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58)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如何才能使"本然之知"上升为义理之知的高度?真德秀提出了"穷理"与"持敬"相辅而行的主张.何谓"持敬"?按真德秀的说法,敬就是外表端庄,整齐严肃,内心敬一,无二无杂,使外表的端庄严肃同内心的专一无杂相互jiāo正.他说:"端庄主容貌而言,敬一主心而言,盖表里jiāo正之义,合而言之,则敬而已矣."(同上卷《问端庄静一乃存养功夫》).

  真德秀的"穷理持敬"思想是对二程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二程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qiáng调了认识论同道德论的统一性,qiáng调把二者相结合、相辅而行.在理学思想上进一步qiáng化了封建主义意识的知行统一观.

  (三)"神者气之伸,鬼者气之屈"的泛神论思想

  儒家学者历来有"神通设教"思想,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是对鬼神之有无持存疑态度.在多数人相信但又没得到科学的确凿证实之前,采用这种态度对待鬼神,也是可以的.《易传·系辞》)谓"yīn阳不测谓之神",认为事物之变化是yīn阳二气的神妙作用.人们对那些不能认识(不测)的yīn阳变化就称之为"神"."神"是神妙莫测的意思.比如对人的jīng神现象古人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一般认为那是jīng气使然,人死后,jīng气散了,又归回到大气之中去了.张载道:"鬼神,二气之良能也."真德秀说:"天之神曰神(以其造化神妙不可测也)地之神曰示(以其山川草木有形,显然示人也),人之神曰鬼(鬼谓气之己屈者也)."(《文集》

  卷30《谓神鬼而祭章》)这种解释已接近于朴素唯物论的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进一步指出:"若以鬼神二字言之,则神者气之伸(发出),鬼者气之屈.……神者伸也,鬼者归也.且以人之身论之,生则日人,死者日鬼……自其生而言之,则自幼而壮,此气之伸也;自壮而老,自老而死,此又伸而屈也.自其死而言之,则鬼游魂降,寂无形兆,此气之屈也.及子孙享把以诚感之,则又能来格,此又屈而伸也."(同上)这就道出了他的神道设教的思想.孔子说:"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又说:"祭如者,祭神如神在."(同上《八佾》)这是孔子神道设教的思想.孔子对于究竟有无鬼神不予肯定.所以他讲"祭如者,祭神如神在"的假设性用语.

  孔子主张祭祀,主要是提倡对祖先敬孝道,对假设的神表敬意.《易·观·象》说: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就连原来的唯物论者范缜、张载也主张用"神道设教"去教化百姓,表现了他们的无神论的不彻底性.真德秀在作理宗皇帝经筵侍讲的过程中,指出"天命"论来劝君修法,同样反映了他的"神道设教"思想.

  "神道设教"虽然没有跳出有神论的圈子,但就真德秀来说,他对鬼神的解释却类似于泛神论者,除前所述之外,他还说:"至若造化之鬼神,则山泽水火雷风是也,日与电皆火也,月与雨亦水也,是数者合而言之,又只是yīn阳二气而已,yīn阳二气既流行于天地之间,乃物赖之以生,赖之以成,此即所谓鬼神也."又说:

  "天地之气即人身之气,人身之气即天地之气."(同上)用朋阳二气的变化来解释鬼神,类似于西方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的泛神论,它与无神思想是相接近的.表现了其唯心主义的不彻底性.

  从上述观点出发,真德秀又用jīng气说来论证了他的形神观.他说:"《易·系辞》曰:jīng气为物,游魂为变.人之生也,jīng与气合而已.jīng者血之类,滋养一身者,故属yīn.气是能知觉运动者,故属阳,二者合而为人.jīng即魄也,目之所以明,耳之所以聪者,即jīng之为也,此之谓魄气充乎体.凡人心之能思虑,有知识,身之能举动,与夫勇决敢为者即气之所为也,此之谓魄.……魂魄合则生,离则死."(同上)用这种观点解释人之形神关系,其理论远不及范缜之jīng确,但它已与彻底的有神论产生了离异的倾向.

  四、魏、真志同气合 西山鹤山齐名

  宋明理学在南来后期的思想统治地位之确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统治和加qiáng思想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理学本身全面发展达到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批著名的理学家如胡宏、吕祖谦、朱熹、张栻、陆九洲等人在思想界享有极高的声望,特别是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经过其后学的宣扬,形成了为其他学说不可取代的大思cháo.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一些波折,甚至曾一度受到禁锢和压抑,后来仍然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真德秀和魏了纺二人,在理学处于低cháo时期站出来为之树立了崇高的地位.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事业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魏、真二人在当时不仅具有高度的理学素养,而且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因而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望,加之他们"志同气合"(魏了翁语)慨然以斯文为任.魏了翁多次向皇帝上书,力陈推尊理学之必要,真德秀以经筵侍读的身份,不遗余力地给皇帝灌输理学思想,深得理宗的信任.终于使理学正式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褒扬和肯定.huáng百家说:"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独举也".(《宋元学案》卷81)魏了前和真德秀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李刚兴 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真德秀传》

  2.《宋元学案·西山真氏学案》

  3.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

  4.真德秀《读书记》

  5.《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66《西山真文忠公行状》

  6.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

  7.《论语》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礼学师儒 吴澄

  (1249—1333)

  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

  他20岁应乡试中选,翌年chūn省试下第,乃归家讲学著书;大德末年除江西儒学副提举;至大年间授国子监丞,升司业;至治末年超拜翰林学士;泰定初年任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元统元年因病逝世,享年85岁,谥文正.平生著作有《吴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礼记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书纂言》

  4卷、《仪礼逸经传》2卷、《chūn秋纂言》12卷、《孝经定本》1卷、《道德真经注》

  4卷等并行于世.吴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jīng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颖异日发

  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状》记载,其祖父吴择为人宽厚,不屑细务,擅长于诗赋写作,又粗通天文星历之学.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

  有一年,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居然不敢为患者治病,以至于病灾日益严重,弄得有些人全家老小卧chuáng不起.吴枢眼看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着急.他遍寻民间秘方,连日上山采集药草,亲手煎成汤药,挨门挨户送给病人服用,为不少家庭解除了疾苦,使许多患者重新恢复了健康.乡里有些穷人死后无钱办丧事,吴枢便慷慨解囊,尽力周济.一个人做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吴枢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一贯关心和同情穷苦人家,终生以助人为乐,由此深受乡里人尊敬和爱戴.这个有一定文化教养和优良道德传统的家庭,对吴澄的一生无疑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58/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