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02)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主要包含在他的《皇极经世书》中.《皇极经世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体系也很庞大.在这本书中,他力图构制一个说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完整体系,并力求追寻出一个贯穿于整个体系的最高法则.邵雍的学说虽然上有承传,但《皇极经世书》基本上是用自己创造的象数体系来概括宇宙之间的一切.主要是由于他"探迹索隐,妙悟神契,dòng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宋史·道学传·邵雍传》).

  下面来介绍邵雍的宇宙万物演化图式.周敦颐《太极图说》所建构的宇宙图式是从象学推演出来的,邵雍的宇宙图式则是兼用象学和数学推衍出来的,所以邵雍的图式较周敦颐的图式更为详细.

  关于宇宙的本原问题,邵雍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的"道"产生出来的.

  他说:

  道生一,一为太极;一生二,二为两仪;二生四,四为四象;四生八,八为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后天地之数备焉.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演之以万,穷天下之数而复归于一."(《皇极经世》卷上)这里所说的一、二、四、八、六十四就是"数",与数相对应者是"象",即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

  具体地说,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演化为天地万物的过程,就是道生天地,"天为yīn阳,地分刚柔,刚柔则二分为四.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此天地之道;动之始阳生,静之始yīn生,此天地之用,刚柔为天地之用.天生出太阳、少阳、大yīn、少yīn,即日、月、星、辰;地生出太柔、少柔、太刚、少刚,即水、火、土、石."(同上)此处所讲的太阳、少阳、太yīn、少yīn,是为天之四象,它们各自代表的具体物质就是水、火、土、石,《皇极经世》又说:

  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天之大,yīn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yīn阳尽而四时(chūn、夏、秋、冬)成焉;刚柔尽而四维(东西南北)成焉.

  夫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观物内篇》之一)"四时"指时间形式,"四维"指空间形式."四时"、"四维"是标志整个宇宙的总概念.这里顺便指出,既然断言至大的天地以yīn阳和刚柔尽其作用,又表现为"四时""四维"的宇宙形式,毫无疑问,这个宇宙就是物质性的宇宙.这可以看出,邵雍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的.

  前面所讲的地之四象为水、火、土、石,也就是说,《皇极经世》是把水、火、土、石作为构成地的基本元素,而不是以金、木、水、火、土为基本元素,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邵雍以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以水、火、土、石为地之四体,这是讲的天地之物象,而金、木、水、火、土谓之五行;四象、四体乃先天所具有,五行为后天所生.后天是先天所生,五行乃水、火、土、石所生,水火土石才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为金、本、水、火、土都包含于水、火、土、石之中.

  这是因为,"金出于石而木生于土,有石而后有金,有土而后有木."有了日、月、星、辰和水、火、土、石之后,天地之体就形成了.有了天地之体,然后再经过变化,就生成了天地万物.这个变化的顺序如下: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寒暑昼夜jiāo而天地之变尽之矣.水为雨(水气所化),火为风(火气所化),土为露(土气所化),石为雷(石气所化),雨、风、露、雷jiāo而地之化尽矣.(《观物内篇》)接着又说:

  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夜变物之体,性情形体jiāo而动植之感尽矣,雨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飞、草、木jiāo而动植之应尽矣.(同上)

  这就是说,有了天地之体,然后产生昼夜寒暑;然后有雨、风、露、雷;有了寒暑昼夜,然后产生动物、植物.经过上述变化,宇宙万物就产生出来了.

  说到这里,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邵雍所讲的产生万物的"道"或"太极"的属性问题."道"(太极)是物质,还是jīng神?我们认为,邵雍之作为宇宙本原的"道"、"太极"、"气"都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他说:

  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以天地观物,则万物为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道之道尽之于天地类,天之道尽之于地矣;天地之道尽之于物史;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矣.(《观物内篇》之三)

  作为天地之体的"道",可以从天地万物与它的相互关系中看出其物质属性.

  前面讲过,天地为yīn阳二气所变,表现为"四时"、"四维"的空间形式,是物质性的,所以说,"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道之道尽于天,天之道尽于地,天地之道尽于物,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十分明显,这里的"道"不是jīng神实体,而是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物质范畴.

  在另外一处,邵雍说出了天地之本是气,认为天地为一气所生.他说:

  本,一气也.生则为阳,消则为yīn,故二者一而已矣.

  天,以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体为主,气为次.(《观物外篇》上)既然本为一气,就是认为宇宙的根本是气,气表现为yīn和阳,yīn阳是二而一(统一于气)的,那么,太极生yīn阳同气分yīn阳这两种说法就是一回事了."天以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作为主,气为次"的意思是:天体是以气为主,其实体为次的物质(因为有形体的日月星辰,仅仅是无限的天体中的次要形式),地主要是由气凝聚而成的有形实体,其中的气态物质是次要的东西.总而言之,这就是庄周说的:"通天地一气耳".在邵雍看来,天和地的分别,只在于气的聚散不同.如此看来,邵雍讲的道生天地或太极生两仪,实际上都是说的气生天地.因此,我们认为,邵雍所说的"道"、"气"、"太极",都是同等意义的范畴.

  对上述说法,还可以从邵伯温的一段话中得到证明:

  夫太极者,在天地之先而不为先,在天地之后而不为后,终天地而未尝终,始天地而未尝始,与天地万物圆融和会而未尝有先后始终也.有太极,则两仪、四象、八卦以至于天地万物固已备矣.非谓今日有太极而明日方有两仪,后日乃有四象八卦也.虽谓之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实一时具足.……是故知太极者,有物先本已混成,有物之后未尝污损,自古及今,无时不成,无时不在.

  (《宋元学案》卷10)

  邵伯温是邵雍之子,象数学的正宗继承人,对其父的学说最了解,’也是最忠实的继承者,并对邵雍的著作有所发挥.在前面引文中,将太极看做是与宇宙万物同时存在、不可分离的东西,因为在天地产生之前,整个宇宙是个混沌未分的物质存在,它与天地万物园融和会而不可分别.只有在它分化之后,才有了万物之别.

  然而,这时的天地万物仍然统一于太极,并且各具太极之性."太极"与天地万物之别,只在于"太极"是根本、是总体,并且具有超时空的永恒性和绝对性,而天地万物则不具备这种特性.由此看来,产生天地万物的"太极"只能是物质性的,不能说它是绝对jīng神之类的东西了.

  最后,邵雍讲到了人.他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观物外篇下》)天、地、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和动植物产生之后,当然也产生了人.人是什么?邵雍认为,人也是万物之一,但他们是宇宙发展的最高级产物.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2/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