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60)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后来他又跟张恭祖学习《周官》、《左氏chūn秋》、《古文尚书》,这是属于古文经学派的.可见他并不专守一师之说,尊一家之言,而是博学多师,兼收并蓄.他在马融门下受业多年,而马融乃是古文经学大师,总的看,他是倾向于古文经学一边的.但是,郑玄并不遵守当时经学中师法、家法那一套,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遍注古文经,注中并不专用古文经学家的释义,同时也采用了许多个文经学家的解释.

  即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

  在受禁锢的14年中,郑玄遍注群经.郑注出现以后,原来各守门户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便逐渐不再为人们所信了.他在当时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人们转而崇尚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例如,郑玄所注的古文经学费氏《易》流行,而今文经的施、孟、梁邱三家《易》便废止了;郑注《古文尚书》流传,而今文经的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尚书》便散失了;郑玄笺注了古文经的《毛诗》,而今文经的齐、鲁、韩三家的《诗》也就不显了.郑学的出现,使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使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皮锡瑞语,见《经学历史》).

  本期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当时有位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名叫何体,他用17年的时间写成了《公羊chūn秋解诂》一书,对《公羊》一书的内容多所发明.从他的《公羊墨守》、《左氏膏盲》、《谷梁废疾》三文中可见,他认为《chūn秋》三传中只有《公羊》义理深远,象墨子的城防一样无懈可击.而《左氏》与《谷梁》二传则存在严重的缺点,根本不值得研究.郑玄乃针对他的观点,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以驳斥之.他认为三传各有其优缺点,《公羊》并非十全十美.

  何体读了郑玄的文章,也带着叹服的口气说:"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意思是说郑玄能从他的文章中找出矛盾,用他自相矛盾的说法来驳倒他的立论.由于郑玄对何体的批驳十分有力,使经师和学者们十分惊服.据说当时京师之人称何休为"学海",而称郑玄为"经神",郑的声望远超过何.当时求学者不远千里投到郑玄门下者甚众,他的徒党通于天下.

  总之,郑玄从45岁被禁锢,到了58岁(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才蒙赦令,前后长达14年.在此期间,他打破了经学的家法,注释与著书"几百余万言",创立了郑学,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突出贡献.

  五、守节不仕与隐居授徒

  huáng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东汉王朝为了平息地主阶级内部的纷争,以一致镇压农民起义,乃大赦党人,这时郑玄已58岁了,才获得自由.

  郑玄曾先后游学十几年,走遍了各地,连大经师马融都自叹不如,成了全国著名的经学大师.他著述丰赡,又弟子众多,在当时是有相当大声望的.解除党禁后,朝廷当政者对郑玄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于是争相聘请他人朝担任要职.但郑玄求名而不求官,羞与外戚闭寺为伍,绝不愿涉足仕途,乃屡拒征辟,一心一意从事著书讲学的学术工作.

  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执掌朝廷权柄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人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设几、杖之礼以待之.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眼,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何进相见.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灵帝中平四年(187年),三司府曾先后两次征辟郑玄,但他都借故婉言谢绝了.

  第二年,郑玄与荀慡、申屠蟠、襄楷、韩融、陈纪等14人并被征为博士,他因父丧而未去.后将军袁隗表举郑玄为侍中,他仍以居丧为理由而拒绝出仕.中平六年(189年),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不久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迁都于长安.这时,公卿们又举郑玄为赵王乾之相,但因战乱道路不通,仍没有受召.

  郑玄屡拒征辟,其间除避乱于徐州外,大抵是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多有人自远方而投至门下,如河内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即为其间著名者.他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献帝建安二年(197年),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为北中国最大的割据势力.一次他大宴宾客,郑玄应邀出席,在席上对一些所谓"豪俊"的提问进行了一一的答对,语惊四座,使宾客无不折服.袁绍乃举郑玄为茂才,并表请郑玄为左中郎将,但郑玄却毫不为之所动,一一予以婉拒.

  献帝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给安车一乘,所过郡县长吏送迎.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虽然并未到任就职,但已经拜受此命,故世人称他为郑司农.

  总的看,郑玄解禁后被州辟、举贤良方正、茂才等共有14次,皆拒不受.公车征左中郎、博士、赵相、侍中、大司农,也都没有就职.有汉末黑暗的社会情况下,郑玄有意保持其名士的清节,不肯与他所鄙视的那些外戚、宦官及唯名利是图的假名士们为伍,而一心在学术上发挥自己的才智.以布衣而雄视世人,不愧为真名士.

  六、颠沛流离的晚年生活

  郑玄不受征召,最初是领着学生们隐居在不其城南山里,进行注经和讲学活动.

  由于huáng巾起义,天下大乱,后来终至粮食断绝,无法维持下去了,只好与学生们痛哭一场,分手各奔前程了.

  献帝初平二年(191年),huáng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在高密也待不下去了,便逃到徐州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huáng巾军,境内比较安定,他听得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

  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他一面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建安元年(196年),郑玄便从徐州返回高密.据《后汉书》本传记载,郑玄在回高密的路上曾遇到大批huáng巾军,但他们却对郑玄十分尊重:"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huáng巾军尊重士人,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而郑玄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在颠沛流离中非礼不动,也是他能够获得huáng巾军尊重的原因.据《后汉纪·献纪》,高密一县,竟未受huáng巾抄掠,郑玄以自己的人格和名望保护了乡梓.

  回到高密后,孔融待之甚厚,告诉手下僚属称之为郑君,不得直呼其名.这样,郑玄在70岁时算是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恬,他老当益壮,仍终日jīng研经典,博稽六艺,并时常睹览秘书纬术.可就在这一年,他竟又惨遭人伦大变,经受了老年丧子之痛.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益恩,23岁时被北海相孔融举为孝廉.这一年chūn夏之间,袁绍之子袁谭率huáng巾降兵攻北海,围孔融于都昌(今山东昌邑),情势万分紧急.益忍受父命率家兵前去营救,结果反被围杀,时年仅27岁.益恩死后,生有遗腹子,郑玄因其手文与自己相似,取名叫小同.

  献帝建安五年(200年),郑玄已经74岁了,饱经沧桑,身体常觉不适.这年chūn天,他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巴."(《后汉书》本传)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即龙年,而来年是辛巳年,也就是蛇年,旧说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所以他醒来后很不高兴,认为自己当不久于人世了.这一年,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谭bī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病重和临危之时,他还在注释《周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0/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