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59)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当时有一位名士名叫杜密,和大胆反对宦官的"天下名士"李膺齐名,并称为"李杜".杜密升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到高密县巡视时见到郑玄,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升调到郡里为吏录,使他得到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此,郑玄便结束了他的乡吏生涯.

  到了北海郡不久,郑玄又辞去吏职,入太学受业.他的老师名叫第五元先(第五是复性),是当时京兆平陵(今陕西长安)的大姓,曾任兖州刺史,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经学博士.郑玄从师第五元先,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chūn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其中《京氏易》是西汉京房写的,《公羊chūn秋》是战国公羊高传述、西汉初成书的,这两部书都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三统历》是西汉刘歆写的历法,《九章算术》则传说是西周周公著的,这两部书都属历数之学的重要著述.

  此后10年左右,皆为郑玄折节求学的时代.他师事第五元先后,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chūn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其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古文经学的重要典籍.

  郑玄向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后,尚不以此为满足,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地(相当于今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郑玄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匆忙而充实地过去了.

  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问在山东(指的山以东,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已经可以说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了.

  三、壮年去国 游学关西

  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学无止境,越学反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当他感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这一年,郑玄是33岁.

  马融是扶风茂陵(今属陕西兴平)人,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他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门徒上千,长年追随在身边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优秀者亦达50人以上.其为人比较骄贵和讲究,虽然门徒众多,但他只亲自面授少数高材生,其余学生则由这些高材生转相授业.郑玄投学门下后,三年不为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没能见到他的面,只能听其高足弟子们的讲授.但郑玄并未因此而放松学习,仍旧日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

  有一次,马融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浑天(古代一种天文学)问题,遇到了疑难而不能自解.有人说郑玄jīng于数学,于是就把他召去相见.郑它当场很快就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使马融与在场的弟子们都惊服不已,马融对卢植说:"我和你都不如他呀!"自此以后,马融对郑玄十分看重,郑玄便把平时学习中发现而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向马融求教,对于篇籍的奥旨寻微探幽,无不jīng研,终得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了7年,因父母老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回山东故里.

  马融此时已经感到郑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甚至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一定会由于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四、党锢之祸与隐修经业

  从马融那里学成回乡后,郑玄已经40多岁了,这时他已成为全国著名的jīng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当时他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东莱在今山东即墨县东南不其城南山下,环境十分优美,山上有古井不竭,井边生有一种细而长的草,和薤一样一尺多长,很有韧性,时人称之为书带草,又叫康成书带.郑玄与弟子们隐居于此,过着清贫而安谧的生活.

  本来,像郑玄这样学问好名声大的经师,是会被推荐或征召入朝为官的,他本人也未尝不是这样打算的.但谁知正在此时,却发生了"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东汉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宦官、外戚两派长期斗争的产物.外戚当权,即杀戮和罢免一大批宦官,而提拔重用他们的同党;反之,宦官掌权,则大杀外戚集团,罢免和压制外党.桓帝时,一批比较正直的士家豪族和"名士"出身的封建官僚,联合3万多大学生,一起反对宦官集团.宦官则控制了桓帝,捏造罪状进行反击,桓帝下令逮捕了李膺、陈实、杜密等200余人,并对逃亡者悬赏追捕.这就是发生于延熹九年(166年)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来,由于外戚集团的支持,桓帝下令开赦李膺等200人.不久,外戚与党人联合起来计议诛杀宦官,泄秘后反被宦官先发制人,yīn谋陷害,将李膺、杜密等200余人一并下狱处死.之后,又在全国各地陆续逮捕"党人".灵帝建宁元年(168年),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现居官位者,一概免职禁锢,这就是所谓第二次党锢之祸.所谓"党锢",也就是视为党人而予以禁锢,绝其仕进之路,永远不许为官.

  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又曾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171年)和同郡孙嵩等40余人俱被禁锢.这一年,郑玄才45岁.

  郑玄被禁锢后,绝了仕进之路,使杜门不出,隐修经业,集中全部jīng力来进行遍注群经的工作.郑学的主要成就,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秦始皇焚书后,汉代有一些老儒生凭记忆背诵出来一些经文,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即今文)记录并整理出来,叫做"今文经".

  西汉成、哀之世,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书,发现了一部用古籀文字书写的《chūn秋左氏传》,再加上由孔壁所得的《逸礼》、《古文尚书》,和当时尚未立于学官的《毛诗》,便成了古文经的主要经典.研习今文经的,叫今文学派,修读古文经的,叫古文学派.今古文经不仅经文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其解说和观点差异甚大.两派各按自己的观点注经立说和收徒讲学,渐成水火不相容之势,发展到相互指责、论辩,相攻如仇.后来,古文经也被立于学官,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两派的斗争更加经常和激烈了.到东汉时,今古文经并行,古文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郑玄进入经学界,正是处于今古文学派激烈斗争的形势之下.

  今古文经学派的相互攻击,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进步意义,虽然两派都各自有一些长处.经学讲究"师法"和"家法":严守经师之说毫不走样,叫做师法;同一经师的不同学生又各自为家,故师法之下又讲家法,在遵从师法的前提下才能成一家之言.所以,师法是追溯渊源的,家法是对师说的引伸与发展.如此"疏不破注",叠chuáng架屋,致使一经就有数家,一家又有若gān说,各讲各的一套,谬误百出,使后学者不知所从.繁琐、支离、教条,成了经学的突出弊病.

  郑玄起初从第五元先学习《京氏易》、《公羊chūn秋》,是属于今文经学派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9/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