜忏

  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于是战争开幕, 甘蔗梢头,雨点似的飞上来,有些勇士,还有进攻之势,彼众我寡,他只好退走,一面退,一面一定追,bī得他只好慌张的躲进一家人家去。而这人家,又只有一位年轻的寡妇。以后的故事,连鲁迅也不甚了然了。总而言之,她后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7/14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