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03)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史记》、《汉书》注重训释文义,而裴注《三国志》则重在增补史实。据粗略统计,注中列举魏晋著作二百多种,而且截取史料比较完整,注文的文字总数超出正文三倍,故注文价值不亚于《三国志》正文。

  南朝宋范晔所著《后汉书》共一百二十卷,主要记载了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到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范晔在诸家后汉史,特别是在刘珍等人《东观汉记》的基础上,斟酌去取,写成了《后汉书》。由于他死得过早,《志》没有写成。所以纪、传的作者是范晔,志的作者是东晋的司马彪。

  《后汉书》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后来居上,淘汰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梁刘昭为《后汉书》作注,又把晋人司马彪《续后汉书》的三十卷《志》抽出来,加以注释,补入《后汉书》。

  除了上述两部史学著作外,还有南齐沈约的《宋书》,梁萧子显的《南齐书》,北齐魏收的《魏书》。南齐臧荣绪的《晋书》是唐修《晋书》的蓝本。北魏崔鸿作《十六国chūn秋》,专记十六国历史,现在仅存有辑本。

  这一时期,人物传记和地方志也已兴起。梁释慧皎的《高僧传》为二百五十多个和尚写了传,是研究佛教史的史料。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是研究汉中和四川、云南、贵州地方史的重要材料。

  书法

  书法在曹魏时,钟繇创立楷书,独享盛名于一时。东晋王羲之吸收了汉魏诸家jīng华,集书法之大成,兼善隶、草、真、行,被称为书圣。人们评论他写的字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不减其父,人称小圣,父子合称“二王”。

  北朝的书法也有很大的成就,其特点是结构谨严,气势雄厚,现存魏碑多是这种字体。魏碑还保留有隶书的一些遗迹,与南方略有不同。

  龙门石窟的古阳dòng中的佛龛造像多有题记,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最珍贵的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外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dòng中。龙门二十品是被书法家雅称的魏碑jīng品,也就是林龙门石窟中jīng造的20块造像题记。这些造像题记具有不同程度的历史价值与书法艺术价值。

  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字形大小如呈散,体势顾盼如鱼戏水。清朝武亿在《伊阙诸造像记》中说:“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龙门的古阳dòng,真可称为佛教碑林的缩影。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赞美魏碑书法 “魄力雄qiáng”、“笔法跳跃”、“jīng神飞动”、“结构天成”。《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艺术的jīng华,数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开启盛世华章的王朝--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在经历了一个三百多年的动dàng、分裂时期后,天下复归统一。如同三国时诸葛亮在《马前课》预言的那样,中原在“二三其位”后,终于由“羊”(杨)氏终结了自司马氏建立西晋以来的“山河无主”的局面。

  虽然隋朝在历史大舞台上仅仅停留了短短的三十几年,但它在华夏历史上却被视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王朝。它那似乎在漫不经心中上演的一切,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隋朝在完成了天下统一的大业后,承继南北朝时的兴佛、礼佛、敬佛举措,重新大举宏扬佛法,让自周武帝灭佛后处于低cháo的佛教重新兴盛起来,并在唐代進入了一个盛传的huáng金时代。另一方面,隋朝为安定天下,制定了许多新的制度。可以说,唐朝盛世华章的书写,是与隋朝奠定的基础分不开的。而且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唐朝是隋朝的延伸,基于此,一些史书常将隋朝和唐朝并称为“隋唐”。

  隋文帝的身世和异象

  隋文帝名叫杨坚,弘农郡华yīn人。杨坚的父亲叫杨忠,因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官爵升至柱国,封随国公。

  杨坚晚上出生在冯翊般若寺。据说当他要降生时,红光照室,并有紫气满庭,紫气使人的衣服都变成了紫色,这让周围的人惊异不已。他的母亲吕氏,梦见苍龙踞腹而生。史书记载,杨坚生得相貌奇异,手掌有“王”字纹理。

  杨坚出生后,一个叫智仙的来自河东的比丘尼(宋代开始称呼为“尼姑”)来见他的父母,为他取了一个rǔ名--那罗延(梵语是金刚不坏之意),并说“此儿来处不比寻常,你们俗人之家秽杂,由我来抚养。”又说:“你们不用为此儿担心,他有天佛所佑”。

  虽然杨坚的父母不愿意将儿子让一个不认识的女尼来抚养,但看到杨坚一见智仙就不哭,一离开就啼哭不休的样子,只得同意让智仙住在隔壁来抚养。

  智仙领养杨坚时,曾与其父母约定:没有得到她的允许,不得随便抱看小儿。有一天,吕氏很想念儿子,乘智仙离开时,就偷偷的走進房中,从chuáng上将儿子抱起,不看还好,一看之下,竟忽然发现孩子头上出角、身上起鳞变成了一条龙,她一下惊惶失措,把小孩掉在了地上,小孩大叫起来。从此杨坚的父母再不敢来抱他了。

  杨坚从小就与智仙过着出家人的生活,吃斋奉佛,成为受戒弟子,一直到十三岁智仙才离开他。杨坚七岁时,智仙有一天对他说道:“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后来果然如她所说:杨坚成为皇帝,大兴佛法。

  杨坚回到常人中后,在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里读书。他常嘲讽自己是“不晓书语”。不过,因为父亲的缘故,他十四岁时便开始做官,先后做过骠骑大将军、大兴郡公。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时,不满二十岁的杨坚做了随州刺史。六年后,娶势力qiáng大的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史书上说,独孤皇后的个性颇qiáng,而且十分有才gān,对杨坚的帮助非常大。

  年纪轻轻的杨坚就有了如此高的地位,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有人想寻机除掉杨坚,但杨氏家族以及独孤家族的势力对他起了保护作用,加上后来杨坚的长女又成为太子妃,所以虽有危险,终究没有对杨坚构成致命威胁。

  隋朝的建立

  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宣帝昏庸荒yín,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开始准备取而代之。

  580年,宣帝决定出兵南伐。但还没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根据宣帝的遗诏:杨坚总管朝政,辅佐八岁的周静帝宇文衍。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吸收了一些有才gān的人处理朝政,稳定政局。随后,又向威胁其地位的各宗室展开了攻势。

  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在朝廷中和杨坚的地位不相上下,是杨坚秉政的一大障碍。杨坚便派人游说宇文赞,使他回家休养。

  此后,杨坚先后消灭了在地方上的五个具有实力的分封王,并平定了河南、四川、湖北三地反对他的军事力量,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3/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