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94)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的先河(他与韩愈合著有《论语笔解》).

  李翱(包括韩愈)对儒学的创新,基本目的在于反对佛、老二教,复兴儒学.

  李翱一方面辟佛,另一方面却钻进佛学的肚子里,去吸取它的思想营养,以弥补儒学在心性论方面的不足.宋明许多理学家也正是如此.他们表面上站在儒家文化正统的立场上,竭力排击佛老,另一方面却对佛(老)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由崇儒排佛到援佛入儒.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讲的"里面也取佛法,外面却攻佛法".宋明理学家的这种惯用伎俩,不能不说受了李翱的启发.

  (杨世文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大唐文儒 柳宗元

  (773—819)

  一、辅时及物 参加革新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注]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就拿高宗一朝来说,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多达20多人.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qiáng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dàng有所闻见和感受.

  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武昌).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jiāo,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qiáng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chūn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注]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柳宗元很小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贞元五年(789),他17岁的时候,就参加了进士科考试,但名落孙山.此后他又连续两次投考,都没有及第.在唐代,进士有"白衣公卿"之称,由进士出身入仕,是读书人的理想出路和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中唐以后,科场往往被权贵把持,请托、gān谒之风盛行,考试等第往往先定.读书人空有文才,没有得到权贵的援引、推荐,要想及第是相当艰难的.柳宗元在求举过程中,也曾请托援引.贞元八年(792),权德舆征拜博士,改左补阙,柳宗元曾向他投献过诗文.但柳宗元及第并不单单依靠了权贵的榆扬,还因为他有真才实学.这一年陆蛰入相.第二年,陆蛰用户部侍郎顾少连权知贡举.

  顾少连是个不畏权贵、执法严格的人.他主持考试,不顾权势者"众口飞语,哗然涛张",大力选拔孤寒之士,柳宗元于这一年及第,同榜32人,其中包括他的终生至友刘禹锡.

  按规定,唐时进士及第的人,一般要经过吏部制科考试,才能做官.恰在这一年的五月,父亲柳镇在长安病逝.柳宗元由于眼父丧,在三年之内无法参加制科考试,也不能去谋其他出路做官.于是,柳宗元到分阝州去看望在分阝宁节度使府中任职的叔父柳缜,从而有机会考察唐代的西北边防.

  贞元十二年,柳宗元眼父丧期满,与少年时订婚的杨氏成了亲.同年,他参加了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但未被录取.

  柳宗元曾自述说:"始仆之志学也,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注]他早就立志要gān一番大事业.他在制举落第时,曾给大理卿崔做写信,表示自己不是"探奥义、穷章句、"为腐烂之儒".他又写道:"有爱锥刀者,以举是科为悦者也;有争寻常者,以登乎朝廷为悦者也;有慕权贵之位者,以将相为悦者也;有乐行乎其政者,以理天下为悦者也.然则举甲乙、历科第,因为末而已矣.得之不加荣,丧之不加忧,苟成其名,于远大者何补焉!"[注]在柳宗元看来,登科第、做高官并不是自己的目的,他也不做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腐烂之儒",而希望"行乎其政"以"理天下".他所谓的"政",即孔孟以来儒家提倡的"仁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注]到贞元十四年,柳宗元26岁,通过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任命为集贤殿书院正宇.从此,他正式踏入了仕途,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了.

  集贤殿书院正字是一个"从九品上"的小官,其职务是校理经籍图书.书院中大量的藏书,为柳宗元读书业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年青有为,很快就成为文坛上有影响的人物,获得了很高的声誉.韩愈说他在任此职期间"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jiāo,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jiāo口荐誉之."[注]许多人都愿与他jiāo往,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永贞革新"主角的王叔文及其集团的主要成员,以及韩愈、孟郊、李翱等文坛名人.特别是刘禹锡,成为柳宗元的终生好友.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4/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