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31)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1947年秋,唐君毅因中央大学无理拒聘其好友牟宗三而愤然离去,转任无锡私立江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49年4月,应广州私立华侨大学之聘与钱穆先生联袂南下赴教职.当此之际,国民党败势已定,全国解放在即,唐君毅心怀疑虑,遂于8月离粤赴港,并发表《至圣先师孔子二千五百年纪念》一文,重塑孔子之世界地位,称孔子之jīng神不止于对真理的追求与虔敬,还有继承过去文化,重建当时文化,开启后世文化的宏大气魄.文中流露出作者qiáng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承担感.同年10月,为了给离开大陆到香港的青年学子以继续学习的机会,唐君毅应钱穆之倡,会同张丕介、程兆熊诸君在香港创办文商专科夜校.次年10月,改夜校为日校,并将校名改为"新亚书院",寓"重新赋予亚洲以新生命"之意.钱穆明确提出书院的宗旨为:"上溯宋明书院讲学jīng神,并旁采西欧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沟通世界东西文化."显然,新亚书院无论在教育宗旨还是在方法上,都力图把中国传统的书院教育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学院教育结合起来,目的在于把对学生道德理想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训练结合起来.

  新亚书院创建初期,条件极为艰苦,仅有极简陋之教室两间,别无其他任何校舍及办公设施,但创始诸君以"延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怀横通天下、纵贯百世之心,起振衰扶危之志,布衣竹伞,筚路蓝缕,全不计个人得失,表现出了艰苦卓绝的jīng神.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亚日益光大,成就渐为世所瞩目,其jīng神更为世所钦佩.后来终于得到美国耶鲁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捐助合作,使新亚初具规模,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新亚书院是唐君毅后半生倾心倾力之地.创院之初,他即担任教务长、哲学系主任等职并倡导设立文化讲座,除他亲自主讲外,还多方延请文化学术界之名宿担任,前后四五年,达139次之多,成为新亚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作为新亚的创始人,唐君毅的目的绝不仅在一般性的办学育人,而是意在将新亚办成一座宏扬中华文化及其jīng神价值的堡垒,因此,他极为重视新亚的教育方针.并极力塑造一种新亚jīng神.他在1952年发表的《我所了解之新亚jīng神》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亚jīng神的中心主旨是"讲求中华传统文化jīng神的现代化",其jīng神理想在于"一方希望以日新又日新之jīng神,去化腐臭为神奇,予一切有价值者皆发现其千古常新之性质;一方再求与世界其他一切新知新学相配合,以望有所贡献于真正的新中国、新亚洲、新世界."也就是要有qiáng烈的文化使命意识,以宏扬和创新中国文化为最高理想.正因为此,新亚同学都视学院的主要创始人钱穆为"圣人"(孔子),唐君毅为"亚圣"(孟轲).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身处西方文化居统治地位的香港,唐君毅更有切肤之感.但他不为物扰,不为威屈,凭着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态度,动心忍性,以传教士般的牺牲jīng神和坚定的立场,全力维护、宏扬中国文化.多年来,他履艰忘危,居约事大,宠rǔ两忘,专志于新亚之建设与发展.1963年9月,为满足香港华人社会之需要,经香港政府批准,新亚书院与联合书院和教会办的崇基书院联合成立香港中文大学.经过唐君毅的据理力争,新成立的中文大学实行联合制,使各成员学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新亚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jīng神也得以保持.唐君毅被聘为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并兼任哲学系系务会主席,还被选任为第一任文学院院长.1967年又受聘为新亚研究所所长.然而,中大成立后不久,其措施即与新亚书院的教育理想和一贯jīng神渐生抵触,相去日远,致使新亚又陷入新的艰危困顿之中.为了维护新亚传统,保持新亚行政和教学的独立性,唐君毅据理力争,毫不退让,致与中大当局屡生龃龉,矛盾日深.其间,钱穆因不满于中大当局的百般刁难而愤然离港去台.张丕介亦因新亚理想受挫而忧伤成疾,不久即去世.当时,另一位新儒家重要人物徐复观曾著文说,新亚是凭着钱穆的名望,唐君毅的理想和张丕介之顽qiángjīng神来支撑的,而如今一去一逝,遂使唐君毅陷入孤立无援,独撑危局的苦境.1973年,中大当局一意孤行,宣布废弃联合制而改行一元化的集权制,完全违背新亚书院加入时的初衷.为此,新亚研究所在1975年正式宣布脱离中文大学而独立,唐君毅继续担任所长,决心"将新亚jīng神带出中大".1976年12月,因反对中大改制彻底失败,新亚书院董事会钱穆、唐君毅等9人联合发表辞职声明,宣布退出董事会,唐君毅还在刊物上撰文斥责香港政府"背信食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艰难、紧张的办学同时,唐君毅也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机会.他曾多次参加各种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如:1957年出席在夏威夷举行的第三次"东西哲学家会议",此后又在1964年出席了第四次"东西哲学家会议",并受聘在夏威夷大学专讲"新儒学"数周;1965年出席了在南韩汉城高丽大学举行的"亚洲近代化问题国际学术大会";1967年出席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明代思想国际学术会议";1969年,被聘为东西哲学家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协助筹办并出席了夏威夷第五次"东西哲学家会议";1970年出席了哥伦比亚大学在意大利举办的"中国十七世纪思想会议"等等.所有这些东奔西走,劳攘奔波,皆源于其心中蕴藏的对中国文化的挚爱以及亟欲将之传播于世界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唐君毅尽管处境艰迫,却能外抗尘俗,专志宏道、育人,内而奋发励学,笔耕甚勤.他本"新儒家"一脉,沿"返本开新"之途,予儒家思想继续发扬光大.他认为,先前诸师友如蒙文通、梁漱溟、熊十力、方东美、钱穆、牟宗三等人对中国文化问题的论著皆大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民族jīng神的自觉.但遗憾的是,几乎都没有或甚少从分析中国哲学的智慧入手来阐释中国文化的"jīng神价值".有鉴于此,他在1953年出版了《中国文化之jīng神价值》一书,从中西文化思想比较的角度入手,力求以清晰、明了的哲学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之人生意趣、文艺境界、人格jīng神和宗教智慧等通常须以直觉了悟之内在意蕴一一加以疏解,以凸显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彰扬中国文化之独特jīng神,并阐述中国文化jīng神对西方文化jīng神可全部摄取之理由,以展开中国未来的人文世界.1955年,他又出版了《人文jīng神之重建》(又名《中西人文jīng神之返本开新》).他基于"中国人文jīng神之返本,足为开新之根据,且可有所贡献于西方世界"这样一种信念,力图从观念上疏导、融解近百年来中国人所感受之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并围绕着他极为着重的为学为人之中心信念:"人当是人,中国人当是中国人,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人亦当是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人",而展开了人生理想、人格范型与人文jīng神之广泛讨论.

  1957年,他应美国务院邀请,赴美访问、考察,其间与居美的另一位新儒学重要人物张君劢多次晤谈,都觉得欧美学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方式及其观点多有偏狭与不当之处.遂拟联名发表一文化宣言以对治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种种偏见.大意既定,即由张君劢致函当时在台湾的牟宗三、徐复观二位先生,征得同意,并先由唐君毅起草初稿,再寄给其他人过目.徐复观在后来谈到《宣言》的形成过程时说:"这篇宣言是由唐先生起稿,寄给张、牟两先生,他们两人并没有表示其他意见就签署了.寄给我时,我作了两点修正:(1)关于政治方面,我认为要将中国文化jīng神中可以与民主政治相通的疏导出来,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这一点唐先生讲得不够,所以我就改了一部分;(2)由于唐先生宗教意识很浓厚,所以在《宣言》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31/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